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探讨——以《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为例
(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南通 22601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本文立足于机械类专业课程,以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为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在机械专业课的教学中无痕融入思政元素,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专业教师认真思考和落实的问题。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思政 路径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制造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分析、应用、设计能力,并通过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在机械类或近机类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高等教育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因此,探寻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融入点,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具有重大影响意义,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一、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价值和意义
机械类专业是我国工业类实用性极强的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推动于我国工业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人力储备资源,因此这类高素质工业人才不仅仅需要拥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有正确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机械类专业课程当中十分重要,一方面通过将专业知识充分结合相关思想道德、社会热点等思政元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1]。
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入路径设计
1、专业课教师应转变思想,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应用、设计能力,并通过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传统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而课程思政要求所有课程都承担育人任务,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立体化育人,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要求教师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在授课的过程中把专业知识与国家发展和学生自身成长充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找到机械专业与社会之间的契合点,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2、根据教学内容,无痕融入思政点
机械设计基础是对机械原理课程内容和机械设计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以典型机械结构讲解为主线,介绍各机构的结构和原理,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掌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师要立足课程教学,厘清教学内容,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角度,探索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之间的关联性,寻找思政融入点。
如:讲授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时,可以这样引入:雷锋精神就是“螺丝钉精神”,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的岗位?如果你就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拧在哪里都会闪闪发光,一座大厦的建成要有栋梁支撑,但也少不了小小螺丝钉的作用,所以,不论是栋梁,还是螺丝钉,都会闪闪发光。
在讲授凸轮机构时,在合理选择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之后,根据工作要求和结构条件确定凸轮的结构形式,再确定凸轮的转向和基圆半径等基本尺寸,就可以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了,这中间会经过计算、画图等环节,有个别学生会简化设计过程,导致轮廓设计的比较粗糙。这时候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观,体现工匠精神,结合案例将发展观、整体观融入到实际的设计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职业观。
3、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好课程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的教学章节和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齿轮传动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国高铁,中国速度,时速350公里的“飞龙”和“金凤凰”,时速250公里的“复二代”,时速160公里的“绿巨人”,你都认识吗?中国高铁能跑出“世界第一”的速度,关键在于攻克了齿轮传动系统设计的技术难关,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荣誉感、自豪感,同时也能让学生对国家智能制造的认同。目前为止,中国高铁再次突破记录,超级高铁时速可达800公里,这是如何做到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讲授轴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根据功用不同,轴分为三类:只承受弯矩的叫心轴,只从传递转矩的叫传动轴,既能承受弯矩又能传递转矩的叫转轴。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每个人的分工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设计无小事。英国航空 BAC1-11 型飞机固定风挡的螺栓设计尺寸偏差险些导致飞机失事;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就是因为零部件材料表征技术不足而引发的。可见,一个不起眼的小零件,就可能酿成大祸。
开展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上,还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实践方面的教育,积极搭建实践平台,例如创建机械设计实操基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观党史展览馆、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充分感受和体验到中国精神,从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3]。
结语:综上所述,在机械类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专业课程,润物细无声的渗入思政元素,并且积极开展多元化思政实践教学,体现专业特色和课程本身的特色,加大课程与实践之间的结合力度,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感悟,提升独立自主能力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全过程、全方位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婵.高校思政课程协同思政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J].甘肃教育研究,2022(12):135-138.
[2]袁义邦.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元素的剖析及实施路径探索[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6(05):104-108.
[3]孙志娟,李颖,张丽红.职业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2,8(05):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