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体系在课程思政教学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以CIPP模式下《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建立为例
【摘要】当前高校要进行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推进课程思政创新工作,构建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应当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管理工作中,这是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特点及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作用,分析了目前国内运用比较成熟的评价体系在专业课程中的运用情况,探讨了当前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构建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的建议。在成效方面,以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举例,开展CIPP模式下的课程思政评价,对接专业课和岗位,更加彰显学生的职业素养,课程思政将给学生带来更加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评价体系,教学管理,课程思政
习近平同志及党中央多次强调做好思政教育,高校更应当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同时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贯穿、落实思政教育。高等院校各学科的思政渗透性教育,不仅对学生的专业成长有帮助,而且对学生发展世界观、完善人生观、引导价值观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随着课程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开展与深入,其有效性与影响力也日益显现出来。现阶段国内对课程思政的论述和实践很多,主要是围绕课程思政主体开展的,对高等教育院校中育人工作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理念,通过优化教学管理及评价体系,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而科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结构探索研究则开展不多。科学的、有效的评价体系符合如今社会对科学育人的发展要求,能够为课程思政的设置与优化提供实践经验,有利于推进课程思政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基于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要素结构基础上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值得探究。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特点
课程思政是指把思政元素融于教学内容中,渗透于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品德,提高思想觉悟。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多样性以及可接受性等特点。教师需要具备发散性思维,通过侧面熏陶、长时间耳闻目睹,才能使课程思政教育完成积累沉淀,打破原有专业学科和思政教育之间的壁垒,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课程,同时改变传统思政教育的古板及枯燥的方式,让课程思政的内容自然融入所教授的课程中,让学生能在生动的教学案例和严谨机械的实操中,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
二、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作用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是将教学评价的相关要素有机整合起来,使教学评价标准化、规范化,相关主体均可用此进行有效衡量。课程思政是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主体,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是对课程思政运作相关情况的有效检测。
1.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是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的有效反馈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设立,能够协助我们掌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实现程度,发现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例如评价专业课程融合思政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即设计充分且科学的思政元素与教学大纲紧密结合的教案,以及体现思政教育元素在课程中的显示度的课程设计;课程思政质量管理、监督监控、教学进度安排等,通过评价体系的检测及时发现教学过程是否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机融入思政内容,为改进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2.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的指导作用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从三个方面进行检测教师教学在进行课程实施中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一是课程教学,课程教学中是否有机融入思政内容,是否采用有效手段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是否对学生思想产生共情作用;二是课程内容,在合理的教学设计中,是否能够将教学设计中的思政内容有序、科学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对思政部分学习成效是否达标;三是课程考核,学生对课程思政质量教学目的的认同,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提供标准和指明方向。
3.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发展的保障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教师而言,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肯定,激发了教师课程思政运用的积极性和内驱动力,同时对教师有一定的规范约束作用;对学生而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最后通过考核评价运用激励师生向好发展。课程评价中的成效体现,可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及自我价值实现的自豪感。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能够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德行并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以来,全国各地各高校纷纷积极响应,努力探索,执行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案来推进工作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教学管理层面来看,主要问题如下:
1、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现有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应当要有明确的的评价目标,如以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为中心,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优良文化素养和高尚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目前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的评价主体仅为学校教管部门和学生,仅仅靠学校领导、教学督导或学生听课后形成评价,学生评价则通过填写评教表格产生,因此课程思政实施整体评价存在局限性,缺少了社会评价、教师自评和他评。由于课程思政涉及专业广、学科跨度大的特点,虽然在评价后给任课教师带来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但是因为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性,课程思政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就受到影响。
2、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指标单一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目前还未能采用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现有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仍然过于简单,部分课程的评价仅仅停留在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传递等最基本的层面上。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则仅停留在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的教学成效和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无法涵盖课程思政评价的方方面面,缺少有效全面的评价体系,因此存在无法实事求是地做出准确的评价、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课程思政的现状、学生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收获等问题。
3、评价体系缺乏价值引导
尽管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评价体系,但是缺乏对思政课程塑造学生价值体系的具体评价指标。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中,未能体现出课程思政价值引导要求的特点,有时甚至将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归咎于教学态度评价,没有紧跟“将思政教育融合进专业教育”的时代背景,没有将其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推动作用未全面发挥。
四、构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原则
当前各高校课程思政考评体系已经进一步发展,解决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提出在构建评价体系上可遵循以下方面的原则:
1、倡导以人为本,确定多元评价主体
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主体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学督导、同行教师、本人、学生等;二是校企合作的企业人员、招聘企业的相关人员。不同主体的侧重点不一样,除了原有的教学督导和学生的主体评价,同行教师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式的先进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自我评价则是对课程思政目标达成的反思。企业人员则从评价育人目标达成入手,看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优秀的职业道德,领会了工匠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内涵,能否满足社会及企业的需求。
2、评价体系全面系统,引导课程思政大方向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是对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和对教学育人成效的评定。将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效,与《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标准(试行)》这一主要目标进行一一对应和匹配,建立可对应的矩阵关系,为评价考核提供清晰的目标和考核要求,也是高校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主要方向。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需包含课程思政教学管理的评价、教师队伍的评价、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教学特色的评价、思政教学目标设计的评价、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评价等多个方面,要将各教学环节根据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不相互脱节,形成目标明确且全面的综合评价体系。 在设计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时,应当尽可能全方位体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最大限度反映课程思政的过程信息,以及育人成效的结果评估。
3、评价指标科学,反馈体系可量化
高校在设置具体的评价指标时,必须在事实判断基础上再进行价值判断。进行指标表述必须指向清晰明确,具有可测性,并且可量化,避免表达空洞、模糊、笼统的情况,评价体系要能够客观地反映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各种价值之间的关系,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目前的评价体系,可为高校在搭建本校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1.基于 CIPP 模式的评价体系
CIPP模式是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毕莫在1966年时提出的,是一种基于泰勒的目标导向评价模式,它能够为决策提供服务改进,用于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时,共包括以下阶段:一是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对已确定的教育背景、课程思政资源配置等评价体系的目标进行考核评价,确定方案的初始目标是否与最终使用者的需求相吻合。根据吻合程度对下一步方案进行调整,并为决策层提供咨询,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预先的铺垫。二是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指参与评价的专家从理论的层面对即将开展的活动进行预测,如高校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经费预算等方面,预测其可能达到的效果,为最终决策者提供服务。三是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对课程思政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实施情况持续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具体负责的校方管理人员,方便他们了解计划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四是评价结果 (Product evaluation),指通过测量等方法,评价课程思政的实施结果,并对比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达到事先设定的质量要求。
2.基于CIPP模式下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建立
以CIPP模式为基础,提出其基本结构为: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评价结果四部分内容,面向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指标对应为:课程背景评价、课程实施投入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思政成效评价。 CIPP评价体系经过多年实践和完善,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及可施行性,在思政教学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可以从评价指标、评价过程以及评价方法参考、借鉴,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一步优化、完善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首先,课程背景评价,可以包含以下两个指标:一是《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的定位,该课为智能制造学院所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涉及学生广,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求知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逐步自我完善;二是《机械制图及AutoCAD》的思政目标,思政目标应设定为注重学生技术素养和文化内涵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大学生服务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并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立足本专业学习,并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课程实施投入评价:一是《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评价,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教案的设计需要体现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教学体系逻辑是否清晰、准确,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教师是否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辅相成中有内容创新和教学设计创新的特点,做到一班一案,凸显教案的个性化,有教师本身和所授专业的特色,使思政融入更自然,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二是《机械制图及AutoCAD》的课程管理,包含课程思政专业化培训、思政方面的专业支持、教学进度、课程思政质量管理监督等几方面内容,要求教研组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研讨并且形成集体备课机制。
第三,教学过程评价:一是《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堂实践思政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的思政元素,例如对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团队协作及工匠精神的磨练、职业道德的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提炼,积极渗透爱国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心灵得到涤荡。 课堂的教学内容灵活机变、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吸引学生的学习的专注力,课堂创设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有效互动;二是《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考核评价,考核评价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效为核心”,多元主体进行评价,不同主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例如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认可度,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通过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督促学生总结课堂所学,提供给教师改进的方向,使教师通过评价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改进,确保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良好效果。
第四,课程思政成效评价,一是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专业课程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二是适应能力评价,课程实践性和实操性的功能,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中,企业参与学生思政教育,让学生更快、更好适应企业要求。
3.基于CIPP模式下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思政评价实施的成效
第一,思政润物,教学目标高度实现。以机械生产过程中的零部件为教学项目主线,引入大国工匠的事迹,学生对大国工匠精神有深刻体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评价方面,学生对《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的满意度从2020-2021学年的95%提升到2022-2023学年的97.03%;在实操方面,课堂练习准确率有明显提高,学生对课程内涵领悟更深,主动完成制图项目,项目完成率从未使用CIPP模式前的85%提升到90%。通过进一步跟踪调查,学生在对今后的专业课也有了积极学习的持续性动力,教学目标高度达成。
第二,对接岗位,职业素养充分体现。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实施基于项目的教学策略,助力职业素养的提升。以智能制造学院某班学生的自评互评成绩为例:经过《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项目的学习,学生在强国意识、标准意识和创新意识等三方面素养提升较快。但在自评和互评环节里,存在“标准意识”自评分明显高于互评分。经分析,发现学生虽然了解国家标准对机械图样绘制的严肃性、科学性要求,但在实际作业中会遗忘标准及规范,因此,教师通过评价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改进,在后续教学引导中多次重申“让习惯符合标准,让标准成为习惯”的原则。智能制造学院毕业生在适应各类岗位技能的传承和创新中,形成以国家标准的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的职业道德素养,课程思政理念渗透作业过程,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提升。
第三,融通育人,社会适应得到提升。在CIPP模式下《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思政评价实施后,从机械类岗位进阶需求出发,教师不断改进《机械制图及AutoCAD》教学设计的思政评价体系,引入学生技能赛和企业行业标准,量化技能点,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专业素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技能竞赛、考证等领域展现大国工匠精神,对智能制造学院的学生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实施CIPP模式的课程思政评价实施后,闽江师专智能制造学院机械类专业学生在福建省工程图学学会组织的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大赛中取得0的突破,获得机械类团体二等奖一项,团体三等奖两项,个人全能奖一项的好成绩。学生评教项目中,融入课程思政项目的评价连续两年好评率达到97%以上。
四、结束语
如何构建高校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管理工作中,是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在制订课程评价指标过程中既要尽量科学、合理,制度化的同时,也要能体现出其灵活的张力,这样有助于评价主体作出准确客观判断,提高高校课程思政评价的水平和质量。
A Research of the Benefit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Mechanical Drawing and AutoCA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Based on CIPP Model
LiXinyi
(Dean’s office,Minjiang Teachers College,Fuzhou,Fujian 350018,China)
At pres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arry out corresponding reform of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promot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novation, and build new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run through the whole teaching management work, which is the top priority of teaching management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system,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latively mature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t present, probes into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universit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 In terms of effectiveness, tak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the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Mechanical Drawing and AutoCAD" as an example, the CIPP model of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is carried out to connect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positions, and highlight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will bring students more substantial progress
[Keyword]Evaluation system, teaching managemen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参考文献:
[1]代长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观念化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No.76(04):91-96.
[2]贾建峰,乌日罕,丁义浩.课程思政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提质增效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4):114-124.
[3]崔颖,王道玮,鞠小莉.中职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No.480(06):89-90+93.
[4]杜晓彬,乔杉,尧雨晴等.基于CIPP模式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1,20(12):83-91.
[5]郭艳艳.“停课不停学”背景下《机械制图》课程远程教学实施方案的思考[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01):58-61.
【基金项目】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课程思政视阈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阶段性成果,编号MK202108.
【作者简介】李歆怡(1983年- )女,学士,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