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思考与实践
(江苏省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课题信息:本文为徐州市第三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研究”(课题编号:ZKG332)阶段性成果。
摘要:汽车专业是中职学校的一个重要专业类别,在推动汽车工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思政逐步在教育教学当中渗透推广,把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整合起来对中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和汽车行业进步来说有着突出意义。教师在积极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应该牢牢把握课程思政建设这一方向,实现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度结合,面向市场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是当前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和学生成长当中应该把握的方向。不过在中职汽车专业教学当中,不少教师不能够正确把握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找到课程着力点进行思政教育的落实,从而影响到专业人才培养,也不利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新时期中职学校在课程改革当中应该着力探究课程思政在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当中的落实方法,根据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征和素质发展当中的薄弱点确定科学化的教学方案。利用课外知识进行教学内容拓展的前提下,实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相关教学内容的创新,以此迎合新课改的教学需求,并实现多元化、多方位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育工作,达到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
一、课程思政在中职培养汽车专业人才中的意义
汽车专业是中职学校的一个重要专业,承担的是培养汽车专业有关人才的责任,可以为国家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促进作用。想要培养出高水平的汽车专业人才,不能忽视思政建设的开展,尤其是在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之后,更是要促进思政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力求获得更加理想的专业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效果。课程思政在中职学校培养汽车专业人才当中显现出以下优势:一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思想素质。在汽车专业教学中,教师既要教授理论知识,又要配合实践促进学生理解吸收。在这一环节,恰当融入思政教育可构建良好课堂教学氛围,优化同学之间的交流协作,在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让学生能够找准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坚定职业理想与信念,通过自身职业能力发展,主动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二是有利于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只有兼具专业素质和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人才,才能够迎接各种挑战,实现个人价值和创造更大社会价值。考虑到这样的要求,推动思政教育和汽车专业教学融合能够让学生在专业学习当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坚定职业理想和信念,力求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保持敬业奉献态度,最终为社会输送更多全面型人才,带动整个汽车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仍需调整
在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观念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中,教学观念问题,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教师是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的基础性知识为基础,仍然会出现以教师为引导的情况,忽略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这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方面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则需要从技能培训、素质教育融合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观念忽略技能的实际操作价值,并没有从师生互动关系的角度进行完善,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工作开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课堂凝聚力较低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堂的学习以学生个人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训练为主,在开展实践操作以及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汽车运用与维修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比较低,更多的关注汽车运用与维修的新奇,这对于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多元化开展与落实等方面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缺少思政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学生对于汽车运用与维修理论知识缺少明确的概念,而且,汽车运用与维修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中,只是重视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相关知识的记忆,但是,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方面仍有欠缺,这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多元化开展与落实方面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课堂设计不理想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堂设计缺少新意,教师只是以知识引导为主,在开展实践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忽略学生对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知识的逻辑性,按照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内容进行课堂设计,对于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知识应用效果等方面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汽车运用与维修知识本身具有抽象的特性,灌输式的课堂设计,并不能完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忽略了学生的思想观念引导反而影响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例如,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堂设计并没有从课堂时间划分、学生活动、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综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汽车运用与维修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多元化模式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思路,构建思政化教学环境
在转变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观念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从课堂设计、知识内容编排以及教学引导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整,在实现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创新时,以多元化课堂为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的认知能力与研究兴趣。
5.2转变课堂角色,实现多元化身份策略应用
在转变课堂角色的过程中,需要以新课改标准为基础,并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思政融合进行创新。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材知识为基础,并根据师生平等关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调整,结合学生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认知,并对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整,以此达到丰富学生教学体验的目的。教师在逐步完善自身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知识体系下,从多元化教学的角度,以讨论与互动的方式,优化课堂氛围,以此实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堂的活跃性提升。
5.3优化多元化教学模式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堂的多元化教学与拓展,需要引入课外计算机知识,不局限于教材知识,在强调技术创新的前提下,通过课外资源的引用,丰富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模式并不局限于固定的教学模式,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课堂实践,以复习、新知识讲解、实践操作、课堂练习、视频欣赏等多种方式开展课堂设计,根据知识点的类型不同,制作不同的教学课件,采用会声会影、AVS等后期软件,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相关知识的课件进行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对提高学生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知识学习兴趣方面有积极作用。课堂前五分钟用于基础知识复习与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关注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并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开展,在新知识讲解时,可以以视频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新知识,这一部分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剩余时间则以学生的实践操作、师生互动为中心,通过汽车运用与维修的合作互动或者实践操作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并帮助学生解决新知识中的难点问题,这是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开展与创新的基本路径。
四、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实践方法
(一)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效果,所以想要在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之下培养更多的汽车专业人才,中职学校应该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进行优化安排,尤其是要主动把思政目标融入到课程教学目标当中,在课程教学的开端部分就促使教师把握好教学方向,为提升教学设计质量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的“充电系统检修”时,这一模块的任务主要包括两方面分别是蓄电池检测和发电机检测。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分成三个层次,其中知识目标是掌握蓄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了解交流发电机结构与发电整流原理;技能目标是可以开展蓄电池日常维护和检查工作,可以维修充电器电路;素质目标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为学生讲解蓄电池结构技术创新的内容引申出创新创业这一概念,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为学生主动投入创新创业实践奠定基础。另外在教学当中要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增强学生艰苦奋斗与吃苦耐劳品质,拓展思政了教育模块。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教师应该认清思政目标在整个教学目标体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还需要对其中的思政目标进行拓展和完善,让学生能够在把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建立思想政治素质。
(二)基于教材挖掘利用思政资源
过去的汽车专业教学往往把课上知识技能教学作为主要内容,专业知识延伸以及时政信息补充时间完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信息类别和信息获取路径逐步增多,中职学生需要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展更多的学习资源,其中思政资源拓展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教学目标进行思政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当然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从课外收集思政资源补充到教学当中。比如在教学《制动系统》课程时,在学习到盘式制动器结构与ABS防抱死系统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行业认知情况,引入中国制动钳品牌与国产电子制动系统的相关信息,指出技术发展水平与创造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制造内涵的理解水平,认清如今国家正朝着中国创造方向发展,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国产品牌建立与发展艰难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当中所获得的可喜成就对学生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进行培养。
(三)设计实践项目落实素质教育
汽车专业属于实践型专业,如果把较多的时间放在理论教育层次,忽略实践教学的安排,无法打造精品实训课程的话,那么想要培养符合汽车工业发展要求的人才也是无法实现的。在实训课程建设当中,教师应该积极落实素质教育,在打造精品实训课的过程中补充思政教育内容,重视学生素质素养的发展,达成课程思政和汽车专业教学结合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时,由于学科是典型的实践性课程,所以要把优化安排实训内容作为重中之重。在实训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学生故障解决思维、观察能力、应变能力、职业道德判断能力等的培养。在实践考核阶段,教师也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素质表现,发现学生素质培养当中的薄弱环节。除此以外,可以建立专门的实训教学资源数据库,积极收集、拍摄汽车检测维修岗位先进员工的具体工作案例,借助这样的项目典型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理念与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实习实训指导当中,教师应该以德立身施教,通过精湛的技术,渊博的学识以及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为职业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融合推进提供保障。
(四)丰富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要培养汽车专业人才,适应课程思政教育背景,必须重视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改进、创新和拓展。在教学模式的变革方面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紧贴汽车专业知识,开展案例教学。中职学生在概念性语言的理解方面缺少耐心,于是可以在实际授课当中引入恰当案例,辅助学生迅速理解主流价值观与行业现状。在思政内容渗透当中,教师可以在工匠精神、艰苦奋斗品质等内容补充当中,引入专业知识相关案例、行业案例、优秀毕业生案例等,促使学生运用具体的方式理解主流价值观,把握职业内涵。二是落实小组协作,倡导团队精神。小组合作讲练结合是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学的重要形式,可以把原本单调乏味和综合性强的知识技能融入到小组合作任务当中,引导学生发挥协作精神,形成集体智慧,共同化解学习难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熏陶。三是重视信息技术运用,提倡线上线下结合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运用更具个性化和自主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学习当中的思政点,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大学生的学习维度以及知识面,为延伸性教学创造良好条件。其中尤其要注意线上教学的合理安排,注意在线上收集资料,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学习视频,并完成教师布置的在线学习任务,以便为线下理解和消化吸收打下基础。
五、结语
中职学校要培养高素质汽车专业人才,推动汽车工业以及国家经济事业的长效发展,就必须响应立德树人号召,将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结合起来,积极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中职学校应该坚持全员全过程以及全方位育人准则,创新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把思政教育资源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也要在教学当中挖掘思政教育的资源和机会,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道武.课程思政: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2):164-166.
[2] 王华.基于“立德树人”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护理医学生物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37-38.
[3] 苗莹.“课程思政”理念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的探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3):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