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

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

日期: 2022/9/11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晁晓洁,李洁,马世林

重庆移通学院 智能工程学院 重庆 401520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各个高校应在做好传统教育的同时大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教育,但目前在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结合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状况,对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新教育的融合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作者简介:晁晓洁(1987-),女(汉族),河南安阳(籍贯),副教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
   课题项目:环保便携式打印机(重庆市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813627007)。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国家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背景下,高校应积极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两者都是为了育人,使人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专业教育是两者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根基,创新创业教育是发展的动力,能够带动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仍处于“两张皮”的状态,导致两者并不能达到真正的融合。实现两者的融合不仅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外在要求。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及意义
   多年来,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专业教育一直按照传统的教学计划开课,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教学内容各自成体系,缺少横向综合,往往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学生缺乏大量有关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缺乏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科学发展的新技术、新成就难以反映到实验教学中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毕业以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参加工作以后,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需要重新开始学习。
   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发文,要求高校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许多高校也都做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与途径并不是很多。
   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日益增强,传统专业教育难以培养出职业能力多元化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应用型高校必须进行改革,把单一的专业化教育模式转变为能力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精神、创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懂得专业技能,具有开拓进取的思 想、和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教育主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一种标准化的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促进专业教育的发展。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大部分高校仍然停留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阶段。高校要实现两者的实质融合仍然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认识不到位
   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少部分人的事情,没有必要人人参与。部分高校开设了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如何在专业教育课程领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普遍面临手足无措的状态。部分高校对于创新创业实践的认可度不高,虽然鼓励学生参加此类活动和竞赛,但是支持的力度不大。
   2、师资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不仅无法使创新创业教育发挥自身的优势,反而使创新创业教育失去了自身的精髓。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不仅要传授创新创业知识,还要准确预见在实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这就要求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两者结合的关键因素。
   3、实施平台不完善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缺少将创新创业付诸实践的平台,因此很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么停留在计划书的完成上,随后这些计划书被搁置,要么是由于资源的限制,无法提供相应的创新创业平台,无法将创新创业计划付诸实施。
   4、激励机制欠缺
   我国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从学生的层面而言,选修创新创业类课程、参加创新创业竞赛都只是获得学分和荣誉的一种途径,部分学生以敷衍的态度完成相应的任务,缺乏创新创业的热情与积极性。因此,创新创业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起到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作用,也很难起到增强高校毕业生竞争力的作用。从教师层面而言,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忽视了对教师这一主体应当给予的奖励和政策支持。由于缺乏相应的吸引条件,加之高校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繁重,导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时积极性不高,学生也很难取得创新创业类的高水平成果。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措施
   首先,转变教育理念。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理念是发展的根基,只有实现理念的更新才能实现两者的真正融合。另外要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专业教育之外的内容,是随着专业教育的发展演化出来的,是专业教育的具体和深化,它代表着专业教育的时代发展要求。
   其次,提高师资力量。教师资源是提升教育内容的重要手段,即使是创新创业教育也要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认真对待。高校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与教学能力纳入考核,确保教师能为学生提供高素质的教育。而当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也要做好相关培训,积极鼓励教师团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并和其他教师就教育经验相互分享,从而能够提升教师团队教育水平,增强教学质量把应用型高校建成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积极培育创新创业领军的后备人才,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
   然后,打造实施平台。应用型高校应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需求,打通政产学研创协同创新通道,在应用型高校内部建立起完善的机制体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全面推动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开放实验室、创新实践中心、校企联合实习基地建设,所有实验平台向在校学生开放,进一步吸引学生讲入“工作室”、“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自拟实验项目或结合创新创业项目开展探索性实验。
   最后,完善激励机制。积极完善相关扶持创新创业的制度,加大力度展开宣传,树立优秀的创新创业典型,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环境。设立完善的竞赛流程和奖励制度,以吸引大学生参与到各类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中。社会机构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实践方面的培训和指导,针对有前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适当给予资金、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晨霞.应用型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研究与探索[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1):57-61.
   [2]张爽,苏醒.新时代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03): 178-180.
   [3]席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评《大学生就业 创业教育研究》[J].林产工业,2020,341(9):1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