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基于合作学习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刍议

基于合作学习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刍议

日期: 2022/9/8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陶小琼

(湖南省绥宁县职业中专,湖南省邵阳市,4226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教育模式转变使得中职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教师应将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当前的中职院校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究与创新,进而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但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本文针对合作学习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及科学技术的覆盖让各种信息得以飞速流通。计算机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融入能有效带动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促进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对于现代教育事业而言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全面贯彻执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正好与国家的教育理念相契合。但就当前的中职院校而言,其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时还是存在着许多误区的。
   一、当前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合作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的受众群体具备多样性,计算机基础水平不同
   中职院校学生的地域来源、年龄分布及文化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对于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而言,在之前的学习及生活中对于计算机的接触较少,自身的计算机知识掌握较为匮乏,相较于城市的孩子而言本身的学习基础就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巨大差异的存在使得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艰难,若教师只顾及基础差的学生,从最基础的操作方式教起,便会使得基础较好的学生感到枯燥无趣,久而久之甚至会失去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而如果不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直接开展新的教学活动,来自农村的学生便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产生自卑、厌学的心理。教学受众群体的多样性是中职计算机课程教育的开展需充分考虑的。
   (二)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不合理
   虽然合作学习是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途径,但教师需牢记课堂以学生为主并不意味着课堂可以完全脱离教师的引导而进行。在中职的计算机课堂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交给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教师应先将基础的计算机理论及操作知识等教授给学生,当其掌握基本的操作理念后再进行合作学习。一些极为简单的教学内容同样也是不适用于合作教学模式的,这部分的内容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主完成,如果将其单独拎出来交给学生探讨学习,只会白白浪费课堂时间。而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为薄弱,所以高难度的复杂内容也是不适用这一教学模式的。
   (三)分组缺乏合理性,小组成员学习积极性不足
   分组是否具备合理性是影响学习任务完成的重要因素。合理地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是确保合作学习的任务顺利达成的关键。如教师在进行分组时未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基础都较差的学生分到一组,便会使得学生们在面对学习任务时不知所措,阻碍学习目标的达成。此外,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的不积极性也会使得原本为了贯彻学习目标而展开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变成了嬉笑玩闹的媒介,懒惰懈怠的不负责态度严重干扰着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
   二、针对中职计算机课程中合作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
   (一)做好引路人,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发挥
   当代中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理念改革,整个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力,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合作学习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组织及引导的角色出现,做好教学活动的引路人,将学生的学习思维拨动到正确的琴弦上后,教师便要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探讨学习,在此过程中体会计算机课程的独特魅力,提升对于该课程学习的兴趣,演绎出属于自己的学习篇章。同时教师应注重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任务要求,正确面对学生的差异性。
   (二)将合作学习的理念正确贯彻实施
   教师要想通过融入合作学习到计算机课堂中去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作用,便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作学习的理念及意义。合作学习是以教学活动为主要对象、以小组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而展开的,教师应教授学生一些相关的合作技巧,并引导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当小组意见产生分歧时,教师应认真聆听每位成员的意见,并进行合理的引导,带领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及学习。
   (三)合理分组,促进合作学习的效益最大化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可充分利用新型技术软件,利用QQ等新媒体工具先将所有学生拉到班级群里,然后进行分组,再让每组成员分别建立讨论组进行交流及学习,学生利用截图、语音、视频等功能进行学习探讨,教师也可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当其进入学习误区时应及时进行引导。这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平等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也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及时对其学习情况进行核查。教师在分组时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充分且客观的认识,针对其性格、年龄、性别、学习水平及能力的差异进行综合考量,并选出一个小组长,由其协调带动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结束语
   对于当代的中职院校而言,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合作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发挥的同时促进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促进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应注重小组合作模式应用的合理性,注重每位学生的综合学情差异,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
  
   参考文献
   [1]刘刚.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21(06):86-87.
   [2]赵彬.合作学习构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5):240-241.
   [3]袁春梅.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分组协作式学习实践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1,23(07):177-1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