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技能重塑与终身学习论坛上的发言
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开展学制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竞赛集训、公共实训、就业服务等工作的综合性技工教育培训基地。技工教育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失业工人转业训练,经计划体制“一厂一校”发展到市场经济体制下专门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类型。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李克强总理批示要紧扣需求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办好技工院校,发挥全国2000多所技工院校作用,扩大招生规模,纳入各地统一的招生平台,并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增加技校招生规模。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对技工教育、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做出规定,为技工教育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有技工院校2492所,在校生426.7万人;当年招生167.2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0.7万人次,各项指标再创新高;毕业生就业率继续保持在97%以上,优质技工院校毕业生供不应求。技工院校历经几十年发展形成鲜明办学特色和独特优势,在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技工教育主要有以下特色:
一、坚持弘扬工匠精神,大力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中高级技能人才
技工院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养成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怀。技工院校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输送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为目标,结合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规划设置专业、组织实施教学、强化生产实习,逐步发展为产业技术工人的培养摇篮和成长基地。
二、坚持就业导向,着力强化校企合作
技工院校传承企业办学基因,以校企合作为基本办学制度,长期坚持“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专业设置对接企业需求、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通过校企共同招生招工、共商专业规划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教学内容,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通合一,努力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无缝衔接,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
三、坚持全方位服务,系统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评价选拔、职业指导
技工院校在开展学制教育的同时,注重发挥师资、实训等优势,设立企业培训服务站,积极面向企业职工、农民工等就业重点群体、贫困及脱贫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量500余万人次。坚持“双证”并重,为毕业生和培训学员提供职业技能鉴定和等级评价服务,支持帮助他们获得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供全流程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四、坚持突出重点群体,面向农村和城市新市民生源针对性赋能
技工院校在校生80%左右来自农村户籍家庭,绝大多数孩子由于升学无望,希望通过就读技工院校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技工院校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新时代产业工人,为农村家庭子女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
五、坚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代表中国技能走向世界
技工院校注重学生技能培养。中国代表团在第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荣登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名,极大提升了中国职业技能的世界影响力。在金牌选手中,技工院校学生达80%左右;在获奖选手中,技工院校学生达60%以上。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学生宋彪以全场最高分荣获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最高奖项——阿尔伯特·维达大奖。
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在公办技工院校、行业和国有企业办技工院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二是统筹推动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实施,通过任务实施以评促建,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三是在全国技工院校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在“十四五”末期实现“百千万”目标。四是坚持多元办学,巩固技工院校学制教育招生和职业培训规模,组织各类技工院校落实职业培训职责,面向企业职工和就业重点群体高质量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五是研究制定支持企业办技工院校支持政策,大力推动技工教育集团(联盟)建设。六是指导技工院校扎实做好学生实习、资助管理、疫情防控等各项基础工作。
(作者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