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成都市树德中学(宁夏校区),四川成都,610032)
摘要:基于我国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作为普通学生无法深入理解高中数学知识点,而通过数形结合则能够充分缓解此种现状,促使学生在数学教学方面认知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改变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刻板印象。倡导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引入数学结合,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成果,充分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对此本文介绍了数形结合概述,并提出几点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同学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形结合;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前言:数形结合主要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以数学问题中条件与结合之间关联性,对数学问题展开几何分析以及代数分析的解题方法。借助数形结合可以促使空间几何形象与代数数据之间进行有机结合,促使抽象知识可以具体化、直观化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我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特别是高中数学竞赛学习过程中,数形结合应用较为广泛,主要体现在三角函数以及不等式求解等方面,在数形转换过程中充分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效果。
1 数形结合概述
1.1数形结合定义
对于高中数学学科,图形与数是教学活动中基本元素,具有重要地位。其中,数主要是指相关数量关系,对于行主要指空间能够产生图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活动室,可以对数量关系和图形之间展开转换进行求解知识,图形问题能够借助科学方法实现数量关系转换,以求解题目。
实际上,数形结合就是借助形和图之间相互转化获得答案,借助图像具体化对代数关系抽象画进行表现,通过程序化代数解题对图形关系进行处理。
1.2数形结合原则
数形结合并非单方面进行,不仅是通过对代数关系进行图形转换,或是对图形进行代数式转换。该方法具有双向性特点,借助数形结合手段开展习题解答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图形直观信息进行考虑,同时还应该对代数抽象性特点进行分析。另外,还需要遵循等价性原则。进行数形转化活动时,数的代数性质和形的几何性质之间存在等价性关系。图形绘制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对两者进行转化时,应该对两者关系多加注意,保证可以实现等价转化目标。
2 数形结合应用策略
2.1平面向量中数形结合的应用
在数学学科中向量观念与知识应用较为广泛,平面向量具有一定特殊性,由于其能够借助几何与代数共同进行展示,所以开展解题活动时,能够促使“形”和“数”之间充分融合。另外,能够和数学知识中相关内容结合,交汇变为知识点。在数学知识中解析几何具有关键地位,然而常规方法并不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解答问题,另外,在解题时极易发生差错,任意计算步骤不正确,均会影响最终结果[2]。
借助向量实现数形之间转换,并且借助向量方法对几何问题进行处理,能够有效提升思路清晰程度,促使解题过程非常简洁。教师为学生讲解如下平面向量习题过程中,已知定点A(1,0)与定点B(-1,0),P为圆(x-3)2+(y-4)2=4中动点,求得最小值以及最大值。借助数形结合,对方程式进行图像转换,由于O点是线段AB中点,所以可以借助向量促使问题实现向量最值计算。
2.2对图形与数量进行有机结合
对图形与数量展开有机结合,是指对以形变数与以数化形两种方法有机结合,需要学生在解答数学习题时,需要在图形中融入数量,并且还需要对图形特殊性质以及直观性等,直观标识数量关系,进而才可以正确、快速寻找解题方法。对于高中数学来讲,会经常借助数形结合手段对数学问题进行处理。第一,教师应该科学引导学生对数形结合中数学思想。第二,指导学生不断丰富自身数学基础知识,促使学生可以借助数学概念、图形性质、几何意义以及运算公式等,对习题中目标关系、隐藏条件以及已知条件等有效确定,构建合理数形关系。第三,学生可以结合抑制条件范围以及图形性质等,对结果取值范围进行合理确定,进而获得正确结果。通过此种方式将属性结合价值有效发挥出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解题方法[3]。
比如,设定f(x)为定义于R中周期是2的函数,K∈Z,借助Zk代表(2k-1,2k+1)区间,在x∈Z0情况下,f(x)=x2。(1)求Zk中f(x)解析式。(2)针对K,计算Mk={a|在Zk中让f(x)的不等实根为2个}
利用数形结合进行解题的思路如下:
(1)见下图。

图1
通过上图能够发现,f(x)=(x-2k)2。
(2) 通过x∈Zk,f(x)=ax,能够确定ax=(x-2k)2。那么4k2-(4k+a)+x2=0,分析g(x)=4k2-(4k+a)+x2,x∈(2k-1,2k+1)图像位置。见下图。

图2
根据题意可以确定,在(2k-1,2k+1)中,该函数和x轴之间焦点为2个,那么
{△>0,2k-1<(4k+a)/2<2k+1,g(2k+1)>0,g(2k-1)>0。从中可以获得:k∈N,0<a<1/(2k+1),所以{k∈N,a|0<a<1}
结语:综上所述,解答数学习题时,数形结合应用较为广泛,可以对学生思维方式进行有效启发,由抽象至具体,再由具体至抽象。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此种方式进行灵活应用,学生以不同教学对习题进行思考,有效简化困难问题,有效拓展学生思维。进而才可以充分缓解学生在解答习题过程中厌烦情绪,使其深入学习数学结合,并将此种方法转化为自身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浩.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1(14):2-2.
[2]邹宁.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与解题中的应用分析[C]// 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 2019.
[3]侯建芳.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与解题中的应用分析[J]. 信息周刊, 2019(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