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的研究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的研究

日期: 2017/4/6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甘肃省酒泉市实验中学 张娜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发展与提升,高中数学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了生活化的教学发展趋势。由于高中数学的难度系数、抽象系数都比较大,致使很多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科目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造成很多学生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对此,需要通过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促使高中数学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加强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对于高中生来说,由于数学知识的难度及抽象程度都比较高,促使很多高中生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敬畏心理,缺乏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一定的厌恶情绪。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中数学知识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单手不到数学的作用及价值。基于此,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相关生活化的知识,引导学生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成绩。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含义
   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捕捉生活中的与数学科目相关的知识来探究其中的生活含义,由此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帮助学生们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们通过进行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方法及技能,由此来创造性的解决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就是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有效转变,通过将这两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提升整个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
   其中的生活问题数学化就是从老师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抽取量的方面、属性和关系,并将其形成相对独立的数学对象。由于高中生的思维特定仍旧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大部分的数学知识的获取途径仍旧是从生活中具体事物中进行感知的,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形成起的一个抽象化的概念。而数学问题生活化则是学生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相关数学知识、技能及方法子生活实践中进行运用,进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及归宿点。学生们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适时的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才是完整的数学学习。
   二、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大多数高中都开始扩大招生,进而就存在着一些数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初中数学基本知识掌握的不全面、不牢固,进而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从基本知识到学习能力都出现落后的现象,致使教师在讲授新的数学知识之前需要对与之相关的旧知识进行复习与巩固。进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在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始终没有兴趣。这种现象在文科生,尤其是艺术文科生中比较普遍。这些学生的逻辑思维及空间想象构建的能力较低,加之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致使这些高中生数学成绩始终得不到提升。
   (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模式都属于应试型的教育,教师与学生已经养成了这种教育与学习的习惯。现今,我国在教育中实行素质教育的模式,因而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改变这种传统的对课文知识进行重点讲解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朝着生活化的模式转变,进而来拓展高中生们的思维能力,增加整个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的乐趣与魅力。
   (三)从教材的角度来看
   在高中数学的教材编写中,通常都是先对相关的数学基本知识进行简要的阐述,而后提出相关的数学公式及论点等,最后通过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并给出与之相关的知识点练习题目等等。这种内容形式的教材编写,会对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力产生一定的阻碍及限制作用,使学生变成数学解题的机器,只能够简单的应用数学公式进行重复式的解题,不会将相关知识进行具体的应用,进而造成高中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
   三、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教育教学标准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要求十分重视,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对此,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及教学的观念,将数学知识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进而创建一个有效的生活化数学教学课堂。同时,高中数学教师还需要在思想上重视生活化的教学,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一些新课程的培训,教师们之间多进行沟通与交流,将相关有效的经验进行探讨与学习,由此才能够确保高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引导学生更高的学习数学知识。
   (二)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高中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的设计与规划,对此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正确的理解“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关的数学课程设计,提升自身的设计能力与水平。据此,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的梳理与编排来开展教学,促使整个数学知识更加贴近高中生的生活实际。此外,教师还需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与发展。通过学习先进、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设计方案等等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从而促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高中生的实际生活。
   (三)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资料
   在高中数学教学生活中,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繁、难、偏、旧”等特点,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充分的挖掘数学知识中的生活化内容。对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进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降水概率、分期付款以及彩票中奖等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在高中数学的统计与概率等章节中应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短文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们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此外,教师对于相关材料在选择的时候需要与当前生活实际相联系,需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的特征。对此,教师在选择相关的数学资料的时候需要依据当前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状况,从而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教学情境。
   (四)改变知识呈现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大多都采用的是照本宣科的方式来向学生们呈现相关数学知识。同时,还将这种方式应用与任何内容及教学模式之中,进入造成学生们觉得学习数学十分的枯燥乏味。对此,教师需要转变知识呈现的方式,进而增加整个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增加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解数列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设计一个例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理解相关的内容。一个家庭从孩子一岁起,每年能都会存入一大笔钱供孩子上大学使用,假设孩子是18岁上大学,供需要3万元,银行的储存年利率为P,每年依照复利进行计算,问这个家庭每年需要存入多少钱?
   四、结语
   通过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增加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此来有效的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成绩。
  
   注:本文系酒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的系列论文,课题批准号:JQ[2016]GHB040.
  
   参考文献:
   [1]张文,高玉柏.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
   [2]孙央利.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的探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