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工科专业《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工科专业《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日期: 2023/9/16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孟美含

泰山科技学院 山东泰安
   摘要:随着我国关于深化学校思政改革创新的意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任务和工作。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建立适用于工科专业的思政融入课程方案是必要的。本文以电气工程的核心专业课程《电力系统分析》为例,从课程定位与思政要求出发,提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思政元素与课程融合策略,挖掘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教学实施手段,从而给出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与思路,为我国工科专业的思政融合与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程;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22年泰山科技学院思政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2yb035)。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提出,明确表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1-4]。因此,合理有效的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是高校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中,专业课程的教学仅仅侧重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关于学生对思想品质与价值观的引领普遍认为是思想政治相关课程来传达的,然而仅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品格塑造是不够的。从长远来看,将思政元素引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专业课程的实际例子给学生传达相关的品质与价值观更容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成效。
   1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定位
   电气工程专业在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专业,其发展程度与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在工科院校与综合类院校的教育与科研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又是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知识内容是电气运行相关岗位的基础必修课程,也是后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供配电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基础。该课程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参数计算、等值电路模型的建模进行网络的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以及稳定性分析,从而培养能够从事电力行业,电网运行、变电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等具备高素质技术的技术性人才[5-6]。然而,电力行业相对其他工科专业在工作中的危险性因素较高,需要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认真仔细,踏实肯干、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纪律、具有责任心、拥有科学严谨态度的工作作风。因此,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也是工科教育的需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2 课程思政要求
   “课程思政”的核心在于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践行,“课程思政”的根本是立德树人,教书与育人在教学任务中同样重要,为补足工科教育过程中对育人环节的缺失,明确课程思政的要求,并根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特点,在教学方法中塑造精神是必要的[7-8]。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培养新时代青年要遵循的思想品质,在工科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的课程思政应主要包含六项要求,如图1所示。
  

工科专业《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图1 课程思政六项要求
   课程设计中要明确思政要求,第一将电力技术的“中国标准”与“中国政策、中国创造”相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把握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第二学习电气工程领域像“三峡大坝”等超级工程的建立,感受中国的科技发展与传奇“智”造,从实际发展中引发学生爱国情怀。第三关注电气领域专家事迹的大德大爱情怀,加强品德修养。第四要以增长学生见识为目的进行课程设计,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渴求与热爱。第五充分挖掘电气领域的感人事迹,增强学生对大国工匠精神的理解,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与奋斗精神。第六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以人为本、融会贯通的综合型人才。
   3 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
   在明确课程定位与思政要求之后,要想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是关键一步。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充分落实育人环节,在授业解惑的同时要明确传道的责任与使命。图2为教学能力与学生素养对应关系。
  
工科专业《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图2 教学能力与学生素养对应关系
   所谓“传道”指的是教师本身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实际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授业”实则是指教师不断从“专业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道德修养”提高自身道德情操,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解惑”要求教师本身具有扎实的专业学识,紧随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脚步,以严谨笃学、刻苦钻研的的态度,为学生解决专业知识困惑的同时,使学生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获取更多的知识。
   4 思政元素与课程融合策略
   “电力系统分析的”课程的教学环节应包括绪论、章节知识讲解、课堂互动、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体现的思政要求与融入方式也存在差别。对课程思政的六项要求与教学环节进行结合,进而与思政元素进行融合,全面分析本课程如何进行课程思政融合与建设,构建课程思政融合总体框架如图3所示。
   电力系统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评选的多个国之重器中包含多个电力行业项目。在绪论部分讲解电力发展史等内容时可以与我国国情相联系,例如超级工程发展,让学生感受发展速度的同时,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怀。
   章节知识讲解部分根据时事热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设计中,根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内容的安排,总结主要章节思政内容融入课程设计如表1所示。
   表1主要章节思政内容融入课程设计
   课程内容 思政育人要素 育人目标
   电力系统运行基本要求 结合世界上出现的大规模停电事故分析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性 理解电力行业的重要性,树立职业荣誉感
   电力系统组成及结构 结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实政 培养学生作为电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架空输电线的等值电路 介绍大国工程西电东送等成就 理解电力供需矛盾以及我国电力能源配置全国一盘棋模式
   变压器的等值电路 根据节能要求,介绍超导材料的发展历程以及非晶带材铁芯国产化道路 明确节能目标与相关材料的研究,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电力系统结构等效与化简 结合矛盾分析法、方法论中问题的简化论将电力系统复杂问题简单化 使学生具备科学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频率偏移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 使学生具备精益求精的精神
   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 系统电压与无功功率的关系与哲学中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相联系 通过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来把握本质,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电力系统对称短路故障 介绍短路发生带来的危害,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从真实的事故中汲取教训,养成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的习惯
   实训实验部分与课程综合设计部分可以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主动研究、自主思考与创新的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将电气。计算、控制、计算机的等交叉学科的运用能力。
   课程设计的选题要采用融入领先技术法,当学生所做内容与国家实事政策相关联,会激发学生的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并且可以使学生亲自感受电力安全与人民息息相关,同时体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坚定理想信念。
   5 教学方法创新与可行性分析
   结合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改造原有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案、PPT等授课材料,创新“思政融合方法”,探索课堂授课新模式。例如翻转课堂、逆向思维法引发学生思考,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与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其次,抓教材、培养方案等内容,从本质上改变专业课程的知识学习内容,深入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新时代下及政策引导下的专业能力与应具备精神。最后对教学平台进行进行提升,可采取线上加线下的双重上课模式,线上学生可提前搜索完成相关章节的新闻报道与感人事迹等,在线下课前进行感悟分享,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作为电力人的责任感。
   课程融入思政要素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会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课程知识点的导入环节变的合理。在学习中可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与科学精神,从而逐渐形成良性循环,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计算与原理推导多了一份家国情怀,使得学生咋学习过程中秉承着电力报国的理想信念认真学习。
   结语
   教师肩负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为深入贯彻当前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可以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学习大国工匠的精神与乐观的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课程思政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课程内容所隐藏的价值观和对学生品质思想的引领作用,从而达到将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培养与精神激励进行良好的融合的目的。课程思政是工科学生培养科技报国与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杰.对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6):49 -50.
   [2] 李永华,刘红,马明.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2 (09):70-72.
   [3] 陈巍,王丹,罗琳,李振泉.基于OBE理念 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23(02):59-61.
   [4] 王充,李刚俊,张慧云.应用型大学课程思政的分析与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2(21):73-75.
   [5] 孙秋野,黄雨佳,高嘉文.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为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1,41(02):475-486.
   [6] 何晓宇,赵笑笑,王玺,牟黎,张振海.“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26(02):33-35+ 39.
   [7] 王峰,程航,李彩娟.“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2(39):81-84.
   [8] 安学娜,马静洁.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背景下电力系统基础课程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03):222-223.
  
   作者简介:孟美含(1994-),女,山东省临沂市,硕士研究生,泰山科技学院,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