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解题思维培养
(成都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物理思维是物理解题的重要保障,如果能够具有良好的物理思维,可以从容地面对高中物理课上的重点、难点,提高自身学习成绩。本论文将基于此,以笔者的解题经验为基础,以比较思维、逆向思维、模型思维三者作为切入点,尝试阐述高中物理解题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希望能够给予各校同学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高中学习;高中物理;解题思维
前言:物理思维就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具有良好物理思维的同学,能够从物理本身的逻辑与现象出发,通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解题效率。故此,高中生应当采用相应策略,将物理解题教学为切入点,使自己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系统完善的科学思维,进而提高自身的物理素养。
1.培养物理解题思维的重要性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企业(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日益严格,如果能够在高中阶段培养物理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形成较好的解题思路与逻辑思维能力,适应当代社会对于青年人的期望与要求。其次,高中学生如果能够初步掌握物理思维,能够在不久后的高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进而踏进理想的大学校园。最后,我们高中生正处于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通过物理思维的引导,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与分析能力,为之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1]。
2.常见的高中物理解题思维
2.1.多用比较思维
进行对比的目标是寻找事物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比的过程是一种思维的过程。正因为有了对比,才存在区别;如果没有对比,就难以开展创新。如果我们能够将比较思维运用于物理学习中,能够改善我们的思维方式,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进而为我们之后的学习生涯铺平道路[2]。
例如说,在学习波动和振动有关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对比波动与振动的图像的方式,明确二者之间的共性与特性,避免概念模糊不清,并在遇到与之相关问题的时候,能够在短时间内寻找到解题思路。部分物理条件迥然不同,但规律相同的问题也能够进行对比。如;求四个带电量相同、摆长相等的钢球,在不同状态下的震动周期(见图1)。在解题的规程中,我们可以分析四个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寻找到切实可行的解题思路。

图1
2.2妙用逆向思维
所谓的逆向思维指的是与平常相反的思路对问题进行思考,在答题的过程当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不走寻常路的题目,如果我们采用寻常的方法,很难寻找到答题思路。此时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角度思考,或许就能够寻找到问题的答案[3]。
例2 如图2所示,有A、B两个小球同时处于高度h.两个小球之间的水平距离为l,小黄将球A向球B抛去的时候,小张让球B自由下落,已知球A与球B在和地面发生碰撞后,其竖直分速度发生改变,水平分速度不变,方向转为相反方向,但大小不变(l、h都属于定值,小球与地面碰撞时间与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以下选项正确的为:( )

图2
A. 若球A与球B 在首次落地前并未产生碰撞,那么两球之后也不可能产生碰撞
B.球A初速度的大与小决定球A与球B 能够在首次落地前产生碰撞
C. 小球A、B 无论如何都可以相遇
D. 俩小球在最高处无法相遇
解析:假设球A与球B能够在首次落地时发生碰撞,那么,球A的初速度为(l√2gh)/2h 在此分为两种情况:情况1,若球A的初速度U>(l√2gh)/2h那么球A和球B可以在首次落地前产生碰撞;情况2.若球A的初速度U<√(l&2gh)/2h那么球A和球B会同时落地,同时弹起。由于球A一直都有水平速度,故此在球A和地面产生碰撞又弹起后的运动就被视作为平抛运动的逆运动,若是在两个球弹起的时候不产生碰撞,那么球A与球B在同一时间内运动到相同的最大高度后又会以最开始的运动方式进行运动,该状态会一直保持到两球碰撞后,才会产生改变,所以,球A和球B一定会相遇.正确答案:B、C
2.3.善用模型思维
模型思维是物理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物理的过程当中,同学们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类型的物理模型。此类物理模型是连接物理世界与物理问题的桥梁,物理模型具有固定的解题思维逻辑与求解步骤,相较于传统的推导与推理,模型思维能够助力我们提升解题效率,故此,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当重视模型思维的运用,提高我们的解题效率[4]。
例2,如图2所示,在迪士尼乐园中,有两条并列的光滑轨道,其高度各不相同,现有甲乙二人,分别沿这两条轨道,由位置A滑到位置B,请问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图3
A,甲乙二人在同一高度时的速度大小相同
B,乙的切向加速度在整个运动过程当中一直小于甲
C.甲先与乙达到B处
D,甲乙二人在达到同一高处时,时间相同
正确答案:A、C
结语:总而言之,物理思维的优劣与解题效率、解题质量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应当注重物理思维的培养,阅读相关文章,并且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解题过程中,进而不断提高自身解题水平,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郑旭光.注重思维培养 提升解题能力——谈谈高中物理习题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22(23):40-42.
[2]吴斌.高中物理解题思维方法的探究与运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5):79-80.
[3]王红元.抓住思维特点 提升解题实效——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20(03):64-65.
[4]许文文,丁冠锋.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以“电表改装”教学为例[J].物理之友,2023,39(0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