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高中数学“问题引导,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成都市金牛区实外高级中学 四川成都 611100)
摘要: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高度重视,通过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并非只是简单的公式灌输,而是要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以提出问题为引导,推动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本文在分析“问题引导,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应用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问题引导;合作探究
前言: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引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把握数学本质,进而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也鼓励我们学生“教学互换”,以教师的角度思考数学教学模式。
一、高中数学“问题引导,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
(一)培养逻辑思维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上,一般是由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这容易导致学生缺乏注意力,且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很难得到提升。而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变这一教学机制,通过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探究欲望和数学学习自信,使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知识,同时也能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优化课堂氛围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和课堂反应进行灵活调整,问题引导、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模式恰恰能够帮助教师灵活面对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到的态度变化,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提升教学效率。
二、新课标视域下高中数学“问题引导,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深入分析学情,科学提出问题
问题的设置是应用问题引导、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1]。因此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学情,基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科学合理的提出课堂问题。一般来说,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立足于新课程标准设置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问题时,紧紧围绕新课标下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要求,明确核心素养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比如在学习“曲线与方程”时,教师就可以设置四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探究曲线方程的内涵、分析方程的不同表达形式、思考不同坐标系对方程产生的影响、分析最基础的方程形式,并尝试利用坐标系解决问题。
其次,设置开放类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只有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2]。因此,教师应立足与课堂教学需求,为学生设置开放类问题,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核心素养。比如在双曲线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开放类问题:x^2/a^2 - y^2/b^2 =1,是不是双曲线方程?这一问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再次,合理设置问题形式。由于目前大部分高中生学习兴趣较低,所以教师在应用问题驱动和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通过设置具有趣味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合作探究的欲望,进而更高效的完成课堂学习。比如在教学随机事件的概率时,教师就可以以各大商场开业砸金蛋的抽奖活动作为切入点,为学生设置探究类问题。
最后,设置层次性问题。教师应立足于数学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保证问题设置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层次化问题的引导下完成学习目标。
(二)明确课堂目标,合理分配小组
在问题的驱动下,要想保证课堂学习任务的高效、高质量完成,教师就必须要创新问题形式和问题内容。更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开展合作交流和探讨,并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保证学生小组的合理划分,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划分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与兴趣爱好对学生分组[3]。
首先,教师要保证小组内学生都可以主动参与到整个问题的探索当中。在划分小组之后,为保证小组合作探究的顺利完成,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索氛围。通过应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更好的开展问题探究,进而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其次,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评价手段。在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在问题引导、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比如:学生是否能针对问题进行拓展思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当中?学生是否能构建知识网络?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如何等。
结论:在问题引导、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始终把握数学核心素养这一核心概念。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与学习需求,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而这也同样是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同样的,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也应当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合理分组。在保证课堂分组科学性的基础上,创新教学评价机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庚年. 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学周刊,2023,(11):64-66.
[2]王玉.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渗透核心素养的探索[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8):65-67.
[3]张满红. 谈问题驱动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五心”——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距离问题的教学反思[J]. 新智慧,2021,(07):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