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与反思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教育的投入越来越高,相应的,人们对于教育的预期值也越来越高;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很多产业进行优化升级,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这些变化,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新课程理念也应运而生,为教育教学创新树立了目标,本文主要研究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实践。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反思
“高中物理反思教学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时常反思总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创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新课程的相关概念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实行填鸭式教学,这种方法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作用,但随着时代发展,呈现出很多新趋势,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社会需要,为了更好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主要从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型学习和注重与生活相联系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明确了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目标,使教学体系更加现代化,减少学科壁垒,培养综合型人才。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教学理念
教育改革下,出现了很多教学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很多地区的教师并没有积极学习新理念,拘泥于传统,始终坚持口头讲解,这种模式下,内容枯燥无聊,课堂气氛沉闷,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滋生了厌学情绪,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
物理学习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但大多数教师并没有进行实际操作,对于实验的讲解也非常片面,具体步骤和实验原理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学习效果不明显,遏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缺少设备仪器
高中物理实验需要专门的场所,有的实验难度较高,所需要的设备更加精密复杂,这些给学校财政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硬件设施不全,教师只能通过非常简易的实验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大大降低了趣味性和精确性,无法吸引学生,也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果,教学任务完成度低;现有的硬件设备得不到维修和更新换代,设备老化和损毁的现象非常多,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增添了困难。
(三)思维僵化
高中时代,一切为高考服务,教育教学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与家长对物理实验存在偏见,背诵实践步骤和通过一步步实践进行归纳总结相比,显然前者的性价比更高,学生只需要多背公式多刷“真题”就能完成知识的掌握,这些情况导致学生没有形成实践意识;部分学生进行了实验,但是由于长期缺失相关方面的实践,并不能很快进入状态,实验结果与正确数据差距较大,挫伤积极性的同时还浪费了时间,教学质量不高。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实践
(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多样化教学
新课程理念要求,需要围绕学生为主体进行多样化教学。教师必须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及时转变教学思维,学习先进的改革成果,将主体从老师转变为学生,并了解这种转变的目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激发学习积极性为目标,改变原有的刻板印象,让学生客观全面的认识物理,有助于快速提高学习成绩并不断完善知识框架 。形成特有的思维是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而不只是在死记硬背中掌握教材知识,这是非常狭隘、低效率的。
(二)借助于多媒体营造课堂氛围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下,将教育教学工作与信息化技术有效结合。原有模式下,老师讲解知识,学生负责记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是低效率的,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方式,课堂气氛不再沉闷,在具体知识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查找相关内容,借助于图片、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形式下,需要注意在专业性与趣味性之间掌握平衡,因为高中时代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在有限时间内需要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很容易让学生疲惫,特别是物理这种难度较高的科目,适当加入一些趣味性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很好的缓解学生大脑的疲惫,增加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劳逸结合,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例如:
学习万有引力时,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在投影仪上显示出同步卫星、地球赤道和近地卫星上物体运动特点,但对赤道上物体所受力分析时少一个地面的支持力,让同学们观察老师分析的是否正确,并进行讲解,让学生们掌握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而赤道上的物体,受的是引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因而公式GMm/r2=ma适用于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但不适用赤道上的物体运动。
(三)借助问题进行引导学习
物理,特别是高中物理,大多都是非常抽象的,如果没有一定技巧,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知识,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很多地区的教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多样化创新,但由于经验不足的问题,既没有更好发挥新课程理念的积极作用,也不能再回到原有教学模式,陷入两难,特别是物理实践,在长期教学中学生没有形成这种意识,依旧习惯于被动学习,不知道如何主动去进行物理实验,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既要对相关知识及时记忆,更需要理解新知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其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
更为深入的实验探究研究,从而实现物理知识的有效探索。”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小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物理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能一味去追求难题,而是对于易错点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一个重G1=400N的小孩,坐在一块重G2=100N的木块上,用一根绕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拉住木块,使人和木块处于相对静止共同前进。已知人的拉力F=70N,则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小孩与木块在运动中相对静止,可以将他们看做整体,并作出受力分析图。由平衡条件可以得到整体所受的摩擦力和跟地面间的压力分别为f=2F=140N,N=G1+G2=500N,所以μ==500/140 =0.28”,适时提出具体问题,在学生积极思考中,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完善实验设备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设备是完成实验的基础,学校需要购买设备并及时更新换代。教材内容在不断变化中,实验器材也需要相应的发生变化,以保证正常教学实验的开展;对于重要且复杂的实验,教师可以请求学校进行人员或资金支持;对于一些高精尖的实验,可以通过视频让学生进行了解,在对物理学家和相关实验的观看中,培养严谨的优良学风;对于一些非常简单的实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完成器材制作及相关练习,让学生有参与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建议与反思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教师必须要不断的优化和创新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具有趣味性和丰富性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索中。尤其在新高考下,高中物理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教育,教师不能仅仅为学生灌输理论性的知识,而是要在扎实理论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和实践应用的机会。这样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才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和发展。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凸显出高中学生的能动性,在开展物理实验、互动话题、教学活动时,教师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让学生能够切实操作物理实验,分析实验的数据,并理解实验中的物理原理和知识点。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如果教师仅仅讲述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或者教学的方式比较枯燥,则高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就会降低;甚至还会出现厌烦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从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的学习能力出发,为学生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要充分的借助信息化的教学设备,将多媒体、微课等教学平台灵活的应用到教学环节中,实现物理教学资源的共享,满足学生对物理学习的需求。多媒体、微课等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将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变为直观化或者形象化的小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信息化的教学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得物理教学的内容能够得到拓展和延伸,学生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学习物理知识,并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学习并掌握信息化教学的技术,为学生设计出适合的物理教学课件,并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
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师还要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并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极学习教学新思路和新模式,创新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同时学校也要定期组织物理教师进行深造和学习,组织教师开展物理教学座谈会、交流会等,对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物理教师也要积极的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帮助学生化解在学习中存在的困境。教学互动在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能够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学习压力比较大,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交流,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正确方法;让物理学习更加轻松,提升了物理学习的效率,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有助于推动物理教学改革的进程。
结束语
综上,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需要相应地作出改变,新课程理念的出现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多样化教学、借助多媒体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借助问题进行引导学习和完善实验设备”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探讨,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马得才.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的反思教学[J]. 读与写旬刊, 2016, 13(009):319-319.
[2] 朱良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与反思[J].大众标准化,2020(12):173-174.
作者简介:乔锋,男,1979年8月出生,籍贯山东,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