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互联网+”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研究

日期: 2021/9/2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张 欢 周 欣 屈海军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专业课程因多种因素的制约,并不容易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高效课堂是一个新的尝试。文章以某专业课程教学为例,探索如何结合“职教云”平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样化的课堂互动形式、及时的作业信息反馈、方便的师生交流等互联网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高效化,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寻求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改善课堂教学的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作为高等职业学校来讲,我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对成长成才的追求作为奋斗目标,切实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志存高远、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研究背景
   多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全日制学生的网络教学基本上是处于探索阶段。为应对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教学秩序的冲击,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停课不停教与学”,暂“停”的是沿用几百年来的固定场所和时间、固定教师和学生人数的“班级上课制”的“课”;“不停”的是依托网络开展的无固定场所、时间、教师与学生人数的数字化“教”与“学”,这对我国普通高校几百万教师和管理者、几千万学生来说,是个未准备好而又必须人人面对的挑战。
   二、核心概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教学法,即"HIBL"(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国际上统称“探究式科学教育”或“研究性学习”。“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探究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方式。在探究式教育中,需要把让孩子建立新的科学概念(想法)、改善和纠正已有的科学概念以及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的培养结合起来考虑。教师将问题汇聚到一个适宜学生探究的、与科学概念有关的科学问题上,引导学生实际动手进行探究。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如何在专业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理念,融入信息化手段,实施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将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笔者在之前的教学中就进行了网络平台化的试验,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构了所教课程的架构。
   三、具体实施
   本文以高职电工类课程为例,依托“腾讯课堂”直播平台,利用“职教云”有效与学生互动、考核,从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活动等方面组织实施教学,努力争取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质量等效。通过腾讯课堂和职教云双平台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互联网+”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实践,搭建了师生线上教学沟通的桥梁。下面介绍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方法与经验。
   1、“思维导图”建框架
   课程是否成功?学生能否学有所得?关键要看老师的课程设计与实施[1]。老师开学之初就结合每门课程不同特点,借助“职教云+腾讯课堂”平台,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阶段的互动教学模式,在这3个环节的设计中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面,就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其中一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情况。在该模式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有:准备微课视频、PPT、课前任务单、课后习题等教学资料,通过提问、投票、讨论、头脑风暴等环节来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腾讯课堂在线直播方式进行教学互动,收集学生反馈信息,最终给出综合成绩[2]。
   2、课前预习知情况
   想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教师在课前将课前要求、任务工单及相关教学互动等上传到“职教云”互动模块,及时通过APP或QQ群等方式发布给学生。学生在收到课前要求通知后,可以按照课前要求进行预习任务,预习过程中有疑问可进行标注、提问、笔记等活动,学生参与预习的情况和疑问标注都会被系统记录下来,如图1所示[3]。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结束后、课堂教学开展前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我们在备课时就能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互动设计,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互联网+”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研究

   图1 课前预习环节
   3、课中调动学生忙
   如何在网络课程平台加直播课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呢?课程教学实践中,老师借助“职教云”平台的互动活动,配合“腾讯课堂”在线直播轻松化解了这一难题。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教师课前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及教学内容,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提问问题。当直播课堂进行到该环节时,教师发布互动题目,点击“提问”,学生会收到即时通知,教师可随机或点名提问,由学生在“腾讯课堂”中进行“连麦”回答。
   第二,可根据课程需要设置讨论或头脑风暴等环节,教师利用“腾讯课堂”直播引领学生。如图2所示;
   第三,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小组PK,投票等环节增加课程互动性。
  
“互联网+”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研究

   图2 课中互动环节
   4、课后评价形式多
   网络课程课后师生无法直接交流,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同样也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4]。老师在“职教云”课堂里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评价和对本次课堂的总结。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评价,还可以让教师对课程教学情况有直观的了解,方便了师生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
   老师还利用“职教云”平台上对布置课堂作业,对作业做个性化设计,如提交要求、截止日期、题库选题等,如图3所示。课后发出作业后,学生完成可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提交。作业可以是传统的文字,也可以是Word、Excel、图片等格式,创新了作业形式。作业批阅完毕后,学生可通过客户端马上进入作业, 查看自己的作业情况,对错题进行及时订正修改。
  
“互联网+”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研究

   图3 课堂评价与作业环节
   四、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和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 重视。[5]但是,如何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一种理念贯穿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在教学实施中准确把握其精髓,如何将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仍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希望以本课程为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全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正是本文希望解决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 :46-51.
   [2]张明.高效课堂实施障碍与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53-55.
   [3]郑冬松,马雪娇.基于“课堂派”的高效课堂教学探索——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4):81-84.
   [4]陈璐,李纯锦,周虚.移动端教学平台“课堂派”在动物繁殖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9):227-229.
   [5]黄庆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N].中国科学报,2017-10-31(7).
  
   基金项目: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成果(1910316);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0SJA1167)
   作者简介:
   张欢(1981—),男,江苏徐州人,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智能制造;
   周欣(1981—),女,江苏徐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屈海军(1980—),男,江苏徐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