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基于“互联网+”下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互联网+”下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日期: 2022/5/23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蓝精卫

(河源理工学校,广东省河源市,517000)
  
   摘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伴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和施行,学校的教学目标以及现代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中职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其教学目标理应响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大专业,想要保证该专业的毕业生满足当今社会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需求,就应酌情改变教学方式,因此,本文将以就业为导向,探究互联网模式下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技术应用;教学改革;
  
   在“互联网”背景下,“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推动以及衡量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培养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高技术人才尤为重要,中职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所以,中职学校必须要根据社会实际的需要,积极进行教学课程改革。
   1.“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下为职业教育带来改革和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当下中职院校电子音乐技术专业教学实践中,“互联网+”虽然得到一定应用,但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教师信息化素养相对较低,无法有效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创设高效课堂。教师依然使用传统教学理念及方法,难以针对学生实际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兴趣了解不够,导致“互联网+”在应用中缺乏趣味性,形式化现象严重。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面对学生,引导学生,给予学生情感的关怀,而互联网技术不能替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另外,由于互联网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盘接收,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挥。对于中职的学生来书,如何用好互联网,为学生构建起高效课堂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
   2.“互联网+”下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探索的对策
   2.1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点,积极提高实践技能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因为部分专业教师技能不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加入学校的,教师的电子企业实践能力相对比较低;电子技术专业知识更新很快,部分教师在学校长期教学,其知识技能未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对于电子技术企业的需要也了解的不清楚;中职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技能的提升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实践实施的过程中比较辛苦,部分教师的实践教学频率比较低;有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遇到的问题不愿放下自己的架子去向普通的技术工人请教。
   为了转变课程教师的思想观念,积极提高实践技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利用课余时间,在电子行业的企业进行生产锻炼,在过程中,虚心请教向工人学习;其次参加国家各种技能大赛,可以在交流中找出自身与同行之间的差距,加以强化;最后,也可多参加校企合作等以下开发项目,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技能。
   2.2改革教师教学方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学习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如何将这些方法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需要教师的不断思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建立QQ群、微信群等,将学生的自学任务单和学习资料传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教学中常见的实践课,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小视频,学生看完之后自行研究,课中,教师给予指导,课后可以将每位学生的操作过程制作成视频发在班级群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操作过程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操作过程,由此,找到自己的不足。因此,教师想要上好实践课,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布置好学生课前的自学内容、学习需要辅助的资料、学习方式、学习评价、课后作业等,方能实施更好的教学,学生也才能由此喜欢上你的课程。
   2.3电子专业课程改革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筑新的知识体系
   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中学的电子信息改革需要持续进行,让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以提升,总结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教学之前做好企业调研,要做到教学之前明确电子企业对于毕业生知识技能方面的要;其次,教师在上课前做好课程准备,将具体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课程教学的要点;然后,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要以实用为第一原则,理论知识为辅,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工厂的生产工艺严格要求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等途径了解职业相关要求。在学生了解之后,教师让学生模拟职业及岗位具体情况,让写手在模拟中提前了解在工作中的要点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岗位需求,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靠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要去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挖掘更多教学资源,积极了解市场需求及变化,创新教学理念及模式。
   2.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素质,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
   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我们清楚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目前职业教育的学生,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缺乏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有个别学生不愿意学习,也不愿意动手,这种情况下,进行素质教育就会相对比较困难,在教学改革中,我们采用了重视实践学习,加上项目任务法,同时用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加以辅助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兴趣小组,提升学生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习兴趣,通过此次活动,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作用,以此来影响学生的素养;教师的教学难度设置适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创新教学模式,增设新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教学,比赛时演讲等,特别是注重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乐;调整考试方法,以能力为出发点,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进行转变,比如,学生可以自己出题考同学,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5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匠人精神
   将职业人作为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职业人需要参与社会分工,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素质,培养出热爱专业的学生,愿意自主承担责任的人,即是匠人精神。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两部分,课程设置主要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出发点,文化课除了要遵循国家的要求之外,还应该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求,采用实践项目的培养式学习,真正做好人才培养。建立与教学改革相适应的评价制度、将过程评价与教学检查相结合,规避形式主义,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起教研、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同时建立对有贡献的老师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将教学改革和科研成果相结合,推动教学改革的探索;加强以学生为发展目标的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工作量、考试等方面的检查和总结,推动教师在改革中不断进步;在此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不同的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为学生开辟出能够自我发展的天地,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2.6改革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中职以职业化培养为目的,学生在成为职业化的人之前,需要专业化的工作知识,包括技术、技能、资质和通用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能力等,其中评价个体可分为个人、同学、小组、班主任、任课老师、企业、家长等。提高学生日常学习在学习评价中的占比,降低最终的考试占比。现在学生手机的日常使用率比较高,可以利用这个点,把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做成小软件的形式,然后将评价方式以这个内容发到班级群内,学生可以在班级群内参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原动力。“互联网+”背景下,在结合这些评价方式的同时,在网络平台上开展在线评价,及时了解教师、企业对学生的反馈,针对反馈意见帮助学生进步与发展。
   2.7拓展实训基地,承接应用课题
   拓展实训基地功能,探索实践与“产学结合”的运行模式,不但能够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学习,同时也可以为电子技术类企业提供职业培训设计、制作与加工等项目。以企业岗位为依据,建立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职业,中职学校在建设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应该主动与企业合作;与此同时,加强教师与一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培训人员的队伍合作建设,坚决抵制中职教师闭门造车的现象,重视一线技术员工、管理人员以及培训人员的意见;早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拓展实训资金、设备、人员的来源渠道,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依据承担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和企业内实训两种,特别是企业内的实训,这类实训基地是在学校与企业的协商之后共同建立的,因而,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是建立起这类实训基地的保障。因此让企业自愿拿出资金以及设备来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的关键点就在于让企业通过投资职业教育给自己带来实际利益。
   3.结束语
   中职学校所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互联网+”时代为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技能教学的改革创新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需要重视“互联网+”教学的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育人质量,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立斌.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的教学实践[J].中国新通信,2020,v.22(22):217-218.
   [2]张晓燕.基于"互联网+"下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环球慈善,2019(6):1.
   [3]赵妍."互联网+"时代的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
   [4]陈佩军.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应用型教学改革探索[J].2021:161-162.
   [5]李梅阳,李为平.浅谈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改革[J].2021:108-109.
   [6]陈梨芳.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福建经济学校为例[J].2021(2014-6):86-9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