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中职校"1+X"证书制度与"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有机融合分析

中职校"1+X"证书制度与"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有机融合分析

日期: 2022/3/29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周晓革 李晓丽

(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河南洛阳,471013)
  
   摘要:目前,社会各界对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十分重视与关注。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质量与结构的提高、调整,中职院校也在为社会培养着健康、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在中职院校中,培养人才需要将“育人”、“育才”相结合,这两部分是需要相互促进的。职业教育在不断改革中提出“1+X”证书制度,主要是为了能够不断提高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三全育人”体系是为为了能够确保在全过程、全方面对全员进行育人工作,同样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素养。这两种制度的相互结合,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的综合型人才。本文针对中职校“1+X”证书制度与“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有机融合进行深入性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中职校;“1+X证书制度”;“三全育人”;有机融合
  
   在中职院校中,为了能够满足新时代对社会人才的培育,应当注重并有效落实“1+X”证书制度与“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两项核心任务,将育人、育才有效融合。在此过程中,“1+X”证书制度主要是为了能够对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就业本领不断提高,而“三全育人”体系是为了能够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此在育人、育才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新时代中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样更好的完成“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优秀奥融合这两种制度,更好的促进中职院校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与新鲜血液。
   一、二者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一)学生错位的价值取向
   由于职业教育实用主义的影响,中职院校学生会产生错位价值取向,会存在误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后的就业没有过多的影响与联系,应当更加注重专业学习与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认为只有这些才能够对日后的就业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错误理解与护士引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斥,从而使是思想政治教育缺少有效性。
   (二)“三全育人”环境的失场
   多数职业院校还仍然未形成全员育人的环境,无法将各职能部门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并且育人观念存在一定的错误,认为育人工作知识学生工作队伍的事情,各个部门之间缺少建立完善的协同体系[1]。在教学与管理过程中,最终都是通过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种观念与观点存在一定的较多的问题,更无法将有效的解决在校期间学生所面临的各方面问题。在中职院校中,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较为全面,不仅存在纪律性问题,也会存在较多生活、安全、情感等多种实际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法单纯凭借指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进行解决。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各部门应当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将自身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三)缺乏“职业特点”的德育
   目前,在大多中职院校中,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职业”的特点不够重视,无法与普通高等教育进行区别,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水较为忽略,缺乏关注[2]。从而使中职院校并没有形成自身特色的模式,对学生没有针对性,无法有效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导致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的内容都会因此而无法提高,降低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二、二者有机融合的可能性
   (一)教育功能互补
   “三全育人”是一个系统的育人指导思想和原则,重视理论教育、政策教育,在其开展过程中,难以避免内容空洞、与实际操作脱节、流于形式等问题。“1+X*"证书制度 下,将会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学生的培养模式,更加突出学生的技能培训,增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通过校内外集中培训、企业实践等为学生努力营造一个相对真实的实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工作意识、社会责任感及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职业教育实践可以根据学生的感受、具体实践情况将学生实际的就业问题、创业问题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牢牢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需求和新动态,将教育内容赋予实质,落到实处。因此,两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二)内涵要义契合
   第一:在“1+X"证书制度的推行下,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得到了鼓励和创新推广,开启了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社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成为育人主体之一-。这与“三全育人”所要求的育人机制是契合的,“全员育人”强调对所有人员进行整合并参与育人工作。企业的参与,打破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不在局限于只有教师甚至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才是育人主体,形成了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新格局。
   第二: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对职业技能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在校生自身能力和学习成果必须得到提升,以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1+X"证书制度更加凸显的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精准指向“打造学生-技之长”,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从这个角度而言是契合“三全育人”的发展要义的,“全过程育人"强调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和自身的发展需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育人工作,贯穿学生从进入学校到毕业的整个学习和生活过程中。
   第三:“1+X"证书制度的实施,必将要求职业教育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原则,围绕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校企更深层次的合作,强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实习实训方面的内容,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全方位育人”的要义是共通的。“全方位育人“强调的就是,.紧扣课内教学和课外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校园引导和社区管理等环节等各个教育环节,扩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
   三、二者有机融合的路径探究
   (一)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
   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对优秀人才进行全方面的培养,提高培养质量[3]。职业学院主要以技术为基础,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主要力量,为我国日后生产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基于此,中职院校应当在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坚持原则,对知识技能与德育教育加以重视和关注,不断强调学生的价值,在大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薛恒的理想信念教育。
   (二)坚持专业导向,融合课程思政
   中职院校的学生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特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思想政治教育[4]。将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进行课堂教学,以学生学习与就业为重要导向进行专业教学,将思想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不断对专业课程的市政教育进行挖掘,从而使教育模式能够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教育,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三)坚持实践导向,深化校企合作
   中职院校为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按照职业、专业的主要特征,强调实践效果,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提高职业、技术能力,这是职业院校以培育人才为主的动力与目标[5]。基于此,应当与企业进行联合,以实际目标为主,更好的进行决策。根据校企互动,扩宽渠道,通过实习、参观以及宣讲,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企业、行业更好的学习企业文化,使学生能够对行业、职业有深入的认知,全方面的进行实践思考,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四)坚持责任导向,推进联动协同.
   为了使各个机制与部门更好的联动与协调,应当有效落实“三全育人”,责任到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路线[6]。有效结合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以此为原则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对中职院校学生进行教学、管理以及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更好的融入行为规范、思想政治,贯彻落实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实践中。基于此,要求职业院校对各部门协同参与的事务进行明确,各司其职,落实责任,使管理、教书、服务的氛围更加良好的、活跃。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加强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进度,应当将育人、育才有效结合。基于此,中职院校应将德育工作与人才培养相融合,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工作,以此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全面、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更好的促进中职院校"1+X"证书制度与"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有机融合。
   。
  
   参考文献:
   [1]张亚光,曾丹旦."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科研育人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91-93.
   [2]杨晓庆.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心理育人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0):46-48.
   [3]陈玲."三全育人"协同创新组织的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4):81-83.
   [4]李翔,巩建华.全媒体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94-96.
   [5]裴以明.应用型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0):44-45,48.
   [6]陈思,吕春艳,朱琳."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8):71-73.
  
   基金项目来源: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2020YB06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