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以就业导向的视角谈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以就业导向的视角谈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日期: 2022/3/28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欧成武

(广州市从化区高级技工学校,广东广州,510900)
  
   摘 要:目前,许多技工院校的体育教学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为主。但是近年来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使各大院校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本文就体育教学对学生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谈起,阐述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改革策略,以期为社会培养出各方面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就业导向;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引 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除了在经济上进行政策调整之外,教育方面也顺应改革浪潮,进行了相关的措施改革。特别是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倡导,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愈来愈趋向于全面性和综合性,许多技工院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就体现了这点。到现如今,学校在体育教学的改革上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技工学校,一般将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放在了首位,按照老百姓的说法,就是学习一技之长傍身。这种教学理念下,技工学校中开展的体育教学就显得没有优势。那么如何让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更好的为学生就业服务,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研究课题。
   1体育教育对学生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1.1体育教育是学生各项技能学习的基础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活动。学生更是如此,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进行技能学习的基础。当前社会物质充裕,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医疗技术的发展,也使许多疾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按理说,这样良好的物质条件,人们的身体素质应该更加优秀。但是,以从化区高级技工学校为例,17、18、19届学生参加中长跑项目出现晕倒人数的比例比14、15、16届学生晕倒人数的比例要高10.4%。据了解,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我校,其他学校也普遍出现类似的情况。这说明当今很多学生的身体素质着实令人堪忧,因此在学校中积极开展体育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毛泽东曾说:“想要提升精神文明,首先要健壮其体魄”,正所谓“德智皆寄于体,无体遑论德智也。”同样的道理,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也就没有更多更好的精力去完成其他工作,因此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学生各项技能学习的基础。
   1.2体育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原动力
   在技工学校中积极开展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树立为职业发展服务的意识,正如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所说的:学校中的体育教学并不只是为了强身健体,更是为了以后的生活工作。这一观点与我们常听到的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不谋而合。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教育不仅要进行传统的知识素养培养,还要将体育教学列为重点,并注重学生体育理念、体育习惯的培养,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一位法国教育家曾在他的研究报告中这样指出:现代教育不是培养学生从事一成不变的职业,而是要让他们对于不同职业都有应付自如的能力,并让他们拥有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的意识。由此可见,现代人所具备的主要是应变能力和应变思维,而体育是思想技能培养的基础,因此要想大开民智,必先强壮民体。但是在现在社会中,国人依旧缺乏积极的体育理念,特别是在校学生,往往强调成绩和智力开发,而忽略了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学校中积极开展体育教学,这既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原动力,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要以就业导向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缘由
   2.1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现在,备受关注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中,除了社会经验不足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素质不高和能力不足。随着我国技工教育的迅速发展,在教学理念和模式上都进行了大量的革新,而在体育教学方面,因为传统的体育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用人需求,因此以就业导向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随之出现。这种新型的体育教学理念不但强调社会发展,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
   就目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来看,高素质人才无疑是精英支柱,而高素质既包括专业能力素质、心理素质,也包含了身体素质,这才符合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以就业导向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为社会培养出各类型的高素质人才,符合未来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因此,以就业导向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能够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可进一步地促进学校教育体制的完善。
   2.2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并且在1985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的决定》,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即提高全民素质。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素质这个词包含的范围很广,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德、智、体、美、劳。因此在这种教育理念的促进下,我国的技工院校普遍形成了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办学目标,并且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五个基本点,并要求学生在具有一技之长的基础上,还要有做人、做事、从业的基本素质准则,以能够适应社会就业的需要。因此,这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现在倡导的就业导向中的体制转变不谋而合。当然,体育教学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改革符合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现。
   2.3符合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
   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而且,在学校中积极开展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体能和智力的双重开发,不仅能够锻炼体魄,提升身体素质,还能够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磨炼他们的意志。
   另外,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以就业为主要导向的教学理念能够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合作教学、竞赛教学、情景教学和探究发现教学等新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除此之外,以就业为导向下的体育教学改革能够培养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所需要的能力素质,比如人际交往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由此可见,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3就业导向下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3.1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来调整学校的体育教学,是符合学校和社会的人才培养要求的,因此不存在所谓的“急功近利”和教育目标的“背道而驰”等观念。持这些观念的人基本上还只是将体育教学当作是一项基本课程而已,没有认清楚体育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要进行相关的体育教学改革,必然要先树立起新型的教学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理念为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此教学理念将会对学生的培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就业观念。除此之外,就业导向下的体育教学还能使学生具备合格的技能素质,使他们能够从容地面对社会的各项挑战。例如推行体育选项课,按个人基础与能力分班,实施层次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以生为本、个性教育”的目的。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身体素质条件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学习,掌握一门锻炼身体的运动技能,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服务。另外,加大对体育选项课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充分了解选项课的性质,树立 “终身体育”的理念。
   3.2以训练学生身体素质为根本
   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体能训练是实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学校中,学生大多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系统地、科学地体育训练能够达到体育教学的基本目的。因为在进入技校之前,学生普遍缺乏体育训练,所以在技工学校学习期间,他们的身体素质普遍偏低,而且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缺乏体育锻炼的基本意识。
   因而,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中,依旧要把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课程的根本。例如每学期的体育教学内容可设为:体育基本理论、任选项目(包括篮球、足球、气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限选项目(结合专业的特点设置可选项目,文科类学生可选:健美操、瑜伽、形体、体育舞蹈,工科类学生可选项目:跆拳道、散打、轮滑、太极拳)、五项素质达标、职业体能训练、职业拓展训练等等。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可以提高职业体能素质练习及五项素质达标的课时分配比例,加强学生综合身体素质训练。
   3.3以训练学生职业体能素质为特色
   职业体能素质指的是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在职业生活中具备的各种抗压能力,也就是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抗压的基础。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下,体育教学改革要把学生在未来职业和工作环境中所需的体能素质,作为特色的训练内容。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计划制定时,就要根据这一标准进行改革和创新,来选择相应的体育训练项目,以此来做到有的放矢,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例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需要长时间弯腰及站立工作,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职业体能素质练习“抱膝快步”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腰部及下肢力量。商务文秘专业的学生工作常为坐姿, 在教学中可增加室内健身操的内容, 保障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在办公室进行工间锻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学生将来就业的岗位对学生外在形象的要求较高,在体育教学中加入形体训练的内容(姿态练习、把杆练习、身体动作组合练习),提升学生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增强机体的形体美,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
   从本质上来看,以就业为导向下的体育教学是从传统的强调单一的体育成绩,转向具有职业针对性体育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和社会来说,都是比较高效的教学模式。
   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各种技工院校的数量和规模也在扩大,每年都会向社会输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当然除了这一方面,这也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这些技工院校的教学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如何促进学生就业,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成为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顾齐洲.就业导向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06):117-118.
   [2]牛艳梅.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体育教学模式探究[J].管理观察,2019(16):117-118.
   [3]黄汉城.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探讨[J].科技风,2020(18):78.
   [4]陈庚仁.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9):65-66.
   [5]李志军.就业导向视角下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46+37.
   [6]石晓晨,侯景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创新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0):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