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论视角下中职美术教学重构
摘 要:中职美术是目前时代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技术,在中学中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求针对教育教学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建立起一个更为高效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满足中职美术提出的高水平素养。多元智论针对教育教学活动来讲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在中学中职美术进行教学过程中,能够把多元智论合理的使用起来,使得中职美术教学能够展现出一种崭新的模式。因此,本文针对多元智论进行相关的分析,并且对于其融入中职美术教学的相关策略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多元智论;中职美术;教学策略
课程变革的不断推行,中学中职美术教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必须要面对创新上提出的要求。设置一个展现的中职美术教学形式,将多元智论作为根本基础完成中职美术课堂的构筑,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全面的实现对学生的培养,同时也能够让教学活动朝着更加优化的方向进行发展。作为当前中职的美术教师,其要求针对多元智论构成一种有效的认识,将其灵活地引入到教学课堂中。
一、多元智论
这里提到的多元智论,也被叫做多元智力理论,其中涉及到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仅包含智力内容,同时还涉及到语言、音乐、逻辑、空间、身体运动、内省、人际关系以及自然智力等几个方面。从当前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教学活动的发展是具备一定局限的,其侧重理论知识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针对学生空间、身体运动、内省、人际关系等几点内容来讲对于智力培养给予的关注相对较低。基于学生自身发展层面分析,学生要求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假如只是具备理论知识以及逻辑思维,缺少其余方面的智力能力,那么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外就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所以,针对多元智论完成中职美术教学的创新,是当前新时期需要被关注的核心问题。
二、当今中职美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因为当前教育学生在教学上的要求不断提升,学校针对学生在教育形式上变得非常的全面,可是尽管这样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美术这一学科来说,因为这一学科在进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并未获得学校的关注,因此美术教学变得非常的困难。同时因为这一学科学生相对较为陌生,同时教师并未建立适宜的教学氛围,学生无法集中精神进行美术学习,因此学生进行美术获得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显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也会感受到疲惫,这样一种方式的美术教学只会让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变大。
针对中职美术教师来说,因为学校并未对其给予充分的关注,因此美术教师在内心中经常也不会关注这一课程的进行。教师在进行教学同时,无法有效的掌握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并且教师在进行授课的同时,经常是讲到哪里就完成哪部分的教学,学生无法按照教师的讲解构成一种较为系统的知识学习体系,这样的一种方式导致美术教学无法快速的进行,这样的一种情况使得教师教学中学生只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而作为教师也并未把教学放在心中,这样的一种方式也制约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伴随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提出的要求也在持续的更新中,教师自然需要依照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去教学形式的创造,减少对中职生美术学习的阻碍。
针对中职学生来说,因为中职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课业上的压力相比较为轻松,学生也相对活泼,因此在进行听课时,无法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去进行听讲,这样的一种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上的效率不断降低,这样的一种情况对于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美术教学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学生的色彩使用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进行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推进学生未来能够保持更快更好的发展。并且中职生针对美术这一学科并未给予高度的重视,使得学生在上课时自身的注意力无法保持集中,从而美术教学自身无法有效的进行。
三、中职美术运用多元智论教学的原则
把多元智论合理的进行使用并且将其与中职美术教学相融合,要求针对一些基础原则给予关注,同时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严格的遵守。首先,需要完成教学形式上的革新。从目前中职美术教学的实际的方法来说仍然与多元智论提出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需要将多元智论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还需要在教学模式上去完成创新,并且将多元智论作为发展的基础,建立中职美术教学发展的新模式。其次,需要进行教学内容上的不断拓展。多元智论其中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非常主要的一个部分,在中职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涉及到。可是如果要在具体进行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这一层面的智力给予培养,那么还要求其在教学涉及到的内容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并且把多元智论的有关内容适当的引入至课堂教学中。第三,教和学之间的合理互动。多元智论注重的是人际关系智力和人际关系智力,这些的构成都要求通过人际交互去完成,在课堂上主要体现出的是教和学之间的良性互动,也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互动,学生彼此之间也能够积极的进行互动。依赖于深层次上的互动,让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智力水平得到提升。
四、多元智论融入中职美术教学的具体策略
针对中职美术教学,多元智论可以从多个方面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并且在实际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就要求使用可行有效的手段,把多元智论与中职美术教学融合在一起,从而促进中职美术教学朝着更新的方向发展。
(一)基于多元智论创新中职美术教学模式
针对多元智论的合理运用,需要在教学模式上对其进行创新,使其能够与相关理论相融,使得中职美术教学能够在一种崭新的模式下进行。首先,能够建立翻转课堂,重新的塑造中职美术在教学上的流程,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空间。总的来讲,对于中职美术教学涉及到的有关内容,能够事先完成教学微课的设计。在微课教学的课堂上,将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观看微课并完成自主学习。把过去教师讲解翻转改变为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这样能够将学生在教学上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到位,让学生可以非常积极地的参与到中职美术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其次,执行案例驱动的教学方式。在中职美术课堂进行教学时,适当的进行教学活动,还能够将案例作为基础去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总的来说,教师能够事先准备相关案例,在课堂上将相关的案例引导在其中,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完成分析,并且合理的完成理论知识的使用,在学生进行推理分析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自身的逻辑智力得到强化。除了这些之外,还能够使用其他的方式去完成中职美术教学的重构,并且把多元智论合理的融入到其中。
(二)对中职美术教学内容实现有效拓展
在多元智论理论的影响下,教学活动要求针对学生多个不同方面的智力完成培养,这样的一种情况就需要将教学内容涉及到的层次作为基础,有效的完成延伸并合理的进行拓展。比如,对于语言智力这一个方面来说,中职美术课程就能够在文档操作涉及到的内容上,给予实际的操作文本,通过进行文本修改等方式,提升学生自身的美术智力。再比如对于学生在美术上的智力,也能够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完成有关美术素材的拓展,将其和中职美术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对于学生的中职美术素养以及智力给予有效的同步培养。
(三)在教学中有效互动强化人际关系智力
人际关系的智力,针对中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还要求注重强化互动,针对学生自身在人际关系上给予有效的培养。比如,能够设置小组合作的一种学习形式,对于中职美术教学涉及到的内容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小组作为单位的方式去完成合作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在人际关系智力上的提高。另外,也能够建立一些和其他课堂之间的交互活动,如辩论和情境模拟等,从多个方面完成中职美术教学的承载。
(四)有效拓展美术教学的内容与深度
美术教学虽然以美术内容为主,但是从学生的成长发展看,并不完全是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还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相关素养。为此,中职美术教师应拓展、深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层次,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第一,结合多元智论,针对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智力水平的高低,既和先天条件有关,又和后天培养有关。一些学生在某些方面的智力水平偏低,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加以提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以巩园。如,对于空间智力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加强空间思维训练,结合美术内容,营适空间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以此开发空间智力。第二,结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除了多元智论,教师还需要关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这与多元智论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融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立足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深化教学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持续进步下,所需要创新型人才的数量不断增加,中职学校是针对社会培养专业型人才进行教育的场所,所以需要按照社会发展提出的具体需求,去完成人才的定向培养,在当前中职教育进行教学时,开始关注学生自身能力上的培养,提高并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就变成了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教师还需要使用多元智论教学形式,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去完成授课,侧重学生自身兴趣上的培养。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需要关注美术课上多元智论的教育方式,设计出创新性的一种开放课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予肯定,不断提高学生在绘画时的学习能力。
针对当前中职美术课程教学,多元智论具备多种不同方面的价值作用。中职美术教师需要有效的认识到多元智论具备的内涵,从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与教学互动这几个方面,真正的把多元智论有效的融入到中职美术教学的有效创新和快速发展中。
参考文献
[1]张程.基于多元智力理论分析高中中职美术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6(23):119-120.
[2]彭静,苏令广.以多元智力视角反思高中中职美术课程教学及其评价[J].内蒙古教育,2017:91.
[3]柯金花.中学中职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校园(阅读),2017(8).
[4]闫晓梅.中职美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 黑龙江纺织,2019(04):41-42.
[5]朱丽.中职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J]. 美与时代(中),2019(0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