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大数据与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创新探析

大数据与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创新探析

日期: 2021/9/2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邓新龙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奎屯市 833200)
  
   摘要: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信息传播介质发展奠定了基础,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信息社会背景下如何更好的为大众提供阅读服务,是其首要待解决问题。在大数据影响下,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深刻分析信息服务工作的创新,在大数据趋势下分析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全面创新,从原本被动、统一的服务,向主动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方面转变,发挥图书馆服务最大价值,促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读者
  
   “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大数据积累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伴随大数据技术发展,一些音频、影响、刊物逐渐电子化、数字化,对资料的分析、展示也开始以数字方式呈现的。诸如数据可视化、3D打印、5G、空间计算等技术越来越成熟,对传统图书馆的工作造成巨大冲击。图书馆需完成采集、储存、挖掘、分析数据等一系列工作,还需改进并创新读者服务模式,找到图书馆优化服务的现代化道路,实现图书馆服务新跨感。
   1.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以软件对所需信息获取、管理并处理的数据,大数据技术可以在海量的多种数据中迅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1]。大数据一般在邮件、微博、帖子方面进行点击,属于结构化数据,其数量大、种类多且速度快,但价值密度低。
   大数据对社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可以为企业提供消费者或者产品的相关数据,可以对用户的数据深入挖掘分析,从而推动电商服务变革,使企业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2]。而专业的图书馆,其行业数据集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新数据产生,将图书馆的工作和大数据技术结合,必然可以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对用户有效的数据,推动图书馆服务重大变革。
   2.大数据与图书馆的关系
   2.1大数据和图书馆的矛盾
   在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之下,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读者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模式,当下,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阅读电子书籍,相较于传统纸质阅读,移动的电子阅读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受到人们广泛喜爱[3]。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需要人们自己查找关键词,一个一个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祈福精准度较低。我也更加便捷的为人们提供图书信息资源,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针对用户数据深层分析,实现个性化的图书资源推送,满足人们个性化阅读要求。
   2.2可满足图书馆个性化要求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动图书资源向电子化及网络化方向发展,导致一些零碎的用户数据大量浪费,数据的利用效率较低。而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之下,人们对个性化的服务要求也随之提高,对图书的信息内容、类型等都提出更高要求。传统图书馆要想满足人们个性化阅读需求,就需要在现有服务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大数据技术,深层挖掘用户行为、掌握用户的特点,为差异化的用户提供差异化的阅读服务。
   3.大数据与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创新探析
   3.1积极转变服务观念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以图书馆为主,其服务观念较为落后,只是为大众提供统一化的服务,且服务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并不能满足新时期人们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需求,属于被动的基础服务。这种低层次的服务将阻碍新世纪图书馆信息资源发挥最佳作用,对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不利影响[4]。而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之下,图书馆方面需要积极转变服务理念,一切以读者为中心,深入分析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数据,了解各式各样的读者需求,从而构建有针对性的定制服务。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主动改变图书馆服务模式,由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出击,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将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作为服务的借鉴参考,构建服务计划,体现图书馆服务的综合性和多元化特征,满足广大读者阅读需求。
   3.2注重转变管理模式
   图书馆传统管理工作中,涉及到图书采购及文献加工,传统管理模式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当下图书馆发展需求,也导致图书馆的信息储存技术受到一定影响。新时期图书馆异构数据不断增加,图书馆应积极转变传统管理模式,结合大数据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合格质量。
   在管理模式方面,可以针对读者的需求,设置读者参与管理机制,转变读者在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将原本被动化的服务转为读者主要要求的服务,可以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中去,成为图书馆管理中的资源贡献人员,发挥读者主观能动性特征,调动其参与图书馆创新建设的积极性。要转变图书馆原本资源的机械借还模式,可以和互联网技术结合,挖掘读者日常生活中,如购物、短视频观看、出行选择等,了解读者对图书信息资源的潜在需求,有效提高图书信息服务质量。此外,在图书馆管理工作当中,要进一步提高图书资源信息推荐力度,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以此提高图书馆文献流通率,也提高信息资源的综合服务水平。对于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需进一步加大数据挖掘力度,提前精准预判读者对文献需求,为读者提供诸多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同时,图书馆要注重强化各个部门相互的联系。例如,在图书采购以及采编部门上,可以对读者的信息共享,构建共享信息凭条,按照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构建独立的读者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各个读者的需求信息,并对各项信息整理分析,协助相关部门尽可能的满足读者需求,对于读者提出的各项问题,予以重视,及时制定解决方案,使图书馆服务质量得到读者的认可。
   3.3围绕读者落实科学的信息资源整合
   新时期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成熟,都会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做好铺垫。大数据对各行各业的工作模式都造成较大冲击,当下人们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环境以及技术都提出新的要求。要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我们要认识到传统的图书馆馆藏资源模式不能够充分的满足现代社会人们阅读需求,这种存在弊端的馆藏资源模式阻碍了图书馆信息化服务进一步发展。因此,图书馆要将馆藏资源围绕读者进行整合,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分析时代发展,从多角度满足读者对信息,对阅读的需求。传统图书馆为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满足读者对于信息资源便捷性,个性化,智能化要求,可对资源的核心进行优化整合,构建立足于未来发展的资源整合服务战略。可以按照图书馆实情建立资源继承服务体系,增长信息服务中的知识含量,对信息资源全方位整合并优化。同时要针对图书馆的馆藏情况,了解未来广场资源的变化趋势,对馆藏内容,图书馆信息服务,图书馆环境等进行系统化整合,可以将纸质书籍和电子资源,期刊资源等结合,在图书馆大厅设置电子期刊检索设备,注重和读者的交互。还要将大量的网络资源和馆藏资源优化整合,让读者可以便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层次性。要对馆藏资源充分优化,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以网络集成的方式,以信息资源整合管理措施,提高资源整合质量。例如,可以采取异构信息资源整合的方式,对动态资源优化,拓展服务渠道,加大数据信息的需求分析力度。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信息资源划分,设置模块化的图书信息资源,制定符合读者需求的信息服务内容。
   3.4构建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系统
   还可以通过购物间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系统对数据合理搜集并融合。图书馆可以将人工智能、遗传算法等对信息资源归纳总结,采取多维报表和图形方式展示,提高信息资源数据的可视性,也发挥大数据的辅助作用,帮助图书馆决策人员作出科学决策。此外,要能够使管理人员在辅助决策系统中,对多种功能整合优化,是管理人员可以快速查询到相关数据信息。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从读者近段所咨询的大量问题中,找到共性较多且询问频率高的问题,将其汇总,利用辅助决策系统设置自动应答功能,为读者提供更好服务。图书馆也要根据读者的定制需求,实时采集读者需求动态,保证辅助决策系统可以采集到低成本、高价值的数据,对读者进行全方位不间断的数据跟踪,构建长期行为跟踪模型,从而掌握读者阅读需求和动态变化的趋势,为读者提供与之对应的服务内容,提高读者阅读满意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对各行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了解时代发展趋势,落实国家的大数据战略,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注重对读者的需求进行深度挖掘,从而为众多读者推送个性化有价值、精准化的信息服务,综合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促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尤鲁吐孜·托合塔森.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多元化探析[C]// 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三). 2020.
   [2]李沛.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应对模式和服务创新研究——以中国药科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为例[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 005(008):32-36.
   [3]查新杰.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容及其策略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20, No.675(13):128-129.
   [4]努尔巴合·哈拉木别克. 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馆移动服务创新探析[J]. 数字化用户, 2019, 050(011):101.
  
   作者简介:邓新龙, 男 ,(1962年11月出生),汉族,四川省岳池县人,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职研究生结业, 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现代图书馆管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