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应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应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

日期: 2010-8-26 23:24:00 浏览: 7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董爱萍 巢拥军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原因,提出应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三方面进行语文课程改革。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
   目前,职业学校都在大张旗鼓地进行课程改革,但是,大多局限在专业课的改革上,职业学校文化课的课程改革尚未全面启动,文化课的教学现状仍令人担忧,在语文教学方面,无论是教学管理、教材、考核,还是教学方法都与之前没什么两样,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职校语文教学现状及原因
   (一)现状
   长期以来,语文课在职校中作为主课,每周四至五节,在同一年级中,不论什么专业,使用一个语文本本,每学期不少于写四篇作文,教学十四至十六篇范文(含教读和自读),二至四次测验、二次考试。教师基本上是类同普教的方法进行教学,而且经常向普教老师请教。学生也是同普高学生一样地学。普教行什么,职教也行什么,只不过要求不同而已。无论是“校考”还是“市考”,不问什么专业,考试重点、要点、范围都是一样的。因此,无论是教,还是学,基本上是应试教学。教师被动教,学生被动学,教过、学过、考过了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讨厌语文,他们最“怕”写作文、最“恨”读古文。多数学生认为:“语文教学与专业没关系,是浪费课时”,“如今的语文课只与对口高考学生有关系”。而想升高职的学生却认为“老师用旧的一套教学,教材无专业语文特色”,“老师要顾两头,教得困难,我们学得也困难”。这就是语文学科危机的现状,何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呢?
   笔者多次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摸底调查,结果为:2003年厌学语文者71%,2005年上升到77%,2006年尚未调查,但情形不会有好转,特别是理科班级,情况更糟。因此,职校语文教学形成一个怪圈,非但没有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没有给他们应有的文学素养,相反却走上了一条向分看齐,只看眼前的不归路。职校毕业的学生大多数依然错字连篇,书面表达能力低得可怜。在这里,教学相长变成了教学相克,久而久之,学生越学越不想学,教师越教越没劲。
  
   (二)原因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从中小学乃至大学非要学习不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任务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职业岗位对语文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为部分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提供良好的语文基础。通过与同行的交流,我感悟到职校语文教学现状与新大纲要求有较大的距离,需要我们去努力课改,否则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积极性。
   要改革,首先要弄清楚怪圈形成的原因,找到源头才能有的放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目前在大多数职校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独立轻合作,重认知轻情感,重课内轻课外,重智育轻德育,高耗费低效率等传统课堂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普遍存在,甚至在一些公开教学活动上也有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也与当今的专业课改革相距甚远。正如马克思所言:“一切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在传统教育、应试教育观念长期影响下的语文教师,一时很难摈弃旧观念的痼疾,尤致使语文教学脱离社会生活,脱离职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滋长了学生对语文的轻视和厌学情绪。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虽然大家都知道文化课要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但传统教学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2.缺少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中学,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差异性越来越大,学生入学的起点不高,有不少学生实际上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很多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素养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进入职校后,很多学生甚至片面的认为,职业学校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科目无所谓,部分学生家长也持这一观点,学生更加放松对语文的学习,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当然不会很高,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很轻易地应付。另外,由于职业中学培养目标也不同于普通中学,基本上没有升学压力,因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压力就小,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改变教学观念的紧迫感就越弱。面对这种现状,职业学校缺少相应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教师参加教研、教改的积极性不高,学校的学术氛围不浓。教学考核上是根据量的多少来分配奖金,质的好坏只占很少一部分,结果是上好上坏一个样,难以调动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职教改革步伐加快,职教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新课题应运而生。尽管某些学校选择了一些针对性的课题进行研究,但真正参与的教师不多,即便进行调查研究,也不是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而是当作一项任务,为研究而研究。
   3.职校的考试机制和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现在,职校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最重要的莫过于水平测试,而水平测试是从一个很小的范围里出的接近百分之七十的原题,且基本无变化;平时月测试题的透明度就更大了,基本来自于平时的练习册。职校学生大多数本来就不是很爱学习,认为语文没用的学生就更多了,再加上这样一种考前死记就能过关的考试机制,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再看教学内容,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与学生专业有关的内容少得可怜,且内容陈旧,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就更是凤毛鳞角了。
   二、职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职业教育要“姓职”,就是要以学生选择的专业为本,围绕学生的专业发展进行教育、教学。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等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即第一线工作的智能型人才,是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打好文化和专业基础,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定位于职业素质教育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的要求。这已成为职教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的目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学生智能结构的特点,文化基础课的任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康体魄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2.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转换职业提供必要的条件。
   可见,职校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
   (一)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
   目前,职校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基本无关,因此,职校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往往忽视文化课,这时语文教师就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语文是有用的,语文是有趣的,是有生命力的。只有让学生学会使用语文,才会让他们真正感到语文的魅力,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它要求不仅仅从直接兴趣为切入点,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活动本身而产生的兴趣,而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结果所产生的兴趣,比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技能练习的枯燥和乏味可能不会产生兴趣,但对“提高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这一活动的结果却具有很浓厚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利用好这种间接兴趣,在选择技能练习的材料中,有意识的选择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材料。如在进行文字录入练习过程中,有意选择一些名家名作、名言警句、优秀学生作品等,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增大了课外阅读量,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美的,文学是美的,让他们受到情感的撞击,达到提高语文阅读与鉴赏水平的目的。
   因此,语文的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变“教材”为“学材”。语文教材(课本)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不是课本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应该是课本的使用者,而不是课本教授者。例如,在烹饪专业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大量地加入有关美食方面的美文,可经常让学生完成有关菜肴制作的说明文,这样就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愉快、扎实地学习。
   另外,语文课程的教学,还要确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运用知识,并积极地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由于应试因素的影响,过去我们的教学十分重视教本,生怕学生没把教本知识学过手。岂不知语文教本对学生来说,仅是一种极有限的教育资源,生活才是语文教学永远的内容。语文教本也是生活内容的载体,但是其受内容局限,反映生活的面太窄。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把生活的内容尽可能地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教材内容,以生活内容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和素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认知水平,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形成职业技能和继续教育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
   职校学生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不爱学习,但对自己的专业还是比较重视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职校学生的这一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发现学科间的关系。比如,在计算机班级教学中可以把语文与计算机专业相结合。计算机专业学生文字录入速度的提高可增大学生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读写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一般到高二结束时,计算机专业学生文字录入的速度要求,英文文字录入在250个以上,而中文文字录入的成绩在80个以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计算机专业教师每天都安排大量的文章,让学生提高输入的速度。一般在安排过程中,总是从最简单的切入,慢慢难度加大,从新闻体、科技体、文艺体、古文体到综合体,从一定的程度上说,就是在进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听说读写四个手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阅读。
   我们还可以改变传统的语文预习方式。传统的语文预习分为三步曲:朗读全文、注音释义、教师布置思考题,这种传统的预习方式有很大的弊端,即学生一般只能局限于课文本身进行思索,学生的思路受到很大的局限。很多学生知识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有的甚至置之不理、我行我素。如果语文与专业结合,效果截然不同。
   学生在学习因特网搜索技术时,计算机教师往往会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去查询信息、并学会用正确的工具软件下载资料,在布置作业的内容上,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做一下文章,比如改变朗读课文为网上下载课文朗读录音、配套图片或课件。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在课前让学生自已朗读课文,往往还是错字连篇,效果不佳,利用因特网搜索相关课文的朗读录音,无疑能够起到很好的校正作用。如《荷塘月色》一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读文章,许多网站都有它的朗读配乐朗读录音与配套图片可供下载,如在https://www.netdtzx.com/中,以上两个材料都有,学生在月下荷塘的美丽情境中,享受着优美钢琴曲伴奏的朗读录音,这预习的效果比传统的方式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可见,语文教师与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够密切配合,在配合中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阶段性”同步提高,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形成相关的技能练习的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样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才不会流于形式,不会是一种虚假的或者示范性的“作秀”,使之真正做到把语文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结合,做到日常化、有序化、层次化,从而达到高效率。
   (三)评价机制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
   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应让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摒弃原来的考评体系。我认为,如果考评机制还是旧的一套,语文教学就不可能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语文课程改革就不可能顺利实施。我建议把教学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卷上。这样,职校的语文教学才有希望。
   首先,学生的考试制度要改革
   语文考试要少用或不用标准化试题,中职语文考试更不应该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手段。标准化试题是题海战术的产物,是升学“独木桥”的产物,它培养学生成为“考试机器”,“高分低能者”。设想,A学生在标准化试题的测验成绩为八十分,但他朗读只是及格,复述故事如背书。而B同学的标准化试题测验为六十分,但朗读却生动有感情,甚至能用不同语调、语气来表达不同的角色的语言,复述能抓住重点和小说的高潮,并能短评。试问哪一位学生能力强呢?这是十分明显的,是B学生。再譬如,标准化试题的写作,使学生们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从小学到初中,直到职中,写的作文干巴巴似口号,为了完成字数,胡乱瞎编,甚至拼凑抄袭,于是把学生逼迫成“造假者”、“盗版者”。我们不能用五十分、六十分来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兴趣了,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因为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写作过程更重要。
   因此,考试机制从下到上都要改革,考试也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所有考试、测验都要重专业化能力,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反对死记硬背。职校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多考几张语文能力证书,如:软硬笔书法段位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中文打字录入等级证书等等,以适应专业需要。一张标准化试卷定“终生”的时代即将会成为历史。
   其二,教学效果的考评也要改革
   过去对教师教学的好坏,也是以考试的平均分、升学率来考评的,结果呢?教师死教,学生死学,考试死背,愉快的学习成了受苦训练;甚至师生联合猜题,投机考试。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逐渐退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日趋淡化。试想,如果现代化办公专业的学生,没有一手好字,甚至连端正清晰都谈不上;口语交际能力低下,甚至于企业文书都写不好;说明文写成议论文,甚至文句不通;难道语文教学成功了吗?肯定不成功,而且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职业能力差,竞争能力缺乏,用人单位是不欢迎的。由此可见,评价教学效果不是看高分,而是评能力;不是单看一张标准化试卷,而是要从听、说、读、写、专业运用能力多方面综合评价。由此观之,教学评价要更新,也要与时俱进,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
  
   总之,职业教育必须针对职业岗位的要素提供优质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服务于这个目标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课和专业课都要为岗位能力服务。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不可或缺两个基础。综上所述,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只有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大胆改革,才是职校语文教学的出路。
  
   签名:
  
   参考文选:
   《教育参考》2005-3月号陆磐良《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体系》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第4期徐月琴《小组讨论需要什么》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第1期张华《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思路举隅》
   《教育参考》2005-3月号凌龙华《语文有味才有位》
   《对中等职业教育现况的分析与思考》广州市一商职中陈华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