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少年宫钢琴教学中培养听觉审美能力的研究

少年宫钢琴教学中培养听觉审美能力的研究

日期: 2023/9/16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翟美玲

(泰州市少年宫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在少年宫钢琴教学中,听觉审美能力培养是奠定学生音乐艺术基础的关键。培养听觉审美需要大量的听觉训练。本文从钢琴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听觉训练,多角度分析,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从而高效提升学生听觉审美能力。
   关键词:少年宫;钢琴教学;听觉审美能力
  
   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学生音乐素养的要求提升,钢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教育教学中受到了较高地重视。少年宫钢琴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钢琴艺术指导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听觉审美的培养。在钢琴艺术中,良好的听觉审美有助于学生通过音高、音色、音量、节奏、速度等综合要素获取信息,感知音乐作品旋律的变化起伏,并强化审美体验,进一步提高音乐审美的追求。由此可见,在少年宫钢琴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主体水平加强听觉训练,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通过听觉训练,培养钢琴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感知能力是积累丰富内在感情的重要手段。钢琴艺术主要依靠听觉来感知,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因此,用耳朵去感知作品的节奏变化、旋律起伏,深刻体会其中的美学价值,可以充分调动其内在情感,并在体验、学习和积累中不断丰富,进而奠定良好的听觉审美。在少年宫钢琴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深入分析学生听觉审美发展的规律,了解学生对钢琴艺术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以及对美的感悟创造能力,这些都是通过听觉感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听觉训练,让学生通过“听”来感知不同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高、音色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上的作用,以及呈现出的美学价值。具体来讲,教师应根据以下重点训练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第一,强化学生在钢琴艺术中的情感体验。古语云“致乐以治心”,说的是音乐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心灵的作用,且乐由心生,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贯穿在音乐的审美教育过程之中。在少年宫钢琴教学中,学生听觉审美的塑造首先要依靠情感。对于少年儿童而言,专业化的语言是难以理解的,只有充满感情的音乐才能够让他们的耳朵有所体验,才能在听觉体验中积累多种情感。基于此,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音乐的内容、思想、情感、形象、意境去呼唤儿童的内心感受,让他们通过聆听来调动内心的情感,并将情感与音乐建立联系,进而建立对音乐的直观审美。
   第二,重视学生的内心听觉,培养学生听觉审美。在面对钢琴这种听觉艺术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敏锐的听觉,更需要充沛的内心情感。因此,在钢琴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用听觉感知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觉审美素养,教师必须指导学生用耳朵练琴,让听觉充分发挥捕捉音乐美学的作用。例如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聆听”自己的琴声,即在弹琴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自己感知哪个音弹的好听,哪个音弹的不好听,并以此产生对优美的音色、音质的追求,以及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调整触键方法,提高弹奏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利用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 “磨耳朵”,让他们在优美的乐章中强化内心感受,提升“耳朵品味”,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初步形成对音乐的审美判断。
   二、通过听觉训练,培养钢琴学生审美想象能力
   联想和想象可以丰富、加深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音乐是人类联想和想象的产物,在创造音乐的过程中人的听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音乐的创造和表达中,通过“听”引发联想和想象,并利用艺术化的方式处理听觉获取的素材,进而形成具备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这是听觉审美能力发展的主要过程。少年儿童的想象力丰富,他们通过听觉能够感知到音乐中的情感,也乐于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赋予音乐更加丰富的内容。基于此,在少年宫钢琴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听觉训练,并有意识通过准确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完整的音乐作品曲式分析来启发、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让学生的听觉审美不但集中在音乐作品上,而且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具体来讲,少年宫钢琴教师可以把握以下重点训练学生听觉,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第一,通过钢琴弹奏激发学生对理想音色的想象。钢琴因有着独特的音质和多彩的音色,而被誉为“乐器之王”。音色是钢琴艺术的独特语言,它在音乐的刚柔、明暗、轻重、缓急中表现出独特色彩,能够激发听者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的前提是理想音色的呈现,换句话说,如果弹奏者无法用钢琴呈现出理想的音色,那么听者的想象空间自然也是十分有限的。基于此,在少年宫钢琴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用耳朵练琴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弹奏乐句、完成弹奏之前,想象音乐作品应该呈现的音色,并以此调动自己的手指,这样才能通过音色提高学生对音乐审美的认知,并通过不断纠正、改进,呈现出丰满、纯净、圆润动听的钢琴音色。
   第二,通过钢琴弹奏激发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想象。优秀的演奏不仅要呈现作者原本的音乐情感,还要进行二次创作,注入自己的感情。对于绝大多数儿童而言,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难度较大,但是这并不影响儿童对音乐作品的联想和想象,不影响儿童对音乐内涵的个性化解读。基于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指导儿童发挥想象,探索音乐的情感内涵,感受其中的美学价值。例如在《春之歌》的弹奏中,教师指导学生在弹奏之前想象“春天的美景”,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春天的认知进行想象弹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音乐意境的理解,丰富对音乐的审美体验。
   三、通过听觉训练,培养钢琴学生审美理解能力
   听觉审美能力发展的建立在个体对音乐的理解之上。钢琴艺术具有独特的语言,而要想从审美的角度实现准确的理解,则需要用听觉来感受钢琴艺术、用理性思维分析和评价钢琴音乐。当然,这种理解对于少年儿童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育和熏陶,多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促使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更好地理解音乐。具体来讲,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学生的听觉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
   第一,结合听觉训练指导学生掌握乐理知识,奠定审美理解的基础。在儿童钢琴教学中,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钢琴弹奏技巧的训练基础,也是学生形成审美理解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音乐基础和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展开乐理教学,夯实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让学生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感知音乐的美学价值。例如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钢琴弹奏指导学生识谱,并讲授乐谱符号,传授简单的乐理知识,随着教学的逐渐深入,逐渐增加音阶和调式、题材和结构、主题和旋律等知识。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夯实乐理基础,提高用听觉捕捉音乐之美、理解音乐之美的能力。
   第二,丰富学生的音乐常识,培养学生的听觉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潜移默化地渗透音乐常识,让学生跳出教材,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听觉体验来消化音乐常识,体会音乐中的美。例如在弹奏学生耳熟能详的《风笛舞曲》、《苏格兰舞》等乐曲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该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所属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等,让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角度理解音乐中在节奏、情感等方面传递出的美感。
   第三,通过听觉训练,丰富学生对音响感知的经验积淀。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建立与音乐的感性接触,可以建立一个开放的音乐氛围,为学生播放同一流派中的经典乐章,让学生在长期的熏陶和影响中,形成对音乐音响的直觉,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听觉感知与理性思考相结合,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
   四、通过听觉训练,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钢琴演奏是一种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活动。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一方面会遵循创作者基本的意图传递音乐情感,另一方面会适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自己演奏技巧构建新的艺术形象,传递新的思想情感。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听觉审美能力的培养,并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用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听觉感知,呈现个性化的审美追求。在少年宫钢琴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以下重点展开听觉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第一,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为乐曲编创歌词。儿童钢琴教学中一些乐曲与孩子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听觉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然后鼓励学生根据乐曲的旋律创作歌词,从而将自己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在《爆玉米花的人》的弹奏中,教师可以结合跳音、非连音的弹奏技巧,引导学生想象爆米花形成过程的画面,回忆爆米花跳动的声音,进而将其转化为生动的歌词。这样学生才能在乐器中感受活泼跳跃的音乐形象,并促使其更好地掌握跳音的弹奏技巧。
   第二,结合声势律动,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潜力。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动作都可以作为开展声势律动教学的基础素材。教师指导学生的身体作为乐器,根据教师的弹奏感知音乐律动,并自然做出一系列的动作。这种即兴表演的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提升创造能力。例如在弹奏《青蛙合唱队》、《雪橇》等儿童钢琴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拍腿、点步、拍手等声势动作相结合,设计出独特的声势律动,并通过运动觉与听觉的融合感受乐曲中包含的丰富情感,体会音乐之美。
   第三,引导学生通过听觉感知音乐形象,并编创故事。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在日常训练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发挥空间,鼓励学生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编成小故事,构建独特的音乐形象。在故事的引导下学生会更加专注乐章中的情绪变化,感知乐章中的音乐形象,并分析乐曲要表达的内容和故事情节的关系,进而通过听觉体验形成理性思考,并融合想象和创造,提升音乐审美创造能力。
   结束语
   在少年宫钢琴教学中,加强听觉训练,能够让学生的心灵在艺术知觉的帮助下进入审美的境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当然,在通过听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钢琴教学的个性特点进行课后反思,并不断调整钢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让学生能够通过其他方式感知音乐艺术的魅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林丰.青少年宫钢琴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刍探[J].成才之路,2020(23):138-139.
   [2]高媛.浅谈如何将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于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中——以钢琴教学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0):100-101.
   [3]关聪.浅谈钢琴演奏教学中对音乐感知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5,35(22):1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