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中职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的实践探究

中职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的实践探究

日期: 2023/9/16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潘勇

摘要:从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的相关概念出发,重点对目前中职学校在开展数控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更好地在中职教育阶段开展数控课程教学活动,希望通过该分析研究能够给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数控车铣加工 中职数控专业 实践教学
  
   项目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1+X证书制度下中职学校数控车铣复合加工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重点课题)C-b/2021/03/27。
   引言
   现在由于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从过去简单按照大规模订单处理生产的阶段到现在有了更加精细的服务方式,所以企业对内部零件质量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强中职数控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就势在必行。而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就是基于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种更加专业化的数控人才培养制度,该制度应用于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升数控操作员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开展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的教学研究也是加强中职学校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联系的桥梁,是目前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开展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一、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概述
   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将培养高级数控人才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教育目标的转换实现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其中“1”代表了由学校认可的学历证书,代表了学生相关数控基础知识的积累,“X”代表了运用数控实操中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代表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1]这种培养模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都更能适应社会对于数控人才的要求,真正实现了高质量数控人才的培养。这种新型的实践教学制度,对于提高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数控车铣加工实践性教学有利于帮助学校和企业加强联系,让学校培养出的数控人才更加容易被企业接受,更符合市场需求。因为这种数控车铣加工教学制度是以职业技能证书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会更加注意实践能力的提高,以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证书。这样的目标导向让学校改变了传统过程中以课本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来学生的实操能力就得到提高,更加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也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
   另一方面,数控车铣加工教育制度的发展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思路。通过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而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就是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同当前社会的主流用人导向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和产出的深度融合,从多角度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所以这种教学制度能够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二、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的实施现状
   1.学校教学内容和企业用人需求不匹配
   中职学校在开展数控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重点,在专业技能的培养方面,更加注重的是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了解多种数控技能操作,这样就导致学生并不能熟练地掌握这些技能。而不同企业的数控岗位对于数控技能的需求是存在差异的,需要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某一特定岗位的数控生产任务,这就需要数控人员能够对某一岗位的专业技能非常熟悉,导致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数控教学和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不匹配,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并不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无法独立完成数控工作任务。
   2.校企之间的合作不深入
   其实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已经开始将和企业加强合作作为创新教学内容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在开展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过程中,还是存在合作不够深入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学校将企业中的专业数控人员邀请到学校内给学生上专业课程,但这种方式很难真正将企业内部的数控账目呈现给学生,企业里的专业教师也只是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用更加通俗的语言呈现给学生,导致学生并没有通过这种合作方式接触到企业的实践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观,但并不能通过参观了解到企业内部的机加工生产流程和相关企业制度。这些合作方式都没有真正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只是简单的将校企合作作为教学目标。
   3.教学模式单一,与实践技能课程脱节
   在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校数控课堂上,对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的理解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数控专业技能教学过程改革也仅限于将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仅仅是丰富了课程资源,而没有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做出修改。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只是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发生了改变,但对于实际的学习并没有太大帮助,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这种教学方式成为了教师的负担。[3]这样的情况导致中职学校在开展数控专业课程的教学时,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与数控专业技能实践所需要的知识脱节,导致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出现差距,学生动手能力差,很难适应数控岗位的要求。同时,对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如果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转化为实践能力,将来也难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4.只重视数控理论学习成果
   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很多中职学校和学生家长在检验数控专业的教学成果时,更加偏重于关注学生在数控理论课程方面的学习和积累,没有将学生的数控实践能力以及各种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取作为评价内容。这就导致很多数控专业教师在开展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数控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也是只注重自己的期末成绩。这样一来,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在中职学校的数控教学过程中就成为一种形式,并没有教师愿意将这种教学制度作为数控改革创新的重点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的学生缺少了独立思考能力,也没有将实际数控操作和自己所学知识联系在一起的能力。
   三、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的诊改措施
   1.加强课前调研,丰富实践课程体系
   数控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基础上,不断丰富实践课程体系,利用现有的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体系对实践的具体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课前研究,将企业岗位需要的实践技能作为教学重点,开展相关的实践训练。[4]但是,由于之前开展理论教学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面忽略了学生本身的承受能力,在前期进行教学研究时以知识积累为主要目标,教学过程设置了大量的数控专业知识点和习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违背了学生的成长规律,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前研究上,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企业对于专业技能的需求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就能够让教师更加了解相关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了解当地大型企业中目前所使用的数控机床操作系统,将这种系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能够让学生通过操作接触到真正的数控加工系统。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不断地丰富教学方式,优化实践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课堂的开展形式能否真正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数控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例如,可以将综合零件实训过程同数控专业教学中的数控车削、数控铣削、质量检测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通过分组的方式建立起完整的机械加工体系,然后模拟真实的企业生产过程,让学生自己利用所学习的数控专业知识完成本小组的生产过程,期末由教师对每一个小组中的零件质量、程序编写、团队协作过程进行点评。这一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自主努力完成的生产过程记忆会更加深刻。还可以将实训机房的设施设备更新到与目前企业的数控加工系统同步,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实训机房接触到企业内部的生产系统,提高实践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资源整合
   数控专业的学生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多数都需要帮助企业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而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也是将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了培养重点,所以就需要学校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定向向企业输出高素质的数控人才。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大型企业的专业数控人才参与到实训教材的编写当中,让学校在开展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更多地听取企业的需求和建议,所培养出的数控人才也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5]另一方面,建立起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平台。在教育过程中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广的学习交流平台,将互联网中的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通过专业的学习平台呈现出来。学生们可以通过平台查找学习资料,交流在数控基础知识学习方面遇到的难题,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到现在数控领域比较先进的理念和相关的实践操作系统。这样的资源共享平台,可以让学生真正将信息技术和数控专业学习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数控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企业也可以通过平台将自己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遇到的数控问题整理成案例发布,然后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企业发布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这样的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实践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3.建立智慧课堂,优化实践教学方式
   将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共享平台和目前数控课堂中的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结合在一起,在理论课堂上利用一部分时间和数控车铣加工共享平台上的教学结合起来,激发出对数控车铣加工系统的兴趣。在中职教育阶段的数控课程中,有很多数控案例和数控实操系统很难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所以利用互联网工具建立智慧课堂,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了解有关数控车铣加工共享系统的内容。还可以通过智慧课堂,将数控技能证书的训练过程包括工艺设计、程序编写等内容和理论课堂的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开展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就能独立利用相关信息系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发展,企业对于机械加工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意味着企业对数控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加强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将学校教学和企业需求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制度。所以文本对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在中职数控专业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给我国的数控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周晚,张娟荣,李家祺.“1+X”证书背景下“多轴数控加工职业技能”课程模块化构建研究[J].时代汽车,2022(18).
   [2]李婷玉.“1+X”证书制度下的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创新策略[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51(07).
   [3]胡捷.1+X证书制度背景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数控综合训练》课程为例[J].时代汽车,2022(11).
   [4]王昭勇,桑玉红,王新芝.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42).
   [5]王兴国.基于就业岗位需求的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科技风,2022(2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