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中职电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探讨
(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南京 211306)
摘要:目前,“大思政”成为了中等职业院校的工作背景,在该环境下,人们要深入探讨研究的内容是如何做好将课程思政融入中职电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教育改革工作。电类基础课程由多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组成,应强调,思政教育不单单是思政课程的教学任务,而应在培养学生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加以体现。针对于该问题,本文将深入探索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中职电类专业基础课的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课程思政;电类专业基础;融入与改革
我国目前的经济和科学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均为应该着重关注的。在“大思政”的格局下,中等职业院校要将思政元素和专业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三元育人”。本文根据中职实际情况,提出思政与专业融为一体的思路和路径,以期实现学生的全方位综合发展。
一、传统电类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融入的问题
1.电类专业基础学科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不够完善
课程思政的系统性很强,校领导、各部门教学秘书和专业课教师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在目前的大环境中,中等职业院校电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往往推行的时间不长,需要一定的过程建立完善的领导、管理和运行机制。目前课程思政融入中职电类专业基础课的顶层设计完善度还不够,例如:电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不够明确,纲领文件中对电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的体现不够标准、科学,在教学大纲中各章所体现的思政元素不够清晰。
2.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在课程思政的课堂上,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中受时间、空间等因素限制,局限在教室中。教师通过语言陈述、列举案例等方式教学依然是主流方式,没有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灵活教学,课本知识和数字化资源结合不好,教学不够信息化,课堂效果不理想,教学方式的实际作用并不明显。
3.中职电类专业基础课教师课程思政认识不足
课程思政部分与电类专业基础课的联系不多,融入不够,这与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意识不足、理论水平不高密不可分。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关注度不够,思想观念上不太重视。另一方面,电类专业基础课教师对思政领域的知识储备不足,理论知识有所欠缺。专业课教师深入研究本专业,但课程思政融入电类专业基础课对专业教师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将课程思政融入电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改革
1.完善融合课程思政与电类专业课程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校领导、各级教学秘书和专业任课教师需要协调、合作,积极调配好各自职能,齐抓共管。学校领导需要深刻认识、理解课程思政的政策,完善教育体系,制定出课程思政融入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工作方案。各职能部门要配合联动,思政类专业教师应对电类专业教师进行思政理论指导,电类专业教师应对此加以推进。并且学校应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思政认识高度,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多加开展关于课程思政的教学和教研活动,调动起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积极性[1]。还可以设置评价机制,中等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电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基础上设置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考核指标,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及价值观产生引领的作用;针对于学生,可以对其日常行为、学习态度等表现出的价值导向、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等考察,以此评价学生的思政素养。如此,才能将课程思政融入中职电类专业基础课全方位推进。
2. 采用信息化、科技化的多种教学方式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将课程思政与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合在一起,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专业课教师通过前期的学习积淀提升自我的课程思政能力,并将教科书中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加以浓缩提炼,结合实际,深入挖掘思政元素[2]。以此为基础,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音频等媒介使其更加直观呈现。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利用学习通、知到等教学软件使学生更加方便地进行学习,构建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局限的互联网课程学习平台,让“寻找、发现、解决”问题一体化。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自主学习并在课堂中共同探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加强电类教师队伍对课程思政的认识
课程思政的开展是专业教师教育改革的契机,也是提高自我水平的重要过程。只有足够重视,才能教学的目标、大纲以及内容中对课程思政的元素进行有机融入。中等职业学校应动员教师建设课程思政,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积极性和思政素养,并对电类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和奖惩,依据所反映的效果建立有效反馈机制,切实落实“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3]。专业教师应“走出舒适圈”,勇于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教师应对学生输出正确的观点与立场,实现课程思政元素和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的协同育人。可以先行试点,请具有丰富经验、思政能力强的教师进行教学示范,通过统一学习和探讨转变教师的观念,以教育改革为目标,进行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的建设,坚持课程思政和电类专业基础课程融合的长效化、常态化,使其充分了解课程思政融入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意义以及授课的具体方法,提高全体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结束语
课程思政与中等职业院校电类专业基础课的融入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是必然的,它是落实教书育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有效手段。针对课程思政融入中职电类专业基础课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给出了从完善机制、改变方式、提高意识等思路作为借鉴,以期该现状能有所改变: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课程思政教学流畅多样、师生综合素质提高,形成师生之间共同进步、共同提升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郑黎明.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探讨--以《单片机应用技术》为例的工科课程思政[J].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学术研究, 2021, 6(1):109-111.
[2]雷慧杰赵建周侯凡博. "互联网+"视域下新工科电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探讨——以电机与拖动课程为例[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 20(6):102-103.
[3]肖华锋, 程明, 花为,等. 电力电子类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与实践[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2, 42(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