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模式探析
(泰山科技学院智能工程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38)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是机械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重要的思政育人课程。为了更好的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课堂之中,本文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阐述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及相应对策,同时就该课程中所蕴涵的思政元素及如何在该课程中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了深入探析与挖掘。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立德树人
课程决定大学教育的质量,决定学生发展的价值导向。传统教学模式中思政教育一般完成于思政课堂之上,各类专业课堂上教师往往重视基本知识和原理的讲解及分析,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爱因斯坦曾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课堂教学的本身就是教书育人的过程,教书主要是指将学生培养成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使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专业能力;而育人则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其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坚定的理想信念[1]。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以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达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师需要不断深入思考、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多维度的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电工电子技术》教学难题及对策
(一)《电工电子技术》教学难题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工科机械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的一门技术基础课[2],课程涵盖电路分析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及电气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强,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这门课进行理解性应用较为困难[3]。不少学生思想上存在懈怠的思想,认为该课程学好与否和自己的专业技能没有直接联系。
我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对象涵盖春季高考及夏季高考的本科生和专科生,招生层次的多元化带来的是学生接受能力的较大差别,加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物理模型思维,因而学习起来有较大的难度。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解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消除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习的思想误区是电工电子教师需要思考的难题。
(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储备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因此,作为教师为了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把传递社会生产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
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抽象概念,而应搭建全方位育人的新模式,把知识的传授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式
课程思政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经,作为教师要深挖课程中所蕴涵的思政元素,既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和方法论应用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课堂中,又要将融入点把握的恰到好处,以达到在专业课堂上潜移默化育人的目的。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的理念影响着学生的理念,不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传递着不同的价值观,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熟练掌握所处领域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领域内前沿知识,治学严谨、认真,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仅仅要做教育教学中的经师,更要做人师[4]。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严于律己,教育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育学生不要做的自己一定不要做。比如我们在课堂中经常教育学生不做“低头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坚决拒做“低头族”;在课堂中我们时常向学生传授“温故而知新”、“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在工作中我们也要做的不拖延、不抱怨、不敷衍。
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知晓领域内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在课堂中通过优秀的人物案例、前沿技术案例融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思政要素[5],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基于学术前沿的思政内容
关于学术前沿的课程思政思考来源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绪论、无功功率、供配电与用电安全部分。
表1 《电工电子技术》关于学术前沿思政元素整理
内容 挖掘点 思政元素
绪论 《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进程 通过《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进程,以及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先进成就,激发学生科技自信的民族自豪感。
单相交流电路 无功功率 由无功功率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引出目前我国在无功补偿方面取得的成果。
供配电与用电安全 供配电 在供配电部分向学生介绍近几年我国在发电、输电、配电方面取得的成就。
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在无功补偿方面,供配电方面取得的成果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
(三)基于教材本身蕴含的思政内容
关于教材本身蕴含的思政内容来源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三相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部分。
表2 《电工电子技术》关于教材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整理
内容 挖掘点 思政元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戴维南定理 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均可以等效成一个电压源和电阻串联的形式,引申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相电路 相电压、线电压 通过相电压、线电压告诉学生使用用电设备时要弄清其额定电压,同时引申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严谨、仔细,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6]。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化 以某种触发器为基础,通过增加逻辑控制电路便可以转化成另一逻辑功能的电路。无论是做学问,还是生活、学习,当遇到阻力时,往往稍加变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通过此部分的教学内容,引入一些生活哲理,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态度。
(四)基于联系学生实际的思政内容
关于联系学生实际的思政内容来源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以名人名字命名的定律及定理、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基础部分。
表3 《电工电子技术》关于联系学生实际的思政元素整理
内容 挖掘点 思政元素
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 名人事迹 通过挖掘课本中的名人事迹,可以让学生们感悟到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艰辛,直面挫折,不畏失败[7],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功率 功率因数 在电力系统中,负载多为感性负载,负载从电源取用的有功功率为P=UI cosφ,因此对于多数负载,功率因数介于0与1之间。
考虑到国民经济在实际生产中我们总是想办法提高功率因数。因此通过功率因数的提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产实际中我们在用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成本。
半导体器件 二极管、三极管 二极管具有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作用,以此引导学生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顺境顺水推舟,逆境勇往直前。
放大电路基础 共射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共射极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大,带负载能力较差;共集电极电路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带负载能力强。以此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以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境遇,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三、结论
深入挖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知识点本身,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提高课堂生动性、趣味性的同时,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盐如百味之首,过犹不及”,如何才能恰到好处的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电工电子技术》课堂之中,仍然需要不断地去摸索、去实践。
参考文献
[1] 奚彩萍, 王敏. 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J]. 教育导刊, 2018(32): 84-84+92.
[2] 张月华, 常晓帆, 张新贺.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J]. 科技资讯, 2020(11): 73-74.
[3] 王晓梅. 新工科形势下《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9(12): 198.
[4] 项波, 吴仰祺, 杨路萍.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 [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04): 1 52-155.
[5] 周永芳, 孙梅, 熊能. 以电工电子技术为例的课程思政的探索[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11): 106-107.
[6] 张新贺, 高闯, 张月华. 将课程思政融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J]. 科技资讯, 2020(26): 100-101+104.
[7] 于淼, 郝亮, 陈志刚. 《电工与电子技术》之电工课程在我校机电学院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9(10):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