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立德树人”理念下技工院校班级管理策略

“立德树人”理念下技工院校班级管理策略

日期: 2021/8/8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曹定定 沈泳洁

(泰州技师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授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本文通过技工院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几点德育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字:立德树人 技工院校 班级管理
  
   一、当前技工院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理念缺失
   在当前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理念不端正的问题,大多数的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管理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班级内部“以成绩论英雄”,直接导致班级中的“好学生”虽然拥有漂亮的成绩单,但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不足 。因此,教师在日常管理中,要端正班级管理观念,融入德育教育。
   (二)心理沟通与辅导不足
   技工院校班主任工作负担相对较重,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课的同时还负责班级制度管理,加大了工作难度和工作压力,导致老师没有太多的精力去观察每位学生的心态变化,师生之间交流次数少,沟通机会有限,难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对于学生抽烟、喝酒、谈恋爱的行为不能及时制止并有效引导。
   (三)班级集体凝聚力不强
   相对于普通中学,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贪玩,班主任的管理压力更重。班主任常忙于日常事务的管理及学生违纪事件的处理,无遐顾及班级整体观念的塑造,导致学生班集体观念相对缺乏,班级凝聚力不强。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技工院校班级管理策略
   为了探究立德树人理念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笔者深入走访P市××职业学校进行实际调查。在调查期间,笔者发现该××班级以“学高为风,德行为范”作为班规,以“师生平等,有教无类”为管理理念。但是在日常管理中教师很少采纳学生意见,民主程度不高,德育教学机制不完善,老师更加看重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内在发展和心理健康,因此该班主任老师开展“以德治班”整治活动。具体措施为:
   (一)建立“联系链条”
   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将德育教育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始终,德育和智育的发展和培养始终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培养出核心素质人才,因此,该名老师协调好各科课任老师,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到日常教学管理中,将各科老师融入到班级德育管理细则中,将爱国教育、历史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连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灌输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积极开展思政宣讲会和相关专题辩论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思想意识,建立明辨是非、懂得善恶美丑的道德品质判断力。
   (二)完成角色转变
   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因此在技工院校的学习态度不佳,生活懒散,缺少学习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建立严格班规班约,整肃班级纪律,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对于迟到、早退的学生军训半天,对于旷课、打架、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军训一天,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建立是非观念,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从班级制度的角度让学生完成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让学生不仅在年龄上成长,更要在思维上、人格上、德行上有所进步。
   (三)发挥集体同化作用
   老师在班级干部竞选时,向学生们灌输拼搏奋斗的意识,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在职业院校就读,都要制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综合发展。还告诫学生们,班级干部是为了整个集体而服务的,不能因为自己拥有“职权”就高高在上,摆“官架子”,要全心全意为班级服务,教师也应该明确班级干部的具体职责,时刻关注班干部的思想动态,对班级干部有效引导,发挥其组织协调能力,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将自己严谨负责、乐于助人的精神传播给其他同学,长此以往,才能提升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每个人都能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乐于奉献、关系和爱护他人的美好品德。让班集体发挥“辐射功能”、“同化功能”和带动作用,让学生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意识、审美情操等方面建立趋同心理,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四)建立情感沟通,加强学生道德素养
   要想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师生之间就要建立情感沟通,师生之间维持平等地位,多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尤其是思想方面和感情方面,当学生苦闷、彷徨、无助时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鼓励,为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给予其强大的精神力量。其次,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提升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其养成正确的三观,认真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只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才能具备良好的道德行为,并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渗入学生心灵,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建立师生信赖感,拉近师生距离。最后,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课外德育活动,通过实际体验,不断调节和反思自我,通过自我监督和自我矫正,不断提升自身认知、情感、道德、品质,将“内化”的美绽放出来。
   结束语:技工院校班级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师生之间缺少沟通,因此,应该建立“联系链条”,发挥集体同化作用,完成角色转变,建立情感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将德育教育真正落实到实际中去,从而加强学生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董月平. "立德树人"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 家长, 2020, 000(007):P.83-84.
   [2] 李晓蓉, 衷敬华.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社团指导师资培育创新研究——以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 2019, 704(04):71-7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