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博物馆中的叙事性思维表达研究
摘要:当代历史事件博物馆作为叙述历史的空间媒介,其精神功能大于物质功能,其特殊意义在于它的文化价值和表达形式,探索和发展其表达手法,从而更好的引发观者情感的共鸣,势必会得到设计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展示是连接观者与历史事件博物馆的主要手段,对于展示手法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不仅需要对空间、人物等进行研究,还需进行各要素之间的交互式研究。本文从历史事件博物馆展示手法出发,探索叙事性设计的表达形式和设计手法,从而促进历史事件博物馆展示功能的完善,进而提升空间品质,增强观者的空间体验感。
关键词:历史事件博物馆;叙事性思维;表达手法
历史事件博物馆起源于人类的收藏活动。在古时候,各类文物珍宝一般由王权贵族收藏,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在现代意义上,历史事件博物馆作为叙事媒介,是叙述者在叙事过程中传递信息的载体,是历史记忆的存储,也是历史文化的结晶,它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教育职能,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对于人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历史事件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利用叙事的表达手段,将信息借由空间得以抒发,使观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叙事目的。
一、历史事件博物馆中的叙事性思维表达要素
叙述性思维表达要素主要针对叙述者、受述者,二者为叙述和被叙述的关系。叙述者是传递信息的人,为第一人称。受述者是接受信息的对象,为第二人称。叙述即信息的内容与叙述的方法,以此来分析历史事件博物馆叙事性展示设计的本质要素,可以将其分成策展人、使用人和叙事主题以及展示内容。
(一)策展人
策展人是整体空间的建构者。在整体叙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表现出主观能动性,对情节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可以结合不同领域的参与者,形成团体策展人。作为叙述者,应该结合整体历史事件,对各类历史资料进行呈现,历史资料真实并对其进行合理解释。
(二)参观者
参观者即使用人、受述者,是叙述者面对的意识群体。参观者对信息的接收和解读是叙事的重要部分。观众首先要用自己的视觉感知,在这个过程中,观者会主观植入自身的思考及认知,由于叙述者和受述者都不同程度的主观介入,往往对情节推动奠定了一定的基调,从而产生对参观者解读故事的认知引导。而叙述者和受述者之间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基本异同等都存在一定差异,很大程度上会对叙事的过程及结果产生影响。显然叙事只有在使用人认知范围内的特定语境下,传递的信息才不会被削减或者被曲解。所以观者对于叙事的意义在于其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信息传递的成功与否,同时对于参观的体验感和反馈也会对原叙事过程起到改进作用。
(三)叙事主题
时间、情节、人物和场景在叙事文学中都是重要的要素,在历史事件博物馆的叙事要素中也存在这几个要素。几个要素互相交织,形成了叙事主题和线索。叙事主题是记叙形式的,整体思想是对展示的总体设计做出一个明确的规定。历史事件博物馆的叙事主题与展示设计风格具有直接的联系,对参观者的解读方式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展示设计、造型和形象提供一定的借鉴。在展示设计的环节中确定好叙事主题,其主要目的是有效的防止在信息传递中会产生错误的理解,使观众按照叙事主题来对信息一一的解读,营造一种完整的空间环境。历史事件博物馆在叙事主题设计环节中,应在明确设计定位后,对展示活动的整体思路进行有效的把握,在主题形成的基础上完成叙事性设计,根据叙事主题确定展示设计的整体内容,赋予其他空间的情感设计,每个情感空间都形成不同的主题,从而带领参观者进入不同的空间中,感受到不同空间带给观者的情感体验。历史事件博物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面对的群体非常广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设计上应考虑到各类参观者,从而成功的设计叙事主题。
(四)展示内容
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博物馆展示设计环节中,都要通过完整的内容来实现展示活动,让参观者获得视觉化的体验。因此,在展示设计的环节中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加以支撑,从策展人的层面来分析内容是叙事主题的集中体现,在一个好故事中也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使用者的层面来说,内容是他们参观的主要环节,通过内容来对叙事主题更好地感知展示内容。历史事件博物馆的环境中也可以加以烘托,在设计叙事的环节中,要确定一个角色,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内容不仅是形式上的作品,而且要讲述完整的历史事件。
二、历史事件博物馆中的叙事性思维表达的手法
(一)时间组织手法
1. 瞬间
叙事需要不同的情节来实现,从时间角度上来分析,事件的发展一般就在一个瞬间,一个瞬间就构成了整个历史。策展者在展示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将其定格在一个瞬间,使观众通过景象产生想象力。在思维上进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角度,暂时忘记参展的时间。在展示设计叙事环节,时间维度上的瞬间,所发生的故事情节一般是通过图片、绘画和雕塑等实现的。雕塑、图片和绘画可以是时间发生的瞬间,采用惟妙惟肖的人物形态和表情进行叙事,呈现出很好的表现性。参观者通过雕塑图片和绘画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历史事件博物馆传达重要的历史信息。雕塑一般是在室外展示,其他的绘画一般在室内展示,使用雕塑环节时一般要选取具有典型的人物和情节,要结合周边的环境,与展示的环境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呈现书去世的气氛。例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叙事者就选取了典型的革命起义的故事情节,这样的雕塑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具有深刻的内涵。雕塑中位于最前方举旗帜的人手中的旗帜象征着斗争,中间举手枪的人象征着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这些人物都具有非常深刻的象征意义,将观众带入到历史的记忆中,为后续的叙事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
2. 永恒
历史事件博物馆是将历史展示给观众,力求观众通过历史事件的叙述产生更加明确的认知,进而向观众传递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从时间角度上来分析,精神文化是一种永恒的信息,精神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通过对遗址的参观,可以是观众更好的理解某个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体现出人类社会文化具有继承性,这正是当代大众精神需求的主要表现,可以展示叙事主题。通过历史事件博物馆的展示提升展示的说服力,展示的方式主要采用复原和象征的方式复原,一般是对遗址的风格进行模仿,注重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象征更多是对遗址中的各类元素进行提取和转换,遗址的展示方式要结合现状和叙事者要传递的文化内涵,在叙事主题的确定上要起到渲染性。中国科举博物馆在江南贡院的遗址上做了一定的改善是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叙事者结合移植对原貌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使科举考试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形态,观众在参观科学文化知识后,可以获得个性化的体验,使叙事性的表现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3. 时序
历史事件博物馆是一个对观众讲述历史的地方,讲述不同时期的历史故事,从而构成时间叙事顺序,在时间线上进行先后的讲解,产生一定的叙事特征。可以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讲解,根据年代列表在以往的博物馆展示中,一般采用逐年带文物展示的方式,参观者在观看展品后可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文物的选择上也可以采用时间顺序,帮助观众更好的融入到历史事件中。
(二)空间序列手法
1. 动态
在展示设计的叙事环节中,动态的内涵非常丰富,通过动感的造型设计和不断走动的参观者在展示空间中,在一个非固定的环境中进行多元化的展示,形成了动态的空间序列。动态空间可以使整个历史事件博物馆更加具有空间层次感,通过立体化的展示,帮助参观者更好地履行叙事情节的表达是历史事件,博物馆的空间展示和叙事情节互相交融,营造出空间感,有效地提升叙事的感染力。动态的展示空间结合了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叙事之美。中国科举博物馆结合场地的特征,将空间分成地上和地下两层,从而使参观者在参观中更加具有层次感。
2. 静态
历史事件博物馆在空间展示的环节中也可以呈现出静态之美,在利用相对固定的空间范围进行各类文物的展示,静态空间一般是在限定性较强的私密性空间内,带给人们平静的感受。历史事件博物馆在展示中要让观众进入到一种平和的心态中。进行各类物件的展示,在静态空间的创造环节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化作用。静态空间是一种古老的空间展示形式,可以带给人们私密性的气氛,在这种空间中展示。观众可以很快的进入到体验的状态,是叙事的表达更加容易,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结合使用,二者可以互相协调,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
3. 连贯
在连贯的情节空间中,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脉络,在展示设计环节中,连贯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呈现,即情节和空间故事情节具有连贯性,展示的信息才能有条不紊地呈现给观众,观众才能更好的理解信息。
结语:
历史事件博物馆的展示是一种意念思维方式的表达,是对文化和立场的解读与诠释。历史事件博物馆展示发展不仅仅要采用单纯的空间艺术,还需具有公共价值,其社会意义也非常突出。在历史事件博物馆中,要完善其叙事功能和表达,实现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朱瑾,岳东.历史事件纪念馆的叙事性设计构思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1,2(01):44-46.
[2]张璐鑫.博物馆展示空间建构与叙事性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12):56-58.
[3]许潇笑.打开边界的博物馆——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实验性策展实践为例[J].博物院,2020(04):31-39.
[4]赵倩,黄晨浩.基于文化弘扬下博物馆场所感营造与激活——以殷墟博物馆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08):163-164.
[5]古蕾.叙事性设计在主题博物馆设计及策划中的运用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4):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