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浅谈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浅谈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日期: 2019/8/28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云浮市高级技工学校 莫超红

摘要:对技工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改革中是一项重大任务,在技术培养的同时加强对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教育,对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是非常有帮助的。工匠精神的教育改革是将专注、踏实的精神传达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在教学时要守岗敬业、专注踏实在教学研究领域能有所作为,而学生在学习时始终保持一颗虔诚的心,积极耐心求学方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而如何在技工院校中贯彻工匠精神也是本文即将探讨的问题,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学习基础知识就可以,更重要的是理解工匠精神的精髓所在。所谓的工匠精神真正的精髓体现在对待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保持着热爱和虔诚并有所作为。
   关键词:工匠精神;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政治教育
  
   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在我国的建设和发展上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其中所培养的建设型人才和高科技人才的案例是数不胜数,对于在技工院校的教育培养要从日常和身边做起。对于以往的成就不过分骄傲,对新出现的机遇要牢牢把握住才能在新时代下完成对思想政治的教育。工匠精神很好的体现是教育界有名的叶圣陶先生,叶圣陶教师一直在教育界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最后终于在教育界有所作为,其提出的重要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流传至今。因此工匠精神在教育界能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带来福音和机遇。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本质
   工匠精神体现的是职业精神,在职业中职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取向、职业就业观和职业的理念等,综合起来也就是职业人员对待自己所做的事情和所处的环境状况是否满意,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突破。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比较注重效益和创新产品,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对职业人员具有强制性的要求,在按时上下班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自己所处的领域内能有所创新和突破为企业带来效益和经济地位。其本质是本着对自身和企业负责的情况下遵纪守法、团结同事并持续不断的在产品上有所发现和研究,达到升华自身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的目的。由此可见工匠精神确实能帮助培养一批对国家有益的人才,因此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还需广大教师要充分重视起来,用工匠精神开展教学。
   二、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政教育中的有效性
   (一)确保学生成长成才
   近年来技工院校已经成为我国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重要教学机构,培养的人才在毕业后可以直接融入到社会工作中,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因此,技工院校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关注社会生产发展需要,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教学的同时,也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这样才能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所以,工匠精神融入到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利用工匠精神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态度、道德修养等进行培养,帮助其培养工匠精神,保证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职业修养,在工作中保持敬业、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提升自身素养塑造人格品质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而且在国家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建设性的作用,其内在的思想价值核心是凝结了传统上千年文化并具有持续性的影响,思政教育是改革新阶段国家大力培养的重点方面,而工匠精神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新阶段,新阶段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从重视文化课到思想品格素质的培养。其实思政教育的培养无非就是对学生的人格和道德素质两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塑造,即专注精神、钻研态度和创新理念的加强。思政教育离不开教师传入的教学理念,而教师教学理念当中的工匠精神具有与时代同步和持续性的作用。因此,适当的开展工匠精神演讲比赛能够让学生之间形成竞争意识,在相互竞争之间加强对知识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刚刚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学习。根据演讲的规定性要求,比如:思想积极向上、富有真情实感,个人仪表大方、精神饱满等能快速使学生对自身的素养进行提升和改进,从而形成完美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养。
   “工匠精神”演讲比赛评分表
  

浅谈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1、思想内容能紧紧围绕主题,积极向上,富有真情实感;2、讲稿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1、能脱稿演讲,语言规范,吐字清晰;2、语言技巧处理得当,能熟练表达所演讲的内容。 1、衣着得体,举止自然大方,精神饱满;2、能较好地运用姿态、动作等表达对演讲稿的理解。 1、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营造良好的演讲效果。2、能掌握演讲时间在3分钟至5分钟。
   (三)有助于塑造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规划
   技工技术人才的培养面向的是整个社会,社会中又有各种各样的企业构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专注专心用心,在岗位上发挥自身应有的价值并在领域内有所突破这才是企业高素质员工的标准。教师在学生上课时适当的言传身教能让学生意识到健全的人格和道德情操才是立身之本,将这种理念深入贯彻执行对学生今后人生和就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技工院校学生在毕业完成之后很快走向工作岗位,在作为学生阶段认真学习、努力培养自身的学习素养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完善的人格和品格的培养能够在学生学习阶段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日积月累之下在今后的职业道德规划上也能划上完美的句号。
   三、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大工匠”型优秀教师或师傅的培养
   奈尔首席鞋匠马萨罗说: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师傅要授业,更要传道”,让名师巧匠和学生建立师徒关系,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任务规则下言传身教,才能培养出对职业的敬畏、对技艺的执着,形成敬业、专注、创新等优秀工匠品质。“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此外,学校还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教学者与引导者,只有教师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式的前提下才能有效的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二)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完善个性化课程融合体系
   技工院校学生知识的获取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所以学校在教学课程安排上要加强工作力度,针对不同专业设置灵活合理的课程安排,必须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因此,在开展课堂理论教学时有必要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真正的参与的教学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有着完美的契合度,加强两者的融合,可以使教育事半功倍,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以思政教育为指导思想,工匠精神为目标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技工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三)“工匠精神”课堂融入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技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课堂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方法有许多,既可插入“工匠精神”相关的视频、图片、声音、文字等信息,也可以开展“工匠精神”主题的课堂讨论、辩论等。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课第二节“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一课,讲到“职业既是谋生的手段,也是人们发挥才干、创造价值的舞台”知识点时,我切入“中山市首届十大工匠”马驰的三段视频,采用播一段评讲一段的方法。第一段介绍马驰获“中山市首届十大工匠”颁奖典礼剪辑视频(评讲:获市重奖,无尚光荣);第二段介绍马驰潜心于灯具设计与创新,工作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终成全国灯具设计顶尖的80后年轻人经历(评讲:只要肯努力、肯钻研,坚持下来就成专家);第三段介绍马驰的作品获奖无数,最重奖项是荣获被誉为国际设计界“奥斯卡”的iF设计金奖(评讲:“工匠精神”成就了马驰,拔尖人才受到市政府和企业的重用,前途一片光明)。这节课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学习激情一下被点燃了,许多学生课堂上发表学习感想:年轻人也可以成为专家,太令人鼓舞了,马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生们在模范事迹的感染下,深入理解“职业既是谋生的手段,也是人们发挥才干、创造价值的舞台。”,也深深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确信“工匠精神”对自己以后发挥才干、创造价值是十分有用的,甚至有可能是巨大的作用。只要精心设计和安排,将“工匠精神”巧妙地融入到技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长此以往,能起到潜移默化效果,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除了上课时融入“工匠精神”外,还可以开展一系列“工匠精神”主题活动。例如组织全校学生观看“十大工匠”颁奖典礼视频、大型电视纪录片《上海工匠》,寻找工匠故事主题班会。这样,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领悟更深入。
   (四)科学制定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还可以将工匠精神更好的融入到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第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由教学成果、学生评价及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呈现;第二,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由学生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成绩进行评价;第三、完善评价机制的奖罚机制,给予学生职业技能创新充分的肯定,给予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给予大力的支持,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样逐步才能将工匠精神充分的融入到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价值是无可厚非的,其重要的思想精神和指导理论指导并支配着人们的日常实践活动,因此高质量的精神思想应该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目前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中大力推广,其旨在传播传统的优秀文化精髓即创新与专注,在学习领域内专注于学习学科的一门知识并对其中不懂的问题跟同学热烈讨论,增强本学科的学术知识并在学科领域内取得一定的学习成果,体现其中的创新价值。但目前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有待提高的,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度不是特别高,每天光顾着教学和学习对教学方法、学习思想及其技巧的掌握却是非常之少,因此要弘扬和继承工匠精神必须要改变观念、从提高重视度做起。
  
   参考文献
   [1] 罗文芳.探析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想教育的有效融合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7年50期
   [2] 黎博.戴成波. 工匠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培养与体现研究[J].城市地理 2017,(4)。
   [3] 张蕾.浅谈四位一体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体系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年18期
   [4] 李爱红.高职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年8期
   [5] 刘利华.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17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