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导入的方法

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导入的方法

日期: 2019/8/28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泰州市少年宫 王志华

[摘要] 一节精彩的美术课,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最先进入人们视线的就是导入环节,因此导入是课堂的开始,是最先抓住孩子们眼球的部分。所以在课堂的开始如何去正确的使用导入方式,就非常的指的我们每一位老师去进行深入研究。一段好的导入会让课堂的效果加分不少。
   [关键词] 重要性;不一样的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激发孩子们的主动学习会让课堂更加成功,老师使用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美术本来就是一门一其他课堂不同的学科,在上课之前的激趣非常重要,因此别具一格的导入形式会使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效率比较高效的导入方式很多,下面我来谈谈我上课的导入经验。
   (一)、如何去结合教材实施导入
   教师应善于把美术课堂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更好地去感知生活培养审美情趣,结合每一节课作品的特征去进行导入,灵活地将“教”与“学”的环节有机地串联起来,因材施教。打破传统的讲授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动学生的创新和自主探究能力。
   (二)、不一样的导入
   1. 音乐导入法
   在少年宫的美术课堂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跟上我的教学节奏,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我会在我的素描课堂中使用音乐导入的形式。如我们在学习素描七级石膏头像《贝多芬》时,一开始,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带着问题欣赏钢琴曲《月光》,在欣赏的过程中回味、思考,感受音乐的魅力,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激动的心情慢慢平复……然后我们再引入作者贝多芬的人物介绍,并且了解他的生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美术课堂不仅仅是培养孩子们的绘画技巧,更加要培养孩子们的发现美的能力以及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2. 故事导入法
   当我自己还是小孩的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听老师讲故事故事,以一个个包含哲理的小故事被老师讲的是那么的生动,感觉自己那个时候很多知识都是从故事中学习来的。不管多么喧闹的课堂,一个小故事就能让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故事应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孩子们去脑补故事情节。这样能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的思维不会太过局限于老师规定的范画中。例如我们在儿童美术班讲授《放学之后》时,画面内容主要以放学后小朋友们做游戏为主,我就将故事讲了一半,引导孩子们去补充完整故事并将内容画出来,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想法,除了只要人物外,其他的背景情节每人都不一样,画面非常的丰富。
   3.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也许是低年级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方式了,游戏能带动学习兴趣,促进小组合作能力,能激发创新欲。现在的孩子们都喜欢玩,尤其在玩的时候是孩子们思维嘴活跃的时候,也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老师将知识点贯穿在游戏中进行导入,会给孩子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孩子们体会到快乐学习的真谛。
   我在执教素描六级内容——五官《嘴》一课时,我采用游戏导入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表情秀,我找了几名同学到前面通过遮住眼睛,只露出嘴让下面的同学猜猜他们的表情是什么,孩子们都十分兴奋,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由此一来,学生对不同表情的嘴形状的变化印象非常深刻,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将课堂中即将要了解的知识点,在他们的自己的游戏中一个一个被发现出来。充分发挥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优势,通过同学们的理解以及我的引导分析,将嘴的结构一一解析出来,这样同学们才能将一幅幅形体生动的作品呈现出来。
   4.谜语导入法:
   同样是面对低幼年级的儿童,采用猜谜语的形式进行导入也是非常不错的。例如:在幼儿美术《新年》一课中,我就采用了这样的导入方式。一上课就出示跟春节有关的谜语,让孩子们从谜面中找出春节可能出现的场景、习俗等等,再让小朋友们结合自己在春节中出现的事物进行介绍,老师可以帮助他们截取某个片段,然后带领大家一起画一画,这样的画面是不是会更加生动呢?
   5.描述导入法:
   描述导入法适合面向比较大一点的学生进行使用,年龄偏大的孩子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可以在老师的描述中,联系作品你发挥自己的想象,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欣赏课中,有几座比较出名的石膏座像,画风抽象的世界名画等等。例如:梵高的《星月夜》,在欣赏的时候,聆听老师的对画面的描述。描述完了以后,让学生们通过对色彩的观察,试着去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画面,看看跟原作的意境有什么不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一样,每个人的艺术接收能力也不一样,通过这样的角度可以去更好的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
   6.观察导入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去了解一幅作品,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去进行分析。例如我们在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同学们通多对画面内容的分析与观察,是不是能更加了解那时候汴梁的车水马龙、富庶繁华呢?没有良好的观察,智力是不会提高的,美术课更需要学生观察。
   说不定还有其他更巧妙的导入方式来帮助我们提升美术课堂的吸引力,上述的几种方法只是个人的一些尝试,还有待不断完善,我相信只要多关注生活,多思考,多钻研,还有更巧妙的导入形式等待我们去发现。
  
   参考文献
   1、《名师教学艺术与课堂技巧100例》[M]陈荣艺,叶建云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04-01。
   2、《教学基本功 课堂导入和演示技巧》[M]孙家国,陈春林编著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7.05
   3、《教育概论》[M]叶澜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