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探究

日期: 2019/7/8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沈小燕

摘要:小学是教育教学的启蒙阶段,对于夯实学生的基本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前导入作为教学的基础环节,有效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制约,我国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还缺乏有效性,无法在教学一开始就做到情境的带入。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结合实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加以研究,从而更好的实施授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导入教学是课堂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引出教学重点的一种方法,也是辅助学生进入学习最佳状态的渠道。小学数学具有启发学生智慧和思维的重要作用,能够夯实数学基本功,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从导入环节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快速的将学生带入情境,是建立灵活高效课堂的必要途径。本文就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对导入方法加以阐述,帮助教师明确不同导入方式的意义,并有选择的进行教学,为学生更高效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情境导入方法
   在我国新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提出了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开展授课,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入实际经历,进而将抽象的数学变为相对简单的知识。情境导入,顾名思义就是借助一定的情境,将学生最快速的带入课堂,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情境的创设建立高效的课堂的手段。在情境之中,学生更容易理解所要讲解的知识,并且容易产生好奇心,对于知识的分析和应用也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利息”这单元应用题的时候,如果教师一上来就给出关于利息计算的公式,很多小学生由于与其接触较少,自然无法理解公式的含义,即便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公式,也无法应用得当。相反,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假设学生是银行的职员,有人去银行进行存款,第一个人存款1万元,存期1年,利润率为1.33%。第二个人存款5万元,存期2年,利润率为2.46%。到期后,他们分别能够获得多少钱呢?”借助这样的情境,学生能够更快的进入课堂学习氛围,主动思考利息计算的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率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兴趣导入方法
   以兴趣为切入点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是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学的意义。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也有积极的作用。当然,教师要能够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并与小学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应用的课堂教学之中。
   比如,在教学比例尺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先从兴趣激发。问问学生有没有办法能够足不出户的计算出北京与上海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好奇心能够被激发出来,会主动思考测量的办法。这时候教师再给出比例尺这一概念。并教会他们计算的方式,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的实施导入教学。
   三、故事导入方法
   小学生年纪小,在课堂学习中缺乏耐力和意志力,再加上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单一的导入根本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甚至影响他们对数学的看法。故事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一种讲课方式,故事教学更加生动和灵活,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中,灵活的引入故事,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人得了重病,临死之前立了遗嘱。内容是:三个儿子分17头牛,但是并没有准确说谁能得到几头牛,而是说老大应该得到总数的1/2;老二得到总数的1/3,老三得总数的1/9。老人去世之后三个儿子便讨论如何分牛的事情。一开始大家都认为很容易分,但是商量了大半天也找不到任何分法。”教师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问学生能不能帮他们找到分牛的准确方法。小学生在故事情境下,会主动的进行思考,对于教师接下来的教学也能集中注意听讲。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教学的基础,要创建高效课堂就必须做好课堂导入,通过科学的方法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洪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34+36.
   [2]林秀红.先声夺人,渐入佳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浅析[J].学周刊,2016(09):214-215.
   [3]周自芳.用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常用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3(36):2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