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需要长时间和系统性的学习,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为全面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年龄和心理等方面的限制,学习数学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给教师教学造成了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创新教学手段、注重教学细节,使学生既能乐于接受教学方式、掌握所学知识,又能巧妙加以运用,成为当前绕不开的课题。本文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做了介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积累;活动经验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大多数都是源于生活并且能广泛的运用到生活当中,是一门重要的实用型教学课程,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当中打造出高效率的教学课堂,培育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然而,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受到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干扰和影响,教师往往灌输给学生们的是数学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和熟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较为艰辛,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如何有效的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成为当前势在必行的有效措施,为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做好铺垫。
一、将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不是孤立的和片面的,每节课程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所以,需要学生通过基本活动经验不断的积累数学知识达到提升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结果固然重要,同时对于教学过程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及时回顾整体的学习活动,从提出的问题、思考的方向、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到对学习结果的总结和反思全面的学习过程进行探讨和分析,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厚度与质量。比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利用剪纸这种学生利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提出问题,都有几种形状的剪纸可以形成对称的效果,何种前提下无论怎样裁剪或者对折都可以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引导学生留意在裁剪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来,最后让学生保留一个最满意的作品,并说明原因,从学生的叙述中可以使他们能够再一次回顾整体的学习过程,加深学习效果,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做到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有效积累。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高教学实践性
一般意义上来说,数学课程被普遍认为是抽象和高深莫测的一门学科,这也使学生还没有接触到数学核心内容就产生了畏难心理,极为不利于学生学习,特别是小学数学课程,正是学习数学的开端,不能因为学习困难就让部分学生主动放弃,而是恰恰相反,教师应当利用数学内容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增加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最终形成良性的书序学习氛围,随着学习时长的不断积累,学生的学习活动经验得到升华。例如,教师在教授体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测量生活当中常见的物品,比如,电池、文具盒、粉笔等等,或者是稍微复杂的物品体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的突发问题,做好记录,并鼓励学生通过恰当的方式方法自主解决,学生在解决这些一系列的问题之后,能够提升学习经验的积累厚度,增强学生的解决问题综合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课程不断的积累学习数学经验并实际的运用到现实的生活当中。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史淑静.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活动经验的策略和方法阐述[J].中国高新区,2018(12):125.
[2]李淑君.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对策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190-191.
[3]武捷.促进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