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教育启示--生命教育的三个向度
(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南京 211306)
2019年年末,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短时间便有上万人感染病毒,对社会的公共秩序产生极大地冲击力,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次疫情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对教育来讲,新冠疫情就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它真实反馈人的内心,让我们清晰看见人性中隐藏的光辉与黑暗,让我们明白生命既脆弱又崇高,让我们真实感知到生命的重量。在新冠疫情初期,每天从疫情公告中获取各类信息,时刻的关注新冠疫情的传播,每个数字的浮动都牵扯着人的内心,数字代表着生命的悲苦、数字代表着一个完整的人间烟火,都意味着骤然降临的惊恐、悲伤、甚至是生命的大恸。这一切,都可从生命沉思中找到起点与核心。
一.自然生命向度
通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对生命有更深感悟。生命,玄妙的东西,又两个不可见的细胞结合所诞生生命,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难以进行描述与探索的。新冠疫情再次强调了生命的重要性,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没有生命来的重要,而任何的奇迹,都被生命再次散发的光辉所掩盖。人类有记载的思想活动出现以几千年前,从崇拜自然到崇拜“神”,最终到精神觉醒阶段,人们开始关注自我,而这数千年对于自然来讲也只是短短的瞬间,而人类却经过无数代的繁衍。生命最终结果只有一个,便是死亡,在生命消逝后,与该生命相关的一切都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有部分的伟大人物会因历史而存在痕迹,但再次经过数千年、数万年,最终留下的只是历史记载中短短的一行字、一个名字、一桩事迹。现时代,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得到启蒙,很多人关于生命问题,开始出现迷茫,甚至于痛恨生命,甘愿自我堕落[1]。
不论从哪个来讲,生命的必然结果、最终结果都是死亡,但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启示,人们不应因必然死亡而放弃生命,不应因必然死亡而漠视生命,不应因必然死亡而不尊重生命。生的权力是生命自己能够做主的,完全由个人掌握,哪怕是生育养育的父母也没有决定孩子存亡的权力。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启示,灾难亦或者疾病,那怕是所谓的的“鼠年疫”、神佛等,也没有权力夺取生命,因此,应当给予生命足够的重视,珍视生命,享受生命,体验生命的欢乐或困苦,在抗击新冠肺炎中,不断有人感叹“活着,真好!”。苏格拉底曾与一位友人相约去很遥远的地方,游览一座大山,听流传说那座山风景如画美丽、好似仙境。又经过几年,苏格拉底与那位友人相聚,他们发现,那座仙境似的山太遥远了,他们就算一生都在前往的路途上,也难以达到那座山,那位友人十分气磊,表示:“我用尽全力到达了此处,但是缺什么都没有看到,这是在太令人伤心了!”而苏格拉底则掸了掸身上的尘土,说:“这一路的行走,过往风景及其美丽,难道你未曾注意到吗?”友人愣了愣:“我的目标是那座山,除了那座山我没有心思观赏沿途的风景”“那是在太遗憾了,我的朋友”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目标是,要知道,追寻目标的过程也是风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体验。”每一个自然生命,又何尝不是呢,在认识到生命脆弱之后、在认识到生命短暂之后、在认识到生命一去不复返之后,才会珍惜生命,意识到每个生命只有一次,重视生命体验,了解生命过程,才会对生命产生尊重与热爱情绪,更加平和的看待生命、看待死亡[2]。
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了解了自然生命的基本权利,即生存权,生命的一切都基于生存权开始,“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可以很好地解释生存权与其他权的关系。实施生命教育,让学生珍视生命、重视生命,体现生命的价值。
关于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得到的起始展开生命教育话题,去年程度某院校将生命教育归类于德育规划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与时间活动。主要内容分为生存意识、生存技能、生命价值体现三个部分,简单而言便是生命的存活、优质存活、体现存活价值。这值得我们教师所学习、借鉴,对学生展开生命教育,不仅关爱生命、更注重生命价值,将生命观与世界观有机结合[3]。
二.个体生命向度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说过,“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说句不恰当的话,此次疫情为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那么如何对学生展开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意义何在?新冠疫情带来了哪些具有内涵的生命启示?
生命教育核心思想是以人本文,尊重个体生命,关注生命的自然、健康、顺利成长发展,可学校也恰好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标提出:现代教育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围绕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状态等,关注个体差异及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充分尊重学生本身的好奇、求知心理,激发学生进取与创新精神,倡导学生体现个人生命的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正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生命的主体、发展的主体[4]。
对教师来讲,需通过对抗击新冠疫情获得感悟,以及当前的相关政策解读,持续加强生命教育,而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内涵的?可分为三个步骤:
1)具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中关键部分,人体健康是建立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心理学中认为,每个人都是教育者,每个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嗯呢管理。故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应当将其贯彻于教育穿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发展、成长中的重要引导人,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都有极大影响,特别是学生个体人格培育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仅仅略次与学生家长。教师应当强调、逐步引导学生对每个个体生命给予关爱,发掘个体生命的价值,它不可通过成败功利这个标准进行评判。事实上,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还须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实践[5]。
2)持续优化教学,关注、提升教学水平。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是蕴含生命意义的?而如何构建生命课堂呢?这其中的关键词应当是“乐趣”两字。乐趣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个体生命的主观、主动、积极等行为,满含生命情怀,对学生学生能够提供较大的帮助。通过新冠疫情带来的生命启示,教师不应单纯去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感知乐趣。只有充满探索意味的,与学生发展道路、成长道路目标相符合、相关联、能够引起学生关注的、具有人文关怀的,才可被学生最大程度接纳,生命教育才有意义。而教师在教学中,忽略学生感受,专注自己的教学而不在意学生个体生命的思考与体验,太过形式化、标准化,控制欲过强,任何事情要求统一,要求学生按自己思想进行,长此以往将会扼杀个体生命的创造力,学生丧失自主意识、创造力,在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效果低。因此,教师应当成为一个具有人文关怀、人情味的教师,成为一个因为观察而更敏锐地捕捉快乐与阳关的人[6]。
3)家庭影响。学生家庭中所潜在的社会因素,对学生构成极大的影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比学校更高,家长同样会学生心理、生命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学生永远的引导人,家庭带个学生的任何“记忆”都是终身的。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学校尽职尽责也难以与家庭对学生产生影响相提并论。因此,家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值得我们探索、协谈。教人育人,我们教师无法做到全面、整体、承担全部责任,须借助外部资源与力量共同努力。 总而言之,在抗击疫情中,作为教师的我对于生命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在这种启示的引领下,注重个体生命,为学生构建能够展现自我价值的凭条,将他们视为生命成长的主体,对每个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相信其成长的潜能。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珍视学生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生命,而生命是不存在完美的,犯错是每个生命都会出现的,因此在学生犯错时给予最大的宽容,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助力,纠正错误,促进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7]。
身为教师的我,愿尽微薄之力,为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提供最大支持,让学生健康成长。
三.文化生命向度
与自然环境中其他生物相比,人类这个种族不仅创造文字、创造工具等,同时拥有自然、建设自然,孕育出独特的种族文化。故而,人一方面是自然生命,同时也是文化生命,然而生命是文化生命,截止目前依然没有太过明确的定义。但文化信仰、情怀、气节、审美、立场、底蕴等等方面,是文化生命的构成部分。从教育方面来讲,人类与病毒、流感的斗争史已较为漫长,比如天花、流感、鼠疫以及各类人畜共患病等,每次与病菌的争斗,都是科学家的努力、探索从而战胜病毒。因此,不可估量一个文明国度拥有的文化、智慧。从科学方面而言,它面对未知世界,使对生命的无止境探究,以探索、创造心理等为推动力,探索生命的奥秘,将是人类教育的重心,更是对学生生命教育的重心。始终明确未知,人们在科学探索中才不会迷失方向,永远保持对科学的尊重、对未知的谦卑。我们都知道,在自然因素面前,人的力量有限,之后通过团结一致,才可迸发出超出自然的力量,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的验证了一点,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在新冠爆发后依然将其消灭[8]。
科学是现代文明新的起点,但这并不代表任何人类活动都要以科学为中心,科学也无法代表所有。其实,科学的问题指向是“人与外在世界”,而人文的问题则指向“人与内在世界”,如缺失人文引领、缺失协调和平衡,那么科学将会让人思想趋向空洞发展。
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可发现,大多国家与地区都积极的援助疫情发生地,在人类存亡面前,各国家摒弃了以往存在的交流障碍,比如日本捐赠的一批物资中,写有标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以及“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前者出自《唐大和尚东征传》,后者出自《诗经》。每个人在看到这些诗句时便由内而外的产生灵魂震动,这便是人文的力量,它像是柔软丝带,将过往、历史、时间拉近,传递美好与善意。
从西方史角度而言,从十九世纪初期开始,生命哲学便成为社会主流派,其核心思想便是从生命角度,去阐述宇宙人生,一方面尊重理性,另一方面强调个人情感、意识,突出生命的自由。
由此可见,无论从生活还是哲学意义上,生命就 是我们反思科学主义、平衡现代生活的基本原点。
参考文献
[1]彭德莲,彭雪容.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探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03):26-29.
[2]党媛,白杨,冯阳阳,刘妍,孙子洋,孙莹炜.高校生命教育访谈分析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1):11-13.
[3]李春香,张丹,吴晓宏.生命教育在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04):30-32.
[4]岳芸,丛晓峰.论生命教育的目的指向与价值立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2(02):167-172.
[5]何瑾,武丽丽.积极心理学背景下高职院校生命教育发展机制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2(02):51-52.DOI:10.16773/j.cnki.1002-2058.2022.02.023.
[6]王庄房.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生命教育的内在联系[J].教育观察,2022,11(02):101-103.
[7]孙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D].延边大学,2021.
[8]武丽丽.新形势下高职学校开展生命教育路径新探[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2):153-154.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