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分模块阶段化教学探索
(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 江苏淮安 225300)
摘要:分析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特点,依据一体化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探索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导向,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进程阶段化的高效教学途径。
关键词 机械制图 模块化 阶段化 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是技工院校培养技工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既承担培养技工掌握“工程语言”能力的作用,也承担培养严谨细致、执行规范等工程技术素养作用。技工院校课程体系中实训课程、课时比重大,大力推进课程一体化教学,而《机械制图》课程是新生入学后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掌握技工院校学习特点有重要意义,但大部分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理论课教学模式教学,存在教学低效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技术发展以及学情变化,探索提高课程学习效率新途径。
一、《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数字化制造技术广泛应用,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变化,以及技工人才培养理念革新等因素影响下,《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也随之变化,需要研究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变化的匹配性,以利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一是《机械制图》课程内容体系仍然是学科体系,以理论性、连贯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内容为特征,与技能人才培养以岗位能力为导向不适应,与生产实践结合不紧密,理论实践脱节,学生听起来枯燥,理解起来困难。二是《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三是《机械制图》课程内容抽象性、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方法无论面向全日制学生还是企业新型学徒制学员,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学习对象的学习能力不适应。四是按照传统教学进程安排,在一年级学完《机械制图》课程所有教学内容,作为专业基础课有其合理性,但在低年级学生实践经验缺乏,学生普遍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高的情况下,且课程学习难度较高,导致学习低效,影响学习信心。五是《机械制图》课程作为工程技术语言的工具性质没有改变,但在数字化制造技术广泛应用的新时代,技工读图、绘图能力相对于传统能力要求发生很大变化。
二、分模块阶段化教学研究的意义
为提升《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效果,有必要探索分模块阶段化教学改革方案。分模块是根据《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阶段化是根据模块内容安排在不同学期完成,并与相关课程做好有机衔接,突破课程从低年级开始的连续性教学进程安排。
实践到理论更符合认知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知识技能的认知、理解、掌握、运用的过程。《机械制图》课程传授的知识技能与工程实践密切关联,在缺乏实践经验情况下学习《机械制图》课程,是先理论后实践的过程,学习的内容缺少感性认识做铺垫,学生理解记忆的难度大,也不符合认知规律。采用阶段化教学后,将有关教学模块与实践课程融合,实现从实践到理论,或者是理论实践融合学习。
行动导向有利于激发内在动力 行动导向是将学习活动转变为学生个体行为,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是演员,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导演,行动导向法特别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表现表现欲和学习愿望。行动导向教学法将传统的演绎、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向大脑风暴、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方法转换,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强调在行动中学习的理念,是“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或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来自于内在动力,内在动力大小又取决于行为的价值意义以及成就感,行动导向教学法能有效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获得感。模块化教学内容分阶段教学,教学时间跨度长,课时更充裕,针对不同模块内容更方便采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法教学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
教学模式从传统型向一体化转变 《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教学以教模、挂图、尺规为教具,采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以教师讲授、板图示范,学生练习为主要形式,教师仍然是课堂主角,学生的从属地位明显,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是课堂节奏有教师把握,教学过程“顺畅”,缺点是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课堂低效问题显著。采用模块化分阶段教学有利于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即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载体,参照实际工作过程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
化整为零化繁为简实现分步递进 《机械制图》课程基本国标、机件表达方法等知识需要记忆,学起来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精神疲劳;正投影原理学习需要空间想象力和大量练习实践,掌握有一定难度;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与工程实践联系密切。将课程内容按模块适当分解,达到化整为零目的,安排在学生完成一定实训课程学习后,或者与实训课程融合,完成实践关联度高的模块内容教学,减小学习难度,在拉长教学进程中积淀理论和实践经验,减少因集中学习课程内容带来的“疲劳感”,实现模块学习内容分步递进,提高学习效果。
三、分模块阶段化教学实施方法
教学内容模块化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之间既有一定关联性,又有显著的相对独立性,根据其内容特点,能够将教学内容分为基本国标、尺规作图与平面图形画法、正投影原理、点线面投影、三视图、机件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装配图等九个模块,每个模块再设计若干学习任务,其中包含相关的计算机绘图知识技能。每个教学模块确定后,根据技工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确定各模块教学课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时间安排表,为开展阶段化教学提供依据。
教学进程阶段化 将《机械制图》课程按照教学时间先后,分为低中高年级三个阶段,根据模块内容特点,在低年级完成基本国标、正投影原理、点线面投影、三视图模块内容,中年级完成机件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模块内容,高年级完成零件图、装配图模块内容。课程教学进程阶段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可以分为独立教学、融合教学、复合式教学三种类型,即不同教学模块可以在低中高年级作为独立课程安排,也可以融合在实践性课程中完成,或者是独立或融合都有的复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按模块分阶段实施以后,课程具有学期短学时,进程长周期特点,为便于教学组织和提升学习效果,也可以参考技工院校集中实训周形式,确定课程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模式一体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需求,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技工院校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转变:教学目的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应用”转变;教师行为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状态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技工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一体化教学是技工院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按照一体化教学思路,对各《机械制图》课程各模块教学内容重新设计,以手柄、螺栓、轴承座、支座、减速器等典型零件,或者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完成相应模块知识和技能学习。《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按照一体化教学思路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创新工作,教学模块中若干学习任务都需要按照一体化来进行教学设计。
学习评价过程化 评价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营养素”,“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具有怎样的评价观,怎样评价学生,也是教师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改革传统的课程终结性评价为学习过程性评价,在学习进程中开展多样化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自主发展,对学生学习评价要做到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维度多元化。《机械制图》课程按照分模块阶段化模式教学后,有利于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学习模块内容特点和学习形式开展过程化评价,学习评价以促进学生“动起来”为目标,鼓励学生“做中学”,强化激励性、成长性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培养任务意识、学习习惯、团队精神等良好的职业素养。学习评价是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和学习激励的重要手段,由于课程教学时间分散,周期长,需要根据三种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来制定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方案,完成课程考核。
教学目标具体化 《机械制图》课程具有系统性、理论性、实践性的鲜明特点,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延伸性,对于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各教学模块学习目标,要做到明确、可行、实用。一方面,技工院校是培养技工的主阵地,培养目标是技术技能型技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目标需要按照技工岗位职业能力需要确定,不需要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立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明确各模块教学目标,从学习内容“实用够用”两个方面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另一方面,由于技工班级学生或学员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具有较大差异性,为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学习目标可设定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以适应学习个体的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可引入学生参与,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分模块阶段化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组织实施难度较大,涉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整,不同任课教师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融合对接等问题,但作为培养技工人才“工程技术语言”应用能力重要课程,研究课程高效学习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必豪,黄植功.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机械制图》的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 现代职业教育,2019(05)
[2] 刘丽华. 技工学校机械制图模块化教学改革探讨 [J].职业,2016(11)
[3] 田贞. 中职校《机械制图》教学低效问题剖析与对策—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思考 [J].江苏教育研究,2015(Z3)
[4] 黄丽红. “一体化模式”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职业,2016(15)
[5] 郝新.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J]. 科学咨询,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