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问题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问题

日期: 2022/9/25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滕杨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系的深入改革,具体的管理要求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需要落实按照单位需要合理设立岗位,面向社会公开透明招聘人才、通过考核的形式选拔人才、不同岗位薪资待遇不同以及完善相应的绩效考核等工作,促使事业单位关于人事管理的工作性质逐渐转化为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采用“人力资源外包”可以说是为实现单位整体工作效率提升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侧重针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外包管理
  
   引言:伴随着国家提出简政放权的号召,优化工作方式、变更工作内容已经成为目前事业单位推动体制改革的关键核心。基于这一要求,事业单位有关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以往的管理模式,实现进一步的完善。为落实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性质的转变,提升单位整体效率,科学推进外包工作是一项重要抓手。但是,采取外包管理的方式还处于初期阶段,应用范围相对较小,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提高对于外包管理的重视,做到科学调整。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基本概述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内涵
   事业单位直接受国家行政部门领导,主要负责针对文化素养、教育水平、科技创新以及公共卫生在内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有关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则是针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招聘、分岗、薪资等一系列的人事管理工作。最早有关这方面的外包工作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伴随着人事管理体系的改革,这一概念也将逐渐应用到事业单位。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具体阐述:广义上指的是将人力资源涉及区域管理的相关事务进行外包,诸如人员的招聘及分岗等。狭义上指的是仅仅对于单位内部如人员培训及考核工作进行外包。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特点
   相较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来说,事业单位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方面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外包是所涉及的外包业务范围有限,因为事业单位的业务中有一部分属于行政事务的范围,业务本身具有行政权力,同时又涉及到国家安全,所以在进行人力资源外包工作时,事业单位应该细致把控外包业务事项;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外包工作仅对编外人员开展,其开展的外包业务就会具有较长的周期性以及稳定性,受到相关国家政策制度的约束。总的来说,事业单位采取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能极大程度上带动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基础[1]。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面临的问题
   (一)相应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不够健全
   当前国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系处于改革初期,涉及到争议问题通常采取调解以及仲裁的方式解决,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地方性法规以及单位内部的管理条例对于细节进行补充。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针对人事纠纷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就导致一旦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在外包过程中出现一些矛盾和争议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提供参考,问题也难以得到解决。为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事业单位在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时一定要选择具有资质且口碑较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特别是本地较为成熟的人才机构,使得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业务及事项能够第一时间得以解决并为今后可能出现类似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保障及全面的服务,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到最小。
   (二)外包过程中可能涉及机密泄露风险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将本单位内部相应的政策条例、制度规范、绩效考核分配以及未来的改革方向等信息递交给受委托的人才机构,这些内部信息一方面关系着本单位内部的运转,另一方面也切实影响着同行业的人才竞争以及未来事业的发展进程,一旦因为这些基础信息没有得到很好的保管,不仅直接弱化了单位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甚至可能因此产生人才外流和一些人事争议[2]。不仅如此,受委托的人才公司一旦将单位内部信息交给同行来换取经济利益,那么对于当前的行业发展秩序会造成极大危害。因此,事业单位在考虑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外包时,一定要先将本单位内部的信息做好统计和整合,区分好可以传递的信息以及一些保密信息,并与委托的人才机构签订保密协议,一旦出现问题通过协议规定加以解决,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三)外包过程中单位内部员工难以适应
   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过程中,不仅是对单位内部管理体系做出一定调整,对于内部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次变革,不同于以往的管理模式、权责分配以及工作方式,特别是事业单位更加注重自身的编制及岗位,不同的用工性质势必会造成不适应的情况出现,会产生诸如编内编外人员是否有矛盾、所从事的岗位以及薪资待遇差距过大等,极大程度上会分散员工注意力,降低其工作效率,不利于团结和单位整体发展。对此,事业单位在开展此项工作前,应当将相应的制度政策以及具体的变化进行一个汇总,事先将这些信息告知内部员工,对于工作人员的疑问及不解的地方一定要进行耐心的解答,最大程度上消除工作人员的焦虑情绪以便于其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引导工作人员尽快适应这一制度变化,为今后全面实现外包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落实的途径
   (一)完善相应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
   为进一步完善针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相应的法律,有以下几点工作需要落实:第一,提高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机构的监督力度,防止产生裙带利益。结合过去的相光事例指定具有针对性的监督方式。第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为有效避免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时,与委托的人才机构产生人事上的纠纷及争议并缺少相应参照的法律依据,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出台诸如准入要求以相应的审查方式等专项法律法规,借助法律的约束,倒逼人力资源市场有序运行,以便于人力资源外包更好的融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同时,事业单位自身也要明确对于人才机构选择的重要性,应当侧重于一些本地体系较为成熟,具有相应的运营资质的外包机构进行合作,一方面这既是对与本单位的负责,使得涉及到单位内部的信息及人事业务得到保障,一旦出现争议的地方,人才机构也能第一时间提供成熟完整的解决方案使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选择较为成熟的人才机构也能防止因为法律漏洞导致单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当前的工作中,进而有效推动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改革进度[3]。
   (二)与人才机构共同商议明确外包方案
   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工作前,与所委托的人才机构共同制定一套满意的外包方案一方面关系着事业单位自身外包业务能够有序稳定的推进,另一方面也使得出现一系列争议的问题有相关制度要求提供参考,所以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具体而言,第一事业单位在实施外包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与外包机构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沟通,经过全面的协商及讨论,结合当前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外包方案。第二,事业单位进行外包是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外包业务范围,介于事业单位目前所从事的业务工作有关部门具备国家行政权力及性质,对此事业单位应该对内部业务工作有个详细的总结,对于一些没有特殊要求且不涉及单位核心的工作进行外包。第三,事业单位在与外包机构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一旦单位内部出现相应的人事变动以及岗位变化要第一时间告知外包机构,以便于外包机构能够做好有关引进人才、培训人才的工作准备,使引进的人才更加适合当前岗位的需求,弥补岗位缺口,借此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外包工作的优势。
   (三)引导管理人员提高对外包工作的重视
   目前国内很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不仅阻碍了外包工作的推广,进行外包后也会因此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此,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第一,引导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树立科学的外包理念,使其认识到外包工作的优势及特点,以便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顺应发展趋势。第二,成立专项外包管理小组,对于事业单位外包工作进行针对性管理,倒逼管理人员提高对于外包工作的重视,将管理成果纳入年底绩效考核评价范围。第三,事业单位应当合理选择外包机构。当前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工作的机构较为庞杂,事业单位在进行合作对象的选拔时,针对外包机构的资质、服务方式以及在市场的口碑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要严格依照相关标准公开透明的进行选择,避免因为经济利益出现裙带关系,这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及运行都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今后会出现一系列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严重阻碍单位的发展。总而言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工作离不开单位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科学的外包理念,离不开针对外包机构严格的挑选,更离不开对于外包工作的监督审查[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模式还不够成熟,专业性普遍较低,难以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更无法满足社会环境的发展需求,有鉴于此,全面探讨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于一些专业化较高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可行性,是有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为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相关部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挑选合作机构,推动人力资源管理高效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婧. 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的探索[J]. 大众投资指南, 2019, No.328(08):126-126.
   [2] 和美美. 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的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J]. 财经界, 2020, No.567(32):233-234.
   [3] 荣玲姚.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配置合理性和有效管理[J]. 经济学, 2020, 3(3).
   [4] 李斌.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分析[J]. 经济学, 2020, 3(2):15-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