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STEM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STEM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日期: 2022/9/25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陈磊

(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STEM教育理念是将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四个学科进行融合,目的是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合STEM教育成为了未来培养新型科技人才、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方向,本文主要探究STEM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究可以进行融合的措施,为广大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们提供借鉴。
   关键词:STEM;小学;信息技术
  
   引言:
   STEM是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与Mathematics四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其中文意思分别是指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因此,STEM教育其实就是是一种整合了上述四个自然科学分支的新模式[1]。该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是一种实践导向、跨学科的教育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渗透这一理念,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技能。
   一、STEM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合的优势
   1.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力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在以往的教育理念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仅仅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明显存在不足。而将STEM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相互渗透,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创新意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综合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创新思维,更好的推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教学目标的设置也从重知识、轻能力发展成三个更全面、更系统的教学目标和评估系统,重点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最显著的变化是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转变为“注重学生的核心能力,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德、智、物理、美、劳动的全面发展外,STEM教育模式也是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体现。学科培养目标的变化,要求广大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模式,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3]。
   二、STEM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相互渗透的措施
   1.适当增加游戏环节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课堂上设置游戏环节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还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老师介绍课程之前,可以用电脑让学生先进行游戏体验,然后问“同学们,我们怎么通过Scratch编程制作这个小的游戏呢?之后再进入课程的导入。在这一环节当中,渗透STEM教育理念,实现多学科知识的相互交融,还可以在小游戏中加入其他元素,例如设置“今天谁来做家务”的主题小游戏,设置一个转盘,按动按钮就可以随机选择一个家务,这样放学后可以将转盘设计放在家里的电脑,提高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的意识。或者通过“趣味计算闯关赛”小游戏的设置,在培养学生编程思维的同时锻炼计算能力,这种把多学科知识融于有趣、具体的互动游戏中,儿童动手与动脑的能力也都获得了提高。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STEM教育理念的本质在于几个学科的融合和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可能无法在备课时下数学、科学等学科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加强师生角色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讲授“设置动画效果”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地理知识融入进来,演示一组有关地球自转、公转的动画效果示意图,然后请学生为大家分享与地理科学有关的常识,实现STEM理念指导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完成这一阶段的新课导入之后,再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老师做的这两幅旋转的地球使用的是什么技巧吗?”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探寻答案,得出有关动画效果制作的结论。该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而且有利提高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3.分层教学
   目前,一些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的任课教师在逐渐减少,往往存在一位教师执教多门学科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执教时要能够根据认知能力和信息技术理解水平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并根据他们的能力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可以使本学科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在STEM教学理念中,实施分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通过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在现有数学和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展重点教学,建立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训练,对整个自然科学体系的建设和知识的巩固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中低年级学生,重点关注简单机械结构和纸飞机空间模型思维的训练:而对于高年级同学,可以适当渗透Scratch编程与Arduino开源板的训练。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STEM教学模式之后,对学生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重视。教师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在此背景下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例如,在Scratch Fun Programming的第三课中,前两课包括基本操作,例如了解 Scratch 界面、进行初始尝试创建阶段、添加和编辑字符、组合命令块以及保存文件。本课是学生学习制作动画的开始,本课将让学生了解Scratch中的动画效果是通过改变形状来执行的。角色动画不是完整的视频录制,而是通过几个关键动作组成的,这些动作不断循环在一起。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进而指导学生制作和完成动画。可以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制作动画,让他们在讨论中解决问题,从创作的多个角度进行创新,勇于尝试,逐步提升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结束语:
   一直以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都被视作附属课程,但是许多小学对于此观念已经有所转变,教师合理地引入STEM课程教学理念更好地与小学信息技术相融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学科的综合素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阮霞.基于STEM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02):102-104.
   [2]蔡玲玲.浅谈STEM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20(35):81-82.
   [3]阮霞,靳飞飞.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教育艺术,2020(11):30-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