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不断沉淀和积累,一直激励着我们民族不断奋斗,顽强拼搏。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是中华民族振兴繁荣的基础,本文认为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课程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打造文化强国,增强我国的国际胜任力。然而现阶段中职学校在二者的融合之间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可以提升,本文认为应当从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开始开展二者之间的融合,并且提升教师素养、对教材进行深刻的挖掘,对教学内容和课堂氛围进行合适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职英语教学;融合教学
引言:
在新时代,我国的国际化进程日益加深,和世界上大小国家都有密切的联系和往来交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这种交流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于我国中职学校来说,英语的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素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宽阔了学生的就业前景。然而每一种语言和属于它的文化之间都是密不可分的。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无论学习什么语言,都要时刻谨记自己的民族文化,从自己的文化中汲取力量,不仅通过这种文化滋养自身,而且能够将其输出到国外,进行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本文将论述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意义
(一)将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传承。
就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英语无疑是国际上最为通用的一门语言,我国在和外国进行合作交流时最常用的语言也是英语。基于此背景,无论是中职英语教学还是其它学校的英语教学,都要树立起远大的国际视野,为我国培养能够在国际交流中熟悉对方文化、将对方文化化为己用;同时能够向对方传达和输送我国传统文化、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因此,在中职英语的教学中需要有目的地引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问题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使学生在工作中能够自觉对外传播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1]。
(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提高学生的国际胜任力。
无论是在哪个学科的教学中,立德树人永远是最根本的内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的洗涤,集结了五千年的智慧和道德,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越来越多,其为社会输送的各类人才也越来越多,在社会上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可以说中职院校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这种贡献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要。因此中职院校有必要更加重视教学的创新和改革,以国际和社会的需求培养人才,通过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途径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进行熏染和提升,培养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文化传播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打造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我国的国际化进程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也对我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圣诞节等节日、麦当劳等食品在中国的流行都是外来文化冲击本土文化的有力证据。在这种冲击下,部分人迷失了头脑,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抛弃传统文化。同时在国际交流中,我国想要扩大影响力就必须不断地输出本国的文化去影响外国的文化。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提升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打造文化强国是不容置疑的战略发展。在英语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对外国文化有很深的了解,提起传统文化却一知半解、支支吾吾,这导致他们必定无法正确将我国文化翻译为英语。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是打造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2]。
二、现阶段中职英语教学状况分析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的需求,也是中职英语日后进行改革和创新的主要方向,然而现阶段我国中职英语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可以改进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挖掘和改进之后能够使中职英语教学更上一层楼。
(一)思想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在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中,中职院校始终更加关注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而轻视人文素养的熏陶。而在英语教学中除去一些基本的词汇、语法方面的教学之外,教师也更倾向于进行学生职业相关方面的英语内容进行拓展,而不会想到将中华传统文化搬到英语课堂中,这导致了学生尽管专业素养足够,却缺乏道德人格方面的修炼。
(二)教学设计上有待改进
教学设计是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向学生传达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哪个方面,学生在学习中就更多的接触哪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现阶段的中职英语教材普遍存在传统文化缺失、西方文化盛行的弊病。由于在编写教材中重视的关于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所以关于传统文化的渗透非常少。另一方面,由于教材的不重视,导致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想不到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即便教师有时候想要将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联系起来,也会因为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料而不了了之[3]。
(三)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化
早在2000年10月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就提出了我国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处于严重的缺失状态。由于中职院校缺乏对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认知,导致相关方面的工作推进始终缺乏系统性和条理化,英语课堂中现有的传统文化的教育都处于分散化、碎片化的状态,彼此之间无法进行联系和呼应,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状态。同时英语教师们由于自身专业所限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远未达到了熟于心、可以进行二次传授的状态,这导致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教学会进一步缩水[4]。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切入点
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博大而精深,在中职英语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教师应该对这些文化瑰宝进行筛选,遵循先通俗后经典的原则对二者进行融合教学。
第一,教师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符合人类普世价值观念的内容融入到英语教学中。虽然各个国家和民族各自创造出的文化并不相同,但是每个文化中都有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是属于全人类的共有情感,例如爱国、诚实等,教师应该从这些观念入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首先是关于节日文化方面的融合。由于在英语教材中会涉及到,所以学生们一般都能够流利的表达和书写一些重要的英语节日,例如圣诞节:Christmas、Halloween等节日并且对比于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等节日。但是学生对中西方节日的认知比较还处于比较浅显的层面,许多学生在表达上却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应当对中华的传统节日的英文写法以及节日的相关习俗向学生进行普及。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国节日和西方节日的不同点进行比较,从而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不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度,例如可以将春节和圣诞节的来源、习俗等进行对比。其次是关于爱国情感方面的融合。爱国情感在任何国家中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然而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西方国家的爱国情感教育和我国的爱情情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学生对我国的爱国精神内涵不清楚,就无法传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文化,当学生们将起爱国文化时也就无法传神生动,使外国人信服。因此教师要从我国的文化角度出发教授学生如何表达中国人的爱国情感。最后,诚实守信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欧美国家,关于诚实守信的名人事迹都非常多,但是学生们在读到欧美国家的相关事迹时能够大致了解其意思,在碰到自己国家的相关事迹时却无法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翻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增加相关的我国名人事迹,使学生学会相关的表达技巧[5]。
第二,教师应该对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着重介绍。我国只所以区分于其它国家,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只有让学生了解这些独特性才能够让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并且向外国友人介绍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在中职教学中,教师要重点从广度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文化储备。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在文学艺术上。汉语和英语在语言形式上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外国人理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的学生依旧需要具备能够使用英语对这些不同的文学进行概括的能力。其次,我国的哲学体系与西方的哲学体系有很大的差别,也在国外吸引了一大批感兴趣的人,通过对中国哲学的了解与学习能够使学生们和外国友人更加了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精神,并且能够合理地解释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最后,中国在横向空间上看,地大物博,占地面积非常广阔,在纵向时间上看,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所以学生们应当对中国的历史地理知识相关名词和事件进行学习,能够流利地使用英语介绍这些内容[6]。例如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英语第二册第一单元《What a wonderful time》中“have a nice trip”部分的听说练习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我国的地理知识进行教学,向学生们普及各个景点的英文名字,以及如何用英语介绍这些景点。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中国“五岳”,学习封禅祭祀等中华礼仪传统文化,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树立文化自信。
(二)提高教师素养,深入挖掘教材
教师自身的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能够介绍到怎样的教学。目前中职英语教师的能力更多的仅仅局限在英语技能上,因此为了更顺利地在英语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应当进修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素养。同时中职英语教材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其中自然包括传统文化,教师应当在关注传统文化的视角指导下,挖掘教材的相关内容,并且善于将不同类型的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例如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Family and friend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机向学生普及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在第五单元《Danger and safety》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背诵一些中国传统的名言,如如履薄冰:tread as if on thin ice;在第三册第二单元《My duties》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如何看待责任意识等等[7]。
(三)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第一,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往往在学生是否理解本单元的语法知识、是否会背诵课后单词、是否能够翻译阅读文章上,而对文章和单元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一带而过,这样的教学习惯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且不适合对传统文化进行细致深入的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入传统文化。例如在第三册第四单元《If you receive a complaint》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被抱怨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回答自己在被抱怨之后会怎样做,并紧接着引入传统文化中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从而完成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8]。
第二,课堂教学永远是有限的,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却是无限的,所以教师要学会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在课堂上有选择地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英语的碰撞感兴趣,并且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向学生介绍更多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在课后主动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国际视野的存在,我国的中职英语教学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不仅仅让学生学会英语的使用技巧,而且能够将英语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利用英语输出文化内涵。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出一定的创新和探索,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知识,使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爱上英语和传统文化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陈惠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初探[J].新东方英语:中学版,2018(9):1.
[2]陈艳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导入[J].校园英语,2020(31):2.
[3]张录文.跨文化教育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J].高教学刊,2017(18):3.
[4]王竹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策略分析[J].品位·经典,2021(18):3.
[5]于洪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J].海外英语,2021(19):2.
[6]刘琦红,黄天娥,赵秀平,等.ELF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探究[J].校园英语,2019(36):2.
[7]高振凤.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J].新闻爱好者,2021(10):2.
[8]朱学敏,李惠英.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1(5):2.
“江苏省职教学会2021-2022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中职课程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以邗江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课题编号:XHYBLX202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