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BIM技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BIM技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日期: 2022/9/26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顾蒙娜 王亚芳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206
  
   本文为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BIM融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编号B/B/2020/04)研究成果。
  
   摘要:目前产教融合已经成为中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精准匹配的重要方向。本文以某中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该专业育人模式的发展现状,并给出以“工作室衔接、项目贯穿、能力递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并详细介绍该模式的内涵及实施情况,以期中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 中职 工程造价 人才培养
  
   工程造价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工程造价行业在数字化背景下的转型升级,对于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大的挑战。工程造价教育需要对接行业转型、企业需求,必须以地方经济发展为主导,以行业转型升级变化为依据,以信息化新型技术教学为支撑,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紧紧围绕地方区域内产业链,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多种方式,搭建为行业企业提供人才的赋能平台。
   一、我校工程造价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基于我校实际情况,认识和了解学校工程造价专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同时把握当前建设类行业企业等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详见表1),构建适合我校工程造价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表1. 我校工程造价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内
   部条件 优势(Strength) 劣势(Weakness)
   1.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我校建工学院以主干专业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组成的专业群,经过多年创建,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现代化专业群、江苏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2.高学历师资条件:学院专业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00%,硕士以上教师数及占比53.80%,高级职称42.31%。
   3.相对完善的办学设施:我校建工学院建有制图室、造价实训室、招投标实训、施工管理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场所、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机房;有BIM专业教学软件:Revit建筑及结构、PKPM项目管理软件、广联达BIM土建计量平台、广联达GQI算量软件、广联达GDQ算量软件、广联达钢筋翻样软件、广联达场布软件。
   4.形式多样的专业教学模式:工程造价专业除常规班级制教学外,还设置了“工程识图”、“工程算量”、“工程造价”专业学习兴趣小组,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积累了良好的教学经验。
   5.拓展的专业教学平台:我校建工学院成立多个专业工作室。其中造价工作室由具有造价行业从业经历和丰富教育经验的专业带头人作为工作室领衔人,能够带领专业教师对接企业,在项目实践中创新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1.生源状况不理想:我校学生为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中考成绩位于后50%,大部分学生自信心不强,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
   2.缺乏行业经历的师资:现任专业教师毕业直通教师岗位,他们以土木工程、设备工程专业为主,缺乏深厚的造价专业基础和行业从业经验。部分老教师没有能够与时俱进,对建筑产业信息化不敏感,对造价BIM新技术应用认识不足,没有掌握基本的BIM应用软件操作。
   3.亟待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数字化交互教学平台建设不完善;融合BIM技术的校本教材没有能够做到专业全覆盖;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数字化资源不够丰富。
   4.有效人才培养模式还在探索中:BIM技术在专业教学中如何有计划、系统性展开,我校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外部环境 机遇(Opportunity) 挑战(Threat)
   1.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提到对于职业院校,要立足提供质量、促进公平、激发活力,突破发展中的机构性矛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实训设施,培养“双师型”,以创新发展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
   2.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是一项系统性强、工作内容复杂的行业,行业需要大量复合型执业人员。
   3.学校于2019创建并投入使用产教融合园,引进了一批企业进驻产教融合园。“江苏苏咨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在我校设立分部,与我校建工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进行深度校企合作。
   1.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较低,吸引力较弱,短期难以改变。
   2.一些高层次本、专科院校向技能型职业教育转型,相关专业毕业生增多,五年制高职教育毕业生介于中职与专科院校之间,就业空间减弱,压力进一步增大。
  
   二、构建BIM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我校建筑工程造价专业BIM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生产特点及其对工程造价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在学校“4.5+0.5”五年的人才培养周期进行尝试,进行工程造价专业BIM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衔接、项目贯穿、能力递进”(图1)的探索,以点带面的方式辐射到本专业的教学实践中,促进造价专业教学改革。
  

BIM技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图1 “工作室衔接、项目贯穿、能力递进”BIM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室衔接”内涵:一方面,依据造价咨询企业工作场景,融入造价咨询业企业文化,在校内设置造价工作室,工作室成员由专业教师和造价专业部分学生组成。由工作室领衔人对接企业,承接造价咨询项目,真实再现造价咨询业工作状态,使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相融合、学习与工作环境无缝对接、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交融;另一方面,通过工作室与企业对接,开展产教融合各项活动。企业定期派工程师给工作室师生作讲座及实践指导,并且参与学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
   “项目贯穿”内涵:工作室的活动是以实践项目为载体开展的,并且随时可获得企业资深工程师的指导,学习过程贯穿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使缺乏行业从业经验的教师在实践中迅速成长。通过实践,教师熟悉了造价工作流程,提高了BIM算量、计价软件应用能力,形成造价工作技能。具有丰富学科理论知识的教师通过实践锻炼已经成长为职业教育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实践工作的经验辐射到日常教学改革中,我校专业教师正在探索将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门类和学习任务,由每个工作任务对应建立一个学习单元开始,再由学习单元形成学习模块,实现从工作体系到教育体系的过渡。改革成果显性表现主要在这几方面:
   1.重设专业课程体系:我校在2020年暑假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一起修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BIM基础课程和将BIM技术融入原有课程两种方式,构建工程造价专业BIM课程体系。修订的课程体系通过分析不同课程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以项目为线索串联多门专业课程(建筑构造、平法识图、建筑施工、建筑计量与计价、装饰计量与计价、安装计量与计价等)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要求,并明确BIM技术在课程中的呈现方式和BIM能力培养点。
   2.自编校本教材:我们在企业工程师的协助下,已经编写了适合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学习的核心校本教材:土建工程计量与计价、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教材以完整的工程项目为载体,根据系统化工作过程为主线编写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在计价项目的组价过程中能够结合本地区常用施工工艺以及人工、材料、机械市场,借助BIM技术展现计量计价成果,增加了教材的适用性。
   3.改变教学方式: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能够将实际工程改造成适宜我校学生练习工程,理论和实践操作学习穿插进行。结合我校学生特点,遵循理论够用增加实践的思路,减轻学生理论学习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场所由原来的普通教室换成多媒体一体化的机房,教学案例由书本中类型单一的案例转变为与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工程项目。例如《土建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在教学计量规则的同时教学BIM土建计量软件的操作,学生学完计量规则的同时利用BIM软件完成一幢建筑的建模,教师用评分软件将评分模型导入,实现了建模自动评分。造价专业课堂以BIM技术为依托,成为数字化、在线化的智慧课堂。
   “能力递进”内涵:参与工作室实践的学生,来自造价专业各年级的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日时间由专业教师带领进行分阶段、分步骤的训练。从造价工作岗位基本能力识图开始,边识图边学习手工算量,将造价基础理论、基本方法融合在手工算量学习的过程中,再学习BIM算量软件操作技术,经过多任务的强化训练,学生形成了熟练的岗位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计价定额,掌握工程项目清单、预算的编制方法和技巧,形成岗位核心能力,之后这些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项目实战,在项目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岗位综合能力,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三、总结
   “工作室衔接、贯穿项目、能力递进”的BIM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离不开专业教师走近行业、走进企业、践行专业、投入教学。这是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方式的探索实践,对学生的知识、素质与能力培养起到关键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