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供需“两张皮”:“三螺旋”视域下的产教融合生态发展
[摘要]: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进一步做出全面部署;产教深度融合生态发展成为推进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迫切要求。从构成“三螺旋”理论的政府、企业、学校角度来看,坚持产教融合是其发展壮大的关键,也是其实践探索取得的重要经验。
[关键词]:“三螺旋”理论 产教融合 供需“两张皮”
作者简介:王冬冬,男,汉族,1990年5月出生,江苏东海县人,现任教于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助理讲师,主要从事机械加工教学研究。电话:15896132406,地址:江苏省东海县晶都大道北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
产教深度融合作为国家推动教育发展和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如何破解职业教育“两张皮”难题,将政府、企业、学校链接在一起,形成多方发力、良性整合、高效对接的生态整体是当务之急。
一、“三螺旋”视域下的产教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体系日益丰富,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相互配套、多方联动的政策体系,但是在真正实施深化产教融合,解决人才供需“两张皮”的进程中,我们任需不断努力。
(一)产教融合生态发展
在探索产教融合的道路上涌现出许多成功的典型,但是也不乏失败的案例,这些案例暴露出的共同点是做法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在政府行政职能发挥不足、企业参与热情不高、职业院校主动性不强等方面。
(二)“三螺旋”理论
“三螺旋”理论不同于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而是创新的将政府、社会、高校三者间一致的教育内涵目标、互动的教育主体紧密的链接起来,打破三者间的壁垒,探索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持续健康的长效机制。
二、“产”与“教”未相融的生态问题分析
“产”不能片面的理解为企业,而代表的是产业界,是直接或间接创造物质文化财富的经济活动集合或系统;“教”代表着教育界,其社会功能是提升精神文明财富的及向产业提供人力资源,此外还承担着向社会提供技术进步的智力资源。但是受产教机制和价值观的影响,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人才供需“两张皮”的矛盾不断激化。笔者通过对所在区域内25家用人单位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取样分析。
(一)顶层理论设计,缺乏责任落实
在“三螺旋”的模型中,政府对企业和学校具有统筹的功能,然而地方职能部门的统筹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牵头成立的教育指导委员会、行业指导委员会也相继出台一些指导性政策文件,但是文件中也没有明确责任划分。职业院校往往是通过人脉关系与企业合作,合作形式丰富多样,但是协议大多是短期的、简单的、不规范的,双方按协议规范各自行为,约束力有限,在没有协同育人规划、校企共同商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情况下,校企双方往往难以实现合同目标,从而不断造成了“校热企冷”的现象。
(二)企业更迭换代 难以长远规划
在目前的产教融合中,企业扮演了关键角色,在价值追求、目标导向和利益诉求等方面更加突出明显,是完全不同于学校的社会主体。企业将利益放在价值标准的首要位置,多数企业缺乏职业教育、终身教育观念和战略发展、长远发展理念,仅仅考虑“利益最大化”,以“纳税”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唯一方式。由于当前用工制度中并没有明确企业有培养职工的责任,企业顾及成本消耗问题,对产教融合缺乏正确认识。
(三)学校缺乏定位 主动意识不足
由于国家教育环境调整,高校扩招,优质生源不断涌入普通高中,导致中职学校生源减少、学习水平偏低,使得中职学校不得不把吸引生源和学生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中职学校还受到来自地域环境的规范性限制,此外最大的限制因素是来自各级给类主管部门的教学评估以及来自地方的经费预算。
三、生态发展校企融合的应对
通过对“产”与“教”未相融的生态问题分析,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结合天津市“政、行、企、校、研”五方携手职教发展新机制、马鞍山市“把职业教育办成企业眼中的教育、企业手中的教育、企业心中的教育、湖南省“大职教”等试点经验,总结形成校企融合生态发展链。
(一)政府视域
在不断优化顶层理论设计的基础上,更多的是把握角色的转变,严格划分职能责任,提高产教融合的重视,进而提升服务能力,必要情况下提供减费降税、财政支持。
(二)企业视域
企业主动与职业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包括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完善培养方案,并就方案中校方的薄弱环节采取捐赠仪器设备配备到实训基地,提供操作技能支持,进而改善了职业学校培养实用型复合人才的条件。
(三)学校视域
中等职业教育要想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生态发展模式,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不是对专业方向的简单调整和仅仅签订委培合同,而是对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定位的全面改革。
产教融合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方向,要从生态发展角度出发,在不断探索中树立起政府推动、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的意识,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激励机制,把政府、学校、企业的不同利益诉求进行有机统一,建立具有感情基础的伙伴关系,形成产教融合生态发展态势。
构建多元化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机制。宏观角度由地方政府和行业指导委员会成立督察小组、成立校企产教融合领导小组完成;微观上,邀请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使自评、互评、或者是他评,评价的时间临时性的、周期性的或者阶段性的。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定期对产教融合的内容、形式、成果、收益情况客观给予评估,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在不断的建设和改进中,实现校企产教融合的生态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坚.把产教深度融合摆在重要位置[N].人民日报理论,2018.3.7第七版.
[2]何力.试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未来之路——综合高中[J],2018(20):43-47,52.
[3]宁永红,马爱林.美国综合高中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