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研究
摘要:在小学基础课程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小学阶段的教育应当全面发展,不断进行小学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近年来,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逐渐成为小学生的必修课,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通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课程的特点进行研究,发现影响该课程整合的因素,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小学教育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学的教育理念不断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求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开展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是小学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对于名校基本课程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1.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及内容
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对一个既定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学校组织的社区服务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活动与技术教育和相关的信息教育活动[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走进社区,从实践中获取经验,树立社会服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不同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和技术实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实践中了解基本生活常识,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充分展体现了个人、自然、社会内在整合,突出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2]。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的个人生活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所面对的问题一般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只有真正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发现、才能找到答案。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与探究问题权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因素
因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所以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比较多。怎样开设这门课程,占多少的课时比例都是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校外家长是否支持这门课程的开展,开展活动的场所、前期资料的准备、器具、工具的使用具体如何组织落实活动都是影响因素。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的学时为一周三学时,而从实际出发不同的主题活动需要的时长不同,有的活动耗时较长,有的活动则需要的时长很短,导致很多活动还没有完成就半途而废的情况出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就决定了实施会涉及多个不同的活动场所。需要学生从学校延伸到校外公共场所,例如:各种类型的企业工厂、社区服务中心、企事业中心等等,这些场所无法保证学生自身安全的绝对性。实践活动实施的方式没有固定的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手工制作、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往往容易使活动流于表面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一般只注重活动的结果,不在意活动过程的发展从而忽视活动的本质。由于这是一门崭新的学科,缺少专业性人才,其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驾活动课程的难度。现阶段,各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不密切,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促进作用。
3.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整合的应用策略
3.1定期开展固定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进行有效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整合,采用固定主题或固定项目的形式。例如在开展“元宵节怎么过”的主题实践活动中,首先对元宵节的起源、历史发展进程进行探究,了解元宵节相关的风俗习惯,以此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为独居老人献爱心送温暖。利用计算机上网查找资料,掌握元宵和花灯的制作步骤,准备好必备材料,尝试自己动手制作来落实相关的劳动技术的应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探究性学习,将劳动、技术和社区服有机结合。例如利用植树节,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植树、种花等活动,教师从坏境保护角度出发,讲解此次活动的非凡意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3.2加强实践活动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实际联系,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以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在于所学知识整合过程中,应避免将中和实践活动课程弱化情况的出现。例如将实践活动与数学之间建立联系,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民生问题,便是“解决住房问题”住房问题是主要问题,是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随着物质生活是平的提高,购房已然成为每个家庭投资的主要形式,房子代表安全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对自己家的住房进行调查、取证,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了解房子的贷款利率,相应的还贷方式及每月的月供多少[3]。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房子面积进行测算进而估算固定资产的总体价值。不仅仅是与数学学科相整合,还可以与美术、语文和英语学科进行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小学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所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开展,在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小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了科学、艺术、道德的整合,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感受活动带来的开开放性、自主性、综合探究性等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刘伟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J]. 东西南北:教育, 2017(1):290-290.
[2]徐明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3]李致桦. 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个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