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与专业学科校本课程整合开发的思考
近年来,在初中毕业生数的逐年递减,普教规模做强并略有扩大的情况下,职校潜在生源逐年锐减、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校发展面临挑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复苏,企业对新招员工的基本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对操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严,而学生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外实习仍不变。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如何使他们的职业能力有发展?都摆在我们每一位职教人员的面前。衡量中职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标准就是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而这些均离不开课程教学。因此课程教学的改革,就应适合形势的需求。一方面是来自社会、来自现实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应具有的职任。
在中职学校中,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其重要任务之一是为专业课教学提供支持。学校所设各专业如机电、电子技术、化工、财会等,都与数学关系密切。目前,在国家、地方课程体系中,前两者中尚没有数学与某专业课模块相互综合的教材,校本这一级也没有比较实用的教材,许多尚局限于理论探究或口号层面上。因此研究数学与部分专业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数学在相关内容教学时如何更好的为这些专业课服务,专业课如何与数学进行良好的衔接,如何将单一学科体系转换为相关联的课程体系,让课程更好的贴近教学的实际要求。都对我们提出了新课题。
很显然,数学与专业学科的联系是密切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但在教学中大多教师仍是按教材去组织教学,而没有从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现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⑴我们所选用的数学教材,是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与普通高中相差无几。但近年来,职校所招学生的素质明显下降,其入学分数远远地低于普通高中,这是不争的事实。要在三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这无疑是一个挑战。在教学中我们处于两难选择,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多学生听不懂,便兴趣全无,再组织教学就更困难,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又不利于专业发展。怎样把握尺度去组织教学,这是数学教师在每一天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
⑵我们大多数学教师仍是单一的按教材组织教学,以及教科研究活动也是单边的学科活动,而从没有与其它学科一道来研究怎样使数学课真正为专业课服务,数学与专业课的交叉点在哪里,怎样才能在有效的时间里组织教学,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目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材无论在内容、进度,还是例题的安排上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与专业课缺少必要的关联。综合上述因素,主要体现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思考:
一是教师对专业课所具数学知识点的要求不清楚,不知专业课所要求的数学知识重点在哪里?而教材中部分知识对某专业课程并没有帮助,但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那么这些知识点能否可以删除或作为选学内容?二是学生不能及时运用到某些教学知识来理解分析专业知识,能否将每学期各个专业课程所需的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程同步或提前教学?三是数学教材中例题的设计,对各专业课的课程针对性较弱,教师能否将各专业课程中含有数学知识的问题转化到数学教材中去,作为数学例题及练习题,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讨论才能完成。
⑶由于近年来所招学生基础差,而教材中繁多的数学知识让原本在初中就没有学好数学知识的众多学生是望而生畏。数学水平太低,阻碍着学生对各个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向更高的技能学习。因此,数学知识需要恰当取舍,数学和各专业课程的整合也是必要的。如何实现数学教学与各专业课教学环节之间科学性衔接?这需要我们与各专业课教师共同的努力。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常见到这种现象:专业教师在面对学生不会的数学问题时,常会认为这是我们数学教师的责任。我们有的老师看到后会说这个内容还没教,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教。有的说早已学过了,矛盾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课教师认为是数学教学的内容,数学教师说是教材中的后部分甚至没有;二是教师教过,但学生早忘记了;再是专业课程中的教学知识体现方式与数学教材中的体现方式不一样,神似形不似,学生不会融会贯通。提出以上问题的思考,就是希望各位老师来共同研究,使我们的课程更符合实际情况教学,也使我们的学生更好的应用数学知识,学好专业课。
目前我们对课程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也是局部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仍是以学科组织进行的,没有与专业课进行有效的整合,因此我认为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⑴目前我们的职校学生入学成绩低,数学也不例外,很多知识应在初中掌握的而学生并没有掌握,职高教材中都是新内容,与初中衔接的内容较少,这就要求我们对初中数学知识与具体专业课链接,强化薄弱环节。如电子线路它与三元一次方程组有关,若学生并没有掌握解答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在学习电子线路时就会产生障碍。财会专业中的比率、复利计算都需要相应的数学知识点铺垫,其他专业课也都有。因此,做好初中乃至小学已学知识和专业课所需知识点的梳理工作摸底,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基础之一。
⑵随着课程改革活动的开展,校本课程的研发也加快了步伐。但大多是单纯学科的校本课程,没有将数学与专业课程有机的结合。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花大力气,把经验丰富的各专业教师与数学教师集中跨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中应体现专业特点,以专业知识与数学知识结合的例题设计为主,通过课题引领,反复试验,逐步改进。对于数学知识点关联不大的像旅游管理等专业,第三学年建议不开设数学课,而多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市职教教研室应起到统筹、协调作用,根据各校试行的情况集中,取其精华,集中师资统一编写与各专业课程相联系校本教材,供各校选用。
⑶各校应根据现有的数学模式,从实际情况出发,作一些调整,前两学年在安排数学基础教学,参与全市的毕业会考的同时,还要在每学期根据专业数学需加以补充,其方法可用讲座型形式呈现。而第三学年,各校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开设与专业课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学,已研发校本教材的可先试用,没有的可组织力量边编写边应用,编中教,学中用,实践出真知,好的校本教材应有好的效果。
⑷若我们在教学做有心人,也可通过课堂设计达到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整合效果。第一种设计,设计连环课教学,数学课排在专业课的上一节。在数学课中,数学教师根据下节专业课中所需数学内容,合理安排数学教学,并使用由专业教师提供的相关题目作为例题进行分析、运用。但这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善于调配整合其教学内容,工作量比以前更大。第二种设计,由专业课教师提前将某阶段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点及相关的问题给我们,然后由我们选择合适的时机组织教学,该设计有利于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整合,也可分模块,分时段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