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工学结合模式下钳工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工学结合模式下钳工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日期: 2019/10/8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 郭政航

[摘要]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模式也必须要特殊,现今实训教学主要强调工学结合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而钳工课程实践性非常强,教学的内容也主要是钳工技术的操作方法、工艺流程等,在教学中实施工学结合意义非常显著,但因为长期的训练会让学习者产生枯燥感,为保证学习的积极性,有必要对钳工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其中重点要突出教学内容创新和教学方法创新,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工学结合;钳工课程;教学;创新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教学中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切入点,进而带动课程教学改革。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中,指出工作中进行技能学习,学习在工作中进行,这是工学结合的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研究在工学结合模式指导下钳工课程教学创新,具有显著现实意义。
   一、工学结合内涵要求
   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工是手段,学是目的。生产型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是学生接触真实操作环境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技能成长非常重要。这两种教学项目又是围绕工学结合展开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学校肩负着企业的责任,企业也肩负着学校的责任,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即使学生又是员工。教学现场不仅是课堂也像是车间。这样才是工学结合的本质,就是要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以及深度融合。
   二、钳工课程教学内容
   通过对几家企业的考察、调研,我得出钳工技术工种在企业岗位上需要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知识,能够识别常规图形并能够将其简单绘制,熟知机构类型及其应用,能够按照工序要求实施操作,具有常规零件制作技能,能够完成简单的机械装配工作,对于技能要求高的公司,还需要工人具有较复杂零件的制作技能,能完成较复杂机械的装配和调试。所以学校在钳工课程教学中要突出实践,因为很多内容必须要去不断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如锉削、钻孔、划线、锯削、攻丝、装配、套扣等等,这些基本技能光靠讲是没用的。必须要实践,但是必须要用对方法,否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工学结合下钳工课程教学创新
   钳工技能人才通常是职业院校技能培养,在学生走向企业技能岗位时,企业还需要花费比较大的力气进行再培训,并且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才能达到企业公共的要求。根据市场调研和常规实训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总结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讨论。
   我们以冷冲模具装配图——冷冲模制作为例,教学当中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能够独立分析图纸,根据图纸进行方案设计,思路要清晰,掌握锯割的技巧。
   其次,在教学当中先回顾上一阶段的学习,并引申新的质疑,并提醒学生要注意在学习新的内容当中要注意。然后出示冷冲模模型,为学生讲述冷冲模制作当中涉及的知识点、技术方法。针对技术重点、难点进行铺垫,并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冷冲模制作方案。如根据图纸思考工件的制作思路,其中需要注意的技术难点有哪些、注意事项有哪些。在保证制作质量的前提下,有哪些方法更省时、更省力。毛坯准备需要注意哪些情况等等问题。当然这个部分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把知识的讲解前置,用微课或者说MOOC的形式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在教学当中将更多的时间用来验证学生的方案,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前两个步骤可以适当省略。直接就是用微课或MOOC来讲课,并下发任务让学生制定制作方案,在课堂教学当中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进行验证(即上工具操作)。
   再次,基于上一个步骤,如果是通过课堂设问的方式,那么需要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为学生提供诸如计算机等工具,让学生围绕问题,查阅资料,并与同伴进行商讨,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弄懂问题,制定更科学的方案。如果是将知识讲解前置,方案的设计是学生小组在课下完成,在课堂上需要小组展示成果,并进行梳理讨论,看方案是否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进一步完善方案,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
   第四,按照学生自主设计的方案,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做师傅,巡回指导。并用智能手机、平板等将学生的实训拍摄下来,用于后续总结。
   第五,根据在学生实践过程拍摄的视频,进行总结评价,提炼其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总结。若时间够,可教师口头指点,若时间不足,可让学生继续看微课或MOOC,直到完全弄懂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正确的使用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认真的态度。
   综上所述,钳工课程教学,要突出实践性,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这里边有很多方法可以借鉴,在本文就提及了车间课程模式、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为了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那么笔者建议采取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模式在目前具有比较高的价值。当然本文的研究也可能存在不足,但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希望同广大一线教育者进行讨论,提高钳工课程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霞.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钳工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05):78.
   [2]孙文刚. 探讨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提升方略[J].职业,2018(08):102.
   [3]刘卫萍. 钳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7(19):269.
   [4]吴玮琴. 对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思考[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09):184+186.
   [5]鲍森.工学结合的发展[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6,77-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