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纤维艺术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纤维艺术教学是当代高校艺术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该课程兼具综合性与多元化特征,开展纤维艺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特的创作风格与创新实践能力。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纤维艺术教学工作中尚且存在各方面的问题,例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不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须待加强等。本文将在简述这三种问题的基础上综合探讨如何在纤维艺术教学活动综合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纤维艺术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从发展视角来看,纤维艺术属于近年来高校艺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新兴课程之一,该课程集实践、理论一体化,属于一门综合性课程,此课程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对于当代艺术专业就读学生来说,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摆脱应试思想,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自身创新实践能力,使自己的作品能贴近生活,为社会服务。与此同时,教师应注意克服应试教育思想的局限性,秉承生活化理念,全面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纤维艺术课程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将简单介绍纤维艺术的基本定义,浅析纤维艺术教学活动的现状问题,并综合探讨如何在纤维艺术教学活动综合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一、纤维艺术的基本定义
从狭义视角来讲,“纤维”原本是指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细丝状物质,天然纤维主要有棉花、麻类植物的韧皮部分,以及动物的毛和矿物中的石棉等,合成纤维则是用高分子化合物所制成的。纤维艺术则是以这些纤维为原料,采用编织、缠绕、缝缀、环结、刺绣等方式制作各种优美的装饰品,这些装饰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实用功能极为良好,像壁挂、刺绣披肩、绒毯等装饰品均具有装饰性功能和吸光、防寒保暖等作用,部分纤维艺术品还兼具隔音效果。目前,随着纤维艺术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将纤维艺术设计纳入艺术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同时采用中西方艺术合璧的方式使纤维艺术教学得到了有效创新。
二、纤维艺术教学活动的现状问题
从整体结构来看,当前纤维艺术教学工作中尚且存在三种问题,分别是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不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须待加强等。纤维艺术是艺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部分高校将平均每周课时设置为两节课,很明显,课时很难满足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需求。其次,大多数学生对纤维艺术课程学习缺乏积极性,自主创新艺术偏低,部分学生仅是为了拿到学分和考试而被动学习。另外,部分高校内部纤维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还相对落后,很难推动该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如何在纤维艺术教学活动综合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一)创新教学模式
充分运用纤维艺术教学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师首先要注重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艺术,同时,要协同学校适当增加课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艺术创新实践空间和平台。其次,教师应注意融合生活教育理念,引导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展纤维艺术核心素养,激发创新能力,使纤维艺术教育能服务于日常生活。不可忽视的是,生活与教育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属于教育重心和前提,纤维艺术教育工作需要以生活形式得以实现,该课程教育无法离开生活,在生活中开展纤维艺术教学活动方能充分实现教育价值。而且,学生的日常生活对纤维艺术教学活动具有决定作用,而纤维艺术教育则能够改造生活。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艺术审美修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融入“教学做合一”理念,该理念原本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因素,属于重要方法论。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融入“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同时,教师应紧密融合教与学的关系,和学生一起研究纤维艺术教学工作和艺术专业知识,实现在教中学、在学中教的效果,与此同时,要不断升华实践性教学,和学生一起参与知识践行活动,在实践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培养学生独特的创作风格
纤维艺术创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长期锤炼学生的专业技巧,引导学生积累实践性经验,而且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独特的创作风格才能逐步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纤维艺术设计虽然属于新兴文化产业,却也和传统文化因素紧密相连,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一特征,引导学生在欣赏传统编制艺术品创作理念中寻找创作立意,认真研究传统编织艺术和刺绣文化,再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而且,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知到纤维艺术创作不是简单地对客观物象进行相似设计,而且需要表现自我精神意趣和情操,根据作品立意创造独特的画面艺术格调,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独特的创作风格。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纤维艺术课程教学综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修养,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与此同时,需要适当增加课时,加强纤维艺术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艺术创新实践空间和平台。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领悟能力,指导学生在欣赏纤维艺术品的同时寻找创新灵感,并塑造学生独特的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张红岩.走进民间,走进现代——民间具对纤维艺术发展的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2] 陈梅.浅谈纤维艺术[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3] 徐时程.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的思考——兼谈纤维艺术的生存和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03).
[4] 王征. 文化自信:凝铸中国当代美术的风骨[J]. 美与时代(上),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