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筑装饰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筑装饰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日期: 2021/11/27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毛晨珏 袁超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无锡 214206)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渗透,改革与创新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观念已经普遍的被人们理解与接受。产教融合的核心在于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真正提高未来的就业与工作的能力。产教融合就是从未来的实践工作为出发,发现分析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用发展的眼光思考讨论改革尝新的策略、创造出真正适合的教育学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现状;优化建议;产教融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飞速发展。不管对于学生还是在岗建筑人员而言,单纯的理论知识是无法适应社会的。产教融合是一种当代社会流行的人才培养方式,它将教学活动,岗位生产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紧紧结合,是当代社会职业教育的一大创新,不管在我国亦或是国外都是相当流行的。产教融合包含两头,一头是学校,一头是社会企业。它要求在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本文针对于我校建筑装饰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对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改革措施与意见。
   一、我校目前建筑装饰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多年未更新,和企业需求有出入
   通过调查分析,60%的专业教材采用2015年之前的版本,78%的课程3年以上未更换过教材。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58%的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未来毕业方向,22%的学生模糊了解本专业的未来毕业方向, 20%的学生对本专业的未来毕业方向感到迷茫。不
   本校教材多年未更新,教材中的概念及内容相对陈旧,大多都是理论文字知识,和我们现在所讲的课堂任务化模块学习有很大的出入,很少涉及现实的建筑行业工作问题。例如: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关于行业质量通病的介绍,非常抽象,脱离具体的建筑行业案例,学生感到枯燥难以接受,自然,学生毕业后也难以适应建筑行业的岗位需求。
   2、理论教学偏重,实践教学缺乏
   职校教育很早就引入“理实一体化”的理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教学也要求融入很多的学生实践活动。然而,职业学校的教学受限于活动场所,教学条件等方面,很多时候仍然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以概念性知识的讲授为主。尤其是针对于建筑专业,在校学生上工地接受现场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参与现实工作的机会。虽然学校针对于大多数专业课程,配备了一周到两周的实训课,但实训课上,大多是教师先示范演示,学生进行模仿学习,从而达到巩固技能的目的。但这与产教融合的本质概念仍然有着较多的差距,学生实践活动急需加强。
   通过调查分析,在学生当中,30%对实训课感到失望;50%的学生对实训课感到一般般;仅仅只有20%的学生对目前的实训教学是满意的。35%的学生对学校的实训场所感到失望;48%的学生对实训场所感到一般般;仅有17%的学生认为学校安排的实训场所是满意的。66%的学生对教师布置的实训内容认为难度可以接受,虽然有一些挑战,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完成的;32%的学生对教师布置的实训内容认为难度太低,对于自己没有挑战性,老师安排的实训项目内容简单,没有挑战性;仅有2%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的实训内容太难,即便自己怎么样努力,始终难以完成任务。
   职业教学的专业课程强调真正的实践教学,而实践活动离不开校内的实训场所或校外的联合实训基地。如果没有完善的实训场所,没有真正的实践活动,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职业技能的,对于常规课堂教学上的理论知识也只能局限于“纸上谈兵”。但是,大多数职业学校,包括我校,长久以来,虽然招生情况尚可,但生源质量不高,很多当地企业不愿意对职业学校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即便有一起合作的企业单位,也大多流于挂名,没有深入融合。企业认为校企合作培养职工成本投入高,回报率少,时间长,大多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态度敷衍。职业学校只能寻求政府教育财政支撑,然而这个支持是有限的。学校建设经费有限,实训场所缺乏,学生能力锻炼有限,企业,于是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之中。
   3、教室设施落后,教学手段传统单一。
   学生普遍反映,教师习惯使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上课,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现在,教学要求强调要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教师也会引入案例教学,自主学习这些手段,让学生更多的思考。但学生更多的对能够反映工程真实情况的情境模拟法以及能够看练结合的现场教学法感兴趣。但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一是对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要求较高,二是对学校的教学场所特殊要求,尤其像建筑专业,学生难以上工地,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状,因而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有限。
   在教学工具的应用上,学生反映,年轻教师尚且能够使用互联网技术,例如微课超星平台等,但大多数老教师,仍然是习惯使用板书PPT的教学手段。这对于17,18岁左右,年轻好动,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的职校学生而言,吸引力远远不够,因而,学生整体参与度比较低。
   4、教师专业能力局限
   通过调查分析,70%的学生认为我们的专业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50%的学生认为我们的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实操技能。学生反映,26%的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会经常结合工程实例讲解新知识,60%的教师偶尔会在授课的时候涉及到课本以外的专业知识,14%的教师完全依据课本,从不涉及课本之外的知识。
   事实上,根据多年以来的教师招聘规则,学校的专业教师普遍是毕业后离开校园又进入另一个校园直接做了老师,没有企业从业经验。平时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只有暑假空闲时间有机会去合作企业学习锻炼。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经验很少,也难以传授学生丰富的课本以外的知识。虽然教育系统有安排教师外出培训,但名额有限,次数有限,时间有限,短暂的培训时间是难以切实有效提升教师能力的。
   5、教学评价以考试为主
   通过调查分析,40%的学生觉得目前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合理的,45%的学生觉得无所谓,都可以,15%的学生觉得目前的考核方式是不科学的。49%的学生希望老师可以侧重技能操作,30%的学生认为平时的作用也很重要,21%的学生希望理论考试增加难度,更加严格。
   目前大多数专业课程的考核,以理论考试为主,采用136的比值去核定总评成绩,即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占10%,30%,60%的比例。实训课程的考核大多是技能考核评定。专业课程,不管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全部是任课教师自己出卷,考核内容在临考前大多会给学生透露一二。那么,即时学生平时没有认真学习,但通过考前突击,也有可能拿到高分,难以保证考试的公正客观,更不要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
   二、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教学优化建议
   针对以上教学现状,结合产教融合的本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我提出以下几个措施:
   1、确保教学基础条件
   (1)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打造校内校外实训场所。
   虽然企业对校企合作态度敷衍,但作为学校,仍然应该积极寻求企业的帮助,寻找校企共赢合作模式。学校完善本校的实训基地,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学校鼓励教师多多参与企业活动,多多了解当代企业对专业岗位的最新需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此外,学校应该加大实训教学的软硬件设施的投入,让学生能够在优质的教学环境中感受专业课程的魅力。
   (2)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很大程度上,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师素养不光光是教学的能力,同时还包括教科研能力和下企业锻炼的能力。学校要积极引进优秀的教师,对于本校在职在岗的教师,要加强教师培训,以便让教师能够有所提升和发展。同时,还要鼓励教师多多参与企业培训,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中挂职锻炼;对于外聘教师,学校要积极邀请行业专家来校指导,参与教学活动,利用师徒帮带形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
   2、优化专业课程教学
   (1)结合产教融合理念,设置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了解当地建筑企业的运营及岗位需求,分析对于岗位技能和人才素养的针对性要求,以此来制定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思政的中心思想,增强学生的专业职业认同感。
   (2)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落实到实处
   学生在校实训期间,可以邀请校企合作的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目前最新的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教师根据职业素养和岗位需求来确定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符合行业需求。
   (3)采用丰富多变的教学手段
   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例如超星学习通,慕课,建筑云课等,利用好这些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地点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室,可以选择在多媒体教室,技能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授课。教师做好备课准备,采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模拟演示法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4)教学评价多元化
   期末的教学评价考核不再以闭卷考试的形式出现,更主要的要将学生对技能的掌握考虑进去。比较常见的多元化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评价内容有专业知识方面,技能操作方面,过程性表现方面,保证结果的公正客观。
   三、总结
   职业院校在教学中多多少少存在一些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问题,有目的性的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探索与改革,希望能为职业院校的教育发展提供或多或少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谭柳青.产教融合在高职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4):87-89.
   [2]贺星岳.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研究与实践——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1):61-64.
   [3]陈运生.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27-32.
   [4]朱厚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6):57-61.
   [5]项缨,李颜娟.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双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8(11):51-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