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校企文化融合——产教深度融合的保障

校企文化融合——产教深度融合的保障

日期: 2019/9/30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邗江中等专业学校 肖月美

摘要:职业学校主要是直接为社会各类企业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必然不同于其他类型学校的校园文化,具体来说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具有以技能为主的实践文化。校企文化融合是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校企文化的融合。在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精髓是产教深度融合的有效保障,使得产教融合不再只浮于表面层次。本文主要从精神文化融合、制度文化融合和教学与生产文化融合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校企文化融合的建设和实施。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校企文化融合
  
   校园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共同创造,逐渐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企业文化是企业运营管理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行为规范、工作作风及生活习惯的总称。企业文化跟校园文化最大的区别是其具有更多的实践指导意义。
   职业学校主要是直接为社会各类企业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必然不同于其他类型学校的校园文化,具体来说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具有以技能为主的实践文化。校企文化融合是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校企文化的融合。校企文化融合,使产教融合不再只浮于表面层次,它是产教深度融合的有效保障。在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精髓,这样可以让企业文化影响和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将使职校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完善,毕业生将更加适合企业的发展需求。
   如何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诸多要素的有效融合与对接?校企文化融合可从精神文化融合建设、制度文化融合建设和教学与生产文化融合建设这三个方面来进行。
   1、校企精神文化融合——校园精神文化融入企业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主动地吸收和融入企业理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等优秀的企业精神文化来实现校企精神文化融合,这对职业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化建的具体方面。校风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校风建设过程就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塑造过程。在校风建设中重点融入企业的创新意识、效率观念和质量观念等企业精神文化将促使职业学校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风。教风体现了一个学校教师的文化水平、技能水平、教育理论及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教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风建设中重点融入企业的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等企业精神文化,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学校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是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它体现了学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在学风建设中重点融入企业的创业精神、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职业道德等可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当然精神文化作为一种理念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形成,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逐渐完善和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职业学校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对师生进行长期的塑造和培育,校企合作举办例如校园精神培训班或研讨会等活动,从理论上强化师生对校园精神文化的理解,确保校企融合的校园精神得以维护和保持并形成良性循环。
   2、校企制度文化融合——校园文化融入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全面的协调的且适宜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学校制度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涵盖学校活动的各方面,在实施校企制度文化融合中可以注重在学校各个制度中融入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形成松紧有度的校园文化氛围。
   (1)建立与企业需要和发展相适应的校企合作机制
   在实施校企制度文化融合建设的过程中,企业的参与程度对实现校企文化深度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实现校企制度文化融合那么建立与企业需要及发展相适应的校企合作机制是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应转变合作理念,从企业需要和发展的角度并以校企文化的对接作为重点与企业开展合作探讨,建立长效共赢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保障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利益。
   校企合作机制形式多样,现在处于探索实施阶段的包括了引企入校模式、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模式等。无论是哪种合作机制,在合作中都要重视校企文化的融合,注重在校园文化中引入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环保意识以及管理模式等优秀的企业文化,这将是产教深度融合的保障。
   (2)建立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兼职交流制度
   教师通过到企业参与生产管理、产品技术研发,学习实践操作规范要求等,不仅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用人标准、岗位职责要求、工艺流程、操作规范要求及管理制度等,还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新的工艺及方法。建立合理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可以保证教师企业实践的质量,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对于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产教融合应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企业员工可以到学校开办讲座,宣传介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及企业规范要求等;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参与到学校课程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校本教材的研发中;可以指导学生的实训实习。但由于利润、效益等多方面的原因,企业技术人员并不愿意参与学校教学工作,或者难以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建立合理的企业员工学校兼职制度至关重要,合理的制度可以有效的保障产教融合中企业的参与层度,提高企业的参与热情,从而改善师资队伍的能力结构,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3)建立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职业学校主要是为企业或行业的生产服务一线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校可以按企业规范和管理要求来建设学生管理制度,合理地融入了企业管理方法的学生管理制度将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职业学校在学生管理中强调技能训练,注重职业道德的教育,融入企业理念、安全意识等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适应企业对职校学生“零适应期”的需要。
   (4)建立标准化教学管理制度
   在学校教学管理制中融入企业工作标准、职业素养要求及经营管理理念等企业文化,建立标准化教学管理制度,并按此制度去实施教学、管理教学。以职业学校实训教学为例:在实训车间或实训室的使用中参照企业管理方法及要求,建立实训管理制度,使实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反馈、有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训的可控性和实训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还能帮助学生明确所学专业技能的岗位职责及岗位标准。
   (5)建立具有激励效应的就业创业管理制度
   就业及创业指导工作是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就业创业管理制度中,融入企业用人标准、企业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等企业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帮助学生强化创业意识。融入企业文化的就业创业管理制度可以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准确地选择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促使良好的就业激励机制的形成。
   3、校企教学与生产文化融合——校园文化融入企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
   校企教学与生产文化融合就是要在校内建立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主要从可以从实训场所的设备布局、环境氛围及环境卫生这三方面来实现校企教学与生产文化融合。
   (1)实训场所的设备布局工厂化
   实训场所的设备布局时充分借鉴企业的车间建设标准,以生产过程为主线进行合理的布局,使学校的实训车间既具备企业生产功能,又具备教学功能。同时按照企业标准建立实训物品管理制度,从设备的使用、检查维护与报修,到工量具和材料等实训物品的采购、保管及领用与发放都借鉴企业化运作方式来进行。实训场所的设备布局及物品管理工厂化让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得到充分融合,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2)实训场所的环境氛围工作化
   在实训场所的环境布置上融入企业文化元素,使实训场所的环境氛围工厂化。学校可以通过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多种形式来布置和渲染企业氛围,通过安全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及设备保养规定等与生产实训有关内容的宣传及实施来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来熏陶学生养成好的职业素质。
   (3)实训场所的环保要求工厂化
   实训场所一般人员流动较大,因此环境的管理相对较困难。学校可以在实训场所的环保要求中融入企业的环保管理要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建立良好的卫生环境。实训场所的环保要求工厂化不仅可以提高实训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工作质量,还可以保障实训教学的安全。
   总之,校企文化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职业学校应将校企文化各要素的融合落实到行动中,把它作为学校长久发展的重要课题来抓。相信通过校企文化的融合将会使校企产教深度融合得到保障,校企双方都能在产教融合中获利。
  
   参考文献
   【1】李良《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研究》 2011
   【2】贾晓莉《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研究》2013
   【3】王振旗《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探索》2014
   【4】许建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