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在中职学校校本教研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网络教研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教研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网络教研需要硬件条件与行政管理力,把网络教研纳入常规教研中,制定并落实管理制度,并依据规定抓好落实,发回网络跨越时空的优势,更广泛第开展教研,拓宽思维,提升教研氛围。本文从分析网络教研主要形式入手,论述了网络教研在校本教研中应用的实践路径,期望对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教研;校本教研;网络备课;网络评课
校本教研是提高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工作,但是从当前校本教研现状来看,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校本教研出现了模式化、形式化、低效化的问题,影响着学校教研水平的提升。在网络时代下,中职学校应引入网络教研手段,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研究和解决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以推进课程改革与实施,开创校本教研的新局面。
1网络教研的主要形式
1.1网络备课
网络备课是教师根据教研任务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将教学设计上传到校本教研网络平台,与其他教师共同分享教学经验,根据其他教师评价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的一种备课方式。网络备课是全体教师共同备课的成果,可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有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根据校本教研提出的要求确定备课主题;利用各级教育教学机构的教学网站、网络教研平台以及专题资源库,收集整理与备课主题相关的内容,用于讨论交流;利用在线交流工具,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交流,讨论内容要始终围绕备课主题;教师编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将其上传到教学平台上,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对教学设计和课件进行完善。
1.2网络评课
网络评课借助网络平台可进行实时评课和非实时评课,这是一种高效、便捷的评课方式。其中,实时评课需要借助校园局域网、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网络直播系统等,实现对教师授课过程的现场直播,由评课者、研究者一边观看直播一边评课,促使课堂教学与教学研讨相同步。非实时评课需要将授课情况制作成教学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由教研组人员共同讨论分析,做出具体的评价与诊断。在网络评课中,既可以避免场地和时间对评课的限制,给予教师参与评课的自由度,又可以让评课教师处于平等地位进行深入交流、高效讨论,真诚地交换意见,给予教师平等的发言机会,从而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3网络课题研讨
网络课题研讨是指学校开展的攻关某课题的教研活动,在教研过程中以教研组为单位,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围绕课题进行研讨,以达成课题研讨共识。网络课题研讨的实施过程如下:教研平台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明确预计达成的目标;通过网络在校内发布课题研讨任务,召集有意参与课题研讨的教师,组建成课题研讨小组,对课题任务进行组内分工;教研组通过网络收集整理课题资源,分享自己的成果,提出不同的课题解决方案;将课题研究成果发布到网络上,对外展示教研组的课题研究成果,以获得来自于不同院校、不同教师的评价;教研组整理、反思、总结课题研究成果,达成共识,得出课题研究结论。
1.4网络讨论
网络讨论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利用网络开展研讨活动,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在网络讨论中,学校鼓励教师创建自己的博客,记录和发布教学工作中的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教学感悟,上传优质教研信息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网络讨论能够为名师、专家、学者提供近距离交流互动的平台,并且交流方式以匿名方式为主,能够让研讨人员坦诚相待,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收获意想不到的研讨效果,有助于推进教学创新。
2网络教研在校本教研中的应用实践策略
2.1加强网络教研制度管理
在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中职学校纷纷加大校园网的建设力度,并以此为依托构建网络平台,建立在线教研系统,为网络教研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对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使网络教研在校本教研中能够得到有效应用,应当加强网络教研制度管理的建设。
2.1.1建立网络教研制度。学校可以按照网络教研的特点,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论坛管理、资源共享管理以及成果展示机制等等,通过对制度的逐步完善,确保网络教研的顺利开展。同时学校可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对网络教研制度进行优化,借此来提升学科教研的整体效率和水平。此外,学校应建立网络教研管理体系,推行分层管理模式,下放管理权力,制定具体的工作制度,对网络教研在校本教研中的应用进行指导。
2.1.2落实质量评价机制。学校应当设立网络教研评价小组,并在学校网站中定期发布校本教研的各项评测指标,以此来对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进行约束。借助网络平台,对学校以外的教研资源进行引入,丰富网络教研的内容,实现专业指导目标。中职学校开展网络教研后,通过评价机制的落实,能够使校本教研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故此,建立健全网络教研评价机制非常必要,这对于促进网络教研在校本教研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按照年级组和学科教研组在网络教研中的活跃程度及具体表现,根据相应的权重指标,计算出他们的积分,再将分数纳入教科研考评工作中。此外,学校可以按照教师获得的网络教研积分对他们进行评级,按照不同的等级给予适当的奖励,借此来激发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对网络教研应用的积极性。
2.2建设网络教研平台
中职学校应结合校本教研的发展需求,建立起网络教研平台,为学校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技术支持。在网络教研平台中,需要整合学校资源库和题库,开发设计教研活动管理和教研活动开展两大系统,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教研活动管理涵盖活动创建申请、活动创建审核、教研活动统计和学科学段统计等模块,教研活动开展涵盖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专家讲座、教学观摩等模块,如图2所示。

图1 中职学校网络教研平台结构图

图2 教研活动开展系统的模块功能图
教研活动开展系统是网络教研活动实施的载体,其模块功能如下:
2.2.1集体备课。网络集体备课借助网络教研平台,引领优秀教师相互协作进行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集体备课采用轮流主备的方式,教师在平台集体备课时都会获得担任主备的机会,提出教学中的难题,由备课组共同讨论解决。此外,集体备课模块还可对外发布问题,邀请其他中职学校的教师一共进行研讨。
2.2.2教学研讨。在该模块中,教师可将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上传到模块中,与其他教师在平台进行讨论交流,帮助发起研讨的教师解决教学困惑。
2.2.3专家讲座。在该模块中设置了不同学科的专家讲座房间,教师可以根据研修需求,点击相应学科的讲座房间,观看专家的在线讲座视频。在观看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与专家进行交流互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2.2.4教学观摩。在该模块中,可设置观摩课程选项,并在每个观摩课程下设置座位,记录下观摩教师的相关信息。由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将示范课的教学过程实时直播到网络教研平台上,让其他教师在进入观摩课程的座位后可以在线观摩教学视频,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评价。
2.3加强网络教研参与者管理
2.3.1准确获取教研资源。在开展网络教研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查询。对此,教师应当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利用网络教研平台获取所需的资料,从而快速、高效地完成资料搜集,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如,教师在浏览其它教研博客时,应按照实际需要,对浏览量进行合理确定,以免偏离教研课题,导致浪费时间。同时,教师应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成果,以免资源搜索耗时过长,影响学习反思。鉴于此,准确获取网络教研资源尤为重要。
2.3.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高低直接关系到网络教研的效率和质量,所以有必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网络教研在校本教研中的应用奠定基础。鉴于此,中职教师应当利用各种途径,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技能,从而更好地为网络教研服务。教师应当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可按照教研课题,在网络教研平台中对相关资料进行快速、高效地搜集,并且还要掌握信息的获取方法,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教师应具备软件工具的运用能力,如MSN、BBS、QQ等,可以熟练完成文件的上传与下载等操作,能利用软件对微视频进行制作;教师应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创新能力,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归纳,经过准确加工,使信息变得更加简练且富有吸引力。通过信息创新,使其在相关问题的解决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结论: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要重视校本教研活动的持续长效开展,将网络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新方式,为校本教研注入活力。在网络教研开展过程中,中职学校要建设功能完善的网络教研平台,完善网络教研制度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从而保证网络教研活动有序开展,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创建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邸慧琴.利用网络提高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学周刊,2018(11):92-93.
[2]高智钧.浅谈网络教研在校本教研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12):140-141.
[3]炕留一,苏林猛.网络课程的设计分析——以“校长在校本教研中的活动”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1):135-136.
[4]王瑜.中职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效果研究——以甘肃省W市四所中职学校为例[D].青海师范大学,2017.
[5]王海霞.浅谈网络教研在校本教研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8(12):114-116.
[6]聂会宇.教育资源库的校本建设与共享——试论网络时代的校本教研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