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探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探究

日期: 2020/8/22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吴亚萍、庄立群

摘要:当前我国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之下,对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然而,目前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合理性,对其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应强化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完善的教育工作方案,将生产与教学工作相互融合,培养岗位工作技能强、专业素养高的优秀人才,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产教融合背景;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措施
  
   前言:产教融合,主要就是将产业和教学相互结合,通过产业来促进教学工作的实施,并利用教学培养出产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属于先进的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之下,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培育出专业素质较高、岗位工作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达到预期的教育工作目标。
   一、产教融合分析
   产教融合主要是将产业和教学工作相互整合,使得产业能够和教学工作相互促进、联系,形成有机整体。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期间不再扮演学习角色,而是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操作中承担职工的角色。从本质上来讲,产教融合具备现实意义,操作性很强,技术也十分复杂,但是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学工作中采用产教融合模式,可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各种实践操作技能,在产业指导的情况下,使得学生在岗位中理解和转化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互整合,增强教育指导工作水平。与此同时,采用产教融合教学法,还能全面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
   二、产教融合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采用产教融合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岗位能力
   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中采用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可立足于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将生产工作与教学工作相互整合,创建出相应的教学指导机制,通过企业的生产教育措施,提升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增强教育工作效果。在此过程中,采用产教融合的教学方式,还能通过企业的生产工作,引导学生全面学习与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各方面的教育指导工作效果,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岗位工作能力。
   (二)有助于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产教融合的发展背景之下,电子专业教学工作中,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将市场需求作为导向,教学工作和企业的需求相互对接,实现精准性与无缝性的对接目的,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满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需求。在此过程中,通过产业教育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明晰未来的就业目标,按照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开展教育工作和指导工作,全面增强各方面的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岗位工作的适应能力,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达到学校与企业共赢的工作目的。
   (三)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工作中,采用产教融合的教学方式,可打破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局限性,而是将企业生产工作和教学工作相互整合,使得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还有实践操作知识整合一体,在学习中实践操作,并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各种知识,使得抽象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学生从理性学习转变成为感性学习,主动的掌握各种知识,满足其在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学习方面的根本需求,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1]。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电子技术教学工作中采用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可通过产业和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全面增强人才培养的工作效果,提升整体育人工作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在此过程中,采用产教融合的模式,还可以使得学生的角色转变成为职工的角色,使其快速适应相关岗位工作,并形成良好职业意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潜移默化提升职业水平,促使其专业素养的提升[2]。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有效性
   产教融合的发展背景之下,电子技术教学工作中,应该总结出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制定完善的教育指导方案,将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全面增强各方面的教育效果。具体措施为:
   (一)专业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有机整合
   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工作中,应该结合产教融合模式的特点,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相互整合,使得学生在全面学习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掌握具体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此期间,应该针对电子技术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使得学生在全面学习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增强实践操作技能。在此过程中,学校应该确保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在产业与教学工作相互整合的情况下,保证课程兼备理论与实践操作,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教育工作效果[3]。
   如: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可先到企业中了解实际情况,明确产业的人才需求、岗位工作内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的课程,这样在多元化课程的作用之下,可以使得学生全面学习与掌握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形成深入理解,并将理论知识合理应用在实践操作中,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满足当前的教育工作要求[4]。
   (二)人才培养与产业招工相互结合
   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工作,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其可以满足企业的工作要求。在此情况下,就需要将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和产业招工相互结合,使得人才培养和岗位工作供需形成和谐状态,在人才教育的过程中,全面分析产业中的招工数量和要求,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工作目标。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工作需要具有一定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将电子技术专业的理论知识,全面应用在实践操作中,专业化分析各种问题,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从而促使其工作水平的提升[5]。
   (三)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产教融合中实训基地具有重要作用,是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操作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在培养电子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建设校内外的实训基地,通过产教融合的形式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实训平台,从而增强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可以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邀请企业工作人员、专家到学校中进行指导,企业人员可以按照自身工作经验、岗位工作标准等,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建议和意见,使得学校可以建设出与岗位工作相符的实训基地,全面增强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效果。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学校可以与企业之间相互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岗位工作的机会,在岗位工作中使得学生掌握各种先进的电子技术岗位工作技能,在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情况下,优化各方面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与模式,从根本上增强人才培养的工作效果[6]。
   (四)完善产教融合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建议可以完善产教融合的制度,利用有效措施完成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任务。首先,应该完善相关的组织结构,明确产教融合方面的责任主体,创建出将产教融合制度为导向的电子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一旦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必须要采用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从而合理开展各方面工作。在此过程中,为落实相关工作制度,还需在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的情况下,明确各方的工作责任,采用责任追究方式强化人才培养效果,将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作用发挥出来。其次,应制定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创建关于产教融合方面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强化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监督力度,在动态化监督管理的情况下,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实施与良好发展[7]。
   (五)创建虚实结合的教学平台
   产教融合的发展背景之下,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期间必须要重视教育改革,转变传统的校企合作方式,积极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打造出虚实结合的教学平台。首先,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出良好的教学平台,学生无论在学校学习还是在企业中工作,均可以利用学习平台搜集各种资料信息,自主性的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学习效果,随时随地的学习各种知识,改善目前的教学现状。其次,在实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设置教学模块,丰富产教融合方面的教育内容,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对产教融合教学进行监督、管理,整合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增强教学工作质量和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8]。
   结语:
   近年来在产教融合背景之下,电子技术人才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确保教育工作效果,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强化产业和教学工作的整合力度,通过产业的岗位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营造出良好的实践操作环境氛围,转变传统的教育指导方式与方法,借助产教融合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莫徽忠,孔轶艳,潘闽枫, 等.新技术背景下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实践探索--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3):27-29.
   [2]蒋镓洲.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反思[J].现代职业教育,2018,14(30):284-322.
   [3]莫徽忠,孔轶艳,潘闽枫, 等.新技术背景下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实践探索——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3):27-29,38.
   [4]舒曼,丁嫱.共享经济下校企共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抚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9,21(11):43-46.
   [5]王春林.基于"产教融合"视域下课程体系的创新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9):179-180.
   [6]张维昱.多途径、多模式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3(23):246-247.
   [7]刘飞,查晓明,徐箭.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在新工科培养模式下改革与探索[J].高教学刊,2019,46(12):129-131.
   [8]李中玲."三创"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9,13(5):255-311.
  
   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技术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研究——宜兴中专“电子技术流动工作坊”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YB85,项目主持人:刘松辰 胥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