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工作室的“流动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包括各行各业,涉及所有领域,人才成为企业必争的关键要素。而近几年,由于市场上存在大范围的技术人才短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正因如此,中职院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一定要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眼下,中职院校的首要目标依然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职业技能人才,让他们成为国家未来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但在培养这些技能型人才的同时,要注意提升他们的综合实力,并以技能工作室为基础,培养“流动工作坊”人才。
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技术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研究——宜兴中专“电子技术流动工作坊”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YB85,项目主持人:刘松辰 胥徐)
关键词:技能工作室;流动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技能工作室的“流动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比较适合中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其重点主要在于“技能工作室”及“流动工作坊”两方面。“技能工作室”主要是指技能方面,让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成为具有真正核心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流动工作坊”是指将一些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经验的人聚集一堂,让他们共同研究某一研究课题或项目,从中解决难题,获取经验,相互促进的模式。在中职院校通过技能工作室基础上的“流动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就是为了更好的将中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成为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出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能够拥有立足之地。
一、中职院校学生现状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成绩不高,一些同学对学习没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导致他们对于学习的没有足够的坚定性,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但由于缺乏对学习的规划和目标,长期努力学习却没有很好的效果,导致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学习态度发生转变。中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对学生缺乏个性化的教育,只重视整体的职业技能教学,再加上很多学生来到中职院校是因为成绩不高、生性顽劣,学生整体表现较差,导致社会舆论对中职院校学生评价不高,使中职院校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都受到一定的打击,使他们失去了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好奇心[1]。
二、“技能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有数据表明,我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引进了“技能工作室”培养方式,并将其投入到了院校教学中去。在部分中职院校进行实践的教学之后,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将这种教学方式引入到了学校教学中去。“技能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大致的方式和特点。例如,以教室或办公地点作为培养的工作室;以教学地点作为企业实际的场所;以实际的项目作为教学方式;以企业家、教育家作为管理者。“技能工作室”人才培养计划是将整个教学过程,全面打造成与实际企业接轨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在这一过程中做到学习内容项目化,学习场景职业化,学习成果社会化,让学生在真实、实际的企业模式下,进行细致的学习和工作。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得到历练,更有利于他们职业技能的提升,以及今后更好的步入社会、与企业接轨[2]。
三、基于工作室的“流动工作坊”模式培养人才的途径
(一)、保证工作室的设备与运作
想要培养出优秀的“流动工作室”人才,就需要拥有出色的工作室、设备以及环境,这些都是培养“流动工作坊”人才的先决条件。有了这样出色的办公环境等元素,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高。在工作室内,一切都要以人才培养技能相关,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实际的企业环境,促进他们更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教学人员要充分考虑到相关的行业特点以及区域情况,聘用设计能力强、经验充足、以专业、学生为发展核心的教师,组成规模较大、实力超强的教学团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学习到更多元化的知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不断向专业化靠拢,成为真正的专业化技能人才[3]。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教学合作,为学生提供社会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现今社会的技术需求及对人才的要求,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拓展技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时自己能够更轻松、更顺利的融入到社会和企业中去。除此之外,加强校企合作,更是能够为学生带来实践的平台,比如一些技能比赛以及企业实习的机会,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大开眼界,从中认识更多,学习更多。在这一过程中,学校通过“流动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学资源,学生从中可以学到更多知识,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企业能够从中获得最好的学生资源,是一举三得的互惠互助的举措[4]。
(二)、树立工作室的培养目标
“流动工作坊”要在工作室中进行,那么工作室就要全力保证“流动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也正如因,工作室要树立起明确的培养目标,并以此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和配养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老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让他们能够配合老师,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和培养中去。不断的吸引大一新生的加入以及其他学生的热情。老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领者,要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对学生负责,为学生服务,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业。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更有兴趣的加入到教学中去,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长处,让世界看到他的闪光点[5]。
除此之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明白学习意义,能够积极的参与技能相关的专业性比赛,前往企业参观,主动向老师提问等等,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的突破和创新自我。
(三)、保证工作室作用的正常发挥
工作室作为“流动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的根基,必须要保证工作室作用的正常发挥,使工作室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持久的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支持。在工作室内,老师要保证自己的教学水平始终在水准之上,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丰富和充实自己。老师不仅要学富五车、知识过人,更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时刻了解相关的专业技能变化及发展趋势,以及目前的岗位需求和要求,使学生能够第一时间通过老师了解到这些[6]。
学生作为工作室教学目标中的教学主体,在确保工作室持续发挥正常作用的过程里,要做到积极学习。今天是学生,明天便是技能人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跟随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并利用课余时间,进入企业参观,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实际。在课堂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课堂之外,学生要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更多的投入到独立项目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身更加专业化,社会化。其次,学生为自己培养危机意识,使学生自身能够在紧张的教学环境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促进全面的发展,为今后步入社会、面向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7]。
老师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同时,学校要给予充足的帮助和扶持,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老师的教学工作,并起到适当的监督作用,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工作室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除此之外,学校还要与企业开展积极的合作,联系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为学生带来专业的讲座和授课,拓展合作企业的名单,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加强与这些企业的合作。将企业优秀的经营理念、专业技能等引进工作室,把工作室里的专业技能人才推广出去,这是学校在“流动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终极任务。
基于技能工作室基础上的“流动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是四方面共同完成的一种教学方式,一是老师,二是学生,三是学习,四是企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更积极的学习,学校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更好的帮助,企业在这一种过程中要为这三方都要提供更好的资源和平台:让老师在企业的帮助下更加了解和熟悉企业的运营理念和工作模式,使老师能够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企业的帮助下,真实的感受到企业的工作情况,认识到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使学生开拓眼界的同时,还能够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让学校在企业的帮助下,能够更好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使学校营造出重视学习、重视实践的教学环境和氛围[8]。
结束语:
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的角度为学生授课,并以此构建工作室,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提升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使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练习在一起,成为一名出色的技能型人才,更好的为行业、为社会做出贡献。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老师、学校还是企业,都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和个性发展,要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基础上,对他们展开精英式的技能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今后能够通过这一技之长,顺利的融入社会、步入企业,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王爽. 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探索地方文创产品创新设计途径[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八).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452-453.
[2]严俊杰,秦祖泽,刘迎春.工作室共同体:现代学徒制的理论重构与路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5):16-19+25.
[3]齐亚丽.依托技能名师工作室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8):107-108.
[4]王金川.临沂:首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8(03):12.
[5]邓楚君.技能大师工作室下的文创产品传承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1):23-25.
[6]尼红. 技能大师工作室在“铁路工匠”引领工程中的作用发挥[C]. .2017年《铁道劳动》学术论文集.:中国铁道学会,2017:284-290.
[7]陈晓欢. 浅析高职广告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与创新创业教育[C].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三等奖摘要集.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93.
[8]中国北车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建设研究课题组.北车技能大师工作室构建途径、成果与启示[J].中国培训,2014(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