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机械制图》低效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思考
中职校《机械制图》
低效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思考
摘 要 文章简析了当前中职校《机械制图》低效教学存在的三大问题,提出提高教学效能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策略,并介绍了实践的感悟。
关键词 中职校;《机械制图》 ;低效教学问题; 任务驱动;对策
引言
机械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通用语言,是表达设计思想、传递设计信息、交流创新构思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工程设计、施工、检验、技术交流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从事机械专业的技术人员都必须学习和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制图课堂教学,往往教学效率成效较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兴趣不高,本文简析了当前中职校《机械制图》低效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教学效能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策略,并介绍了实践的感悟。
中职校《机械制图》低效教学存在问题
1.学科体系下教材建构问题。表现为教材呈现形式学科化,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中职校历经课改实践多年,学科化的教材课程体系不断经受改革挑战[1],《机械制图》教材版本不断更新,但综观新旧不同版本教材实际,虽编者力求能体现一些课程改革的理念,但课程综合化的主线仍以学科为主,《机械制图》教材未能改变采用传统的章节形式,形式单调,课程内容不够紧贴生产操作一线,脱离学生实际需要,缺少弹性,不利于自学和选修,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及时反映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中职校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只有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实践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内容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内在学习的需要。因此,高效的制图课堂教学离不开对课程内容的不断优化,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和生产实际,不断整合课程内容,改革教材[2],变枯燥无味为通俗易学。
2.教学学习主体地位缺失问题。表现为教师观念尚未转变,仍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中心,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内容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课程内容。而制图因其课程的独特性,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也应用了实模,利用生动形象的课件来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综观这些课型,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组织结构仍脱离不了传统课型模式,没有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依然基本是听讲-做笔记-练习,被动接受训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配角,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高效的课堂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解决问题的探究者,师生双方同是学习者、探索者。
3.学生内驱力激发滞后问题。表现为学生学习热情未被激发,学习能力未能真正提升。机械制图教学的关键是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传统的教学学生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不爱问也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这种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无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真正形成读图能力,为了应付考试,出现了“背图”的现象,学生在后续课程中由于读图的障碍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
二、中职校《机械制图》教学效能提高的策略
剖析上述状况,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笔者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以“任务引导,互动参与,激发兴趣”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和谐、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积极调动学生自主互动、积极参与探讨并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三年来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以下就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授读叠加型组合体为例,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3],本质上应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真正动力系统。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老师也不是“任务”,而是学习者本身,更进一步说是学习者的成就动机 。“任务驱动”就是通过“任务外驱”走向“动机内驱”的过程。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整合设计出便于学生探索的任务,在课堂在引领学生通过对任务的认识、分析,尝试、深化、拓展和总结,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以下是具体的做法:
1.教学内容模块化[4]整合
读叠加型组合体内容取自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出版的第五版《机械制图》,原书按知识结构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兴趣,也难以理解,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整合,将知识的讲解融于学生的绘图过程中。具体内容如下:
本任务内容选自模块1项目2组合体,组合体根据组合形式分为叠加型组合体、切割型组合体和综合型组合体,画、读叠加型组合体视图主要采用形体分析法,画、读切割型组合体视图主要采用面形分析法,为了便于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根据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将组合体分为三个子项目,首先帮助学生分别熟练掌握用形体分析法画、读叠加型组合体和用面形分析法画、读切割型组合体,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两种方法来识读综合型组合体。
2.课堂教学实施路径
根据任务设计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实施课堂教学,分六个步骤:
图1 中职校《机械制图》“任务驱动”教学实施流程框图
(1)创设情境 导入任务
采用情景导入法,让学生想象自己已走上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机床的操作工,要完成零件的加工,必须能够读懂图纸。从而导出本任务读叠加型组合体三视图。通过情景导入,将任务与学生的今后从事的岗位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方法引导 分析任务
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搭建思维框架。理解读叠加型组合体三视图的基本步骤:
①划线框分形体 用彩色的笔在主视图中划不同的线框。
②对投影想形状 运用头脑风暴法,通过学生自由讨论的形式分析三视图表达的基本形体的形状。
③合起来想整体 分析各基本形体的相对位置和连接关系。
(3)合作探究 尝试任务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了形体分析法读图,在学习任务书的引导下,通过讨论、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完成任务。在绘制轴测图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形体分析法读图的方法。此环节尝试让学生合作探究完成任务。通过完成任务,在绘制轴测图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感知形体分析法读图的方法。
(4)难点剖析 深化任务
通过“找不同”游戏,根据变化的主视图想象组合体的形状,分析各基本形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并找出可对应的俯视图和左视图,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轴测图的绘制。进一步理解封闭图框和图线的含义。
此环节将枯燥无味的学习变为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不停的讨论、争论,反复地应用形体分析法读图,对不同的的图框和图线进行反复比较判断,在游戏过程中主动地思考,探索封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有效化解了难点。
在学生深入思考探讨后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深入讲解。
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只有当个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在上个环节中,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本环节的讨论,分析,学生能够逐步地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知识的深化细化归纳,学生真正学习的发生使突破教学难点成为可能。
(5)清晰思路 拓展任务
在完成了知识的讲解后需要反复的练习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形成读图能力,在本环节安排了2个挑战,让学生按照前面所学的步骤进行读图,
画出轴测图,并补画视图,补画漏线。
(6)总结梳理巩固任务
通过教师梳理知识、学生个人小结,互评、优秀团队、个人评比、教师总评,
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及态度做总结,通过课后拓展巩固等环节让学生对所学进一步地巩固和提升。
三.中职校《机械制图》“任务驱动”教学成效[5]
中职校《机械制图》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能。
1.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中职校《机械制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知识的讲解融入一个个任务中,让学生在挑战一个又一个难题时,产生了获取知识的需求,在主动求知的前提下学习知识,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合理设置任务的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产生成就感,极大地恢复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
2.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当代的中职生,大都是有逆反心理的,越是“强迫”他们完成老师下达的“死”命令,他们就越是要想方设法与你“作对”,任务驱动教学迎合了学生们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心理,使学生们倍感刺激,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实践了教学目标,而且还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很好地做到了学生兴趣的延伸,使主动学习成为可能。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任务驱动教学通过小组内的研究、探索与互相帮助,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现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宗旨;各小组间的经验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归纳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4.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情境教学”,能够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方法的引导者成功地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批阅和学生评价表的分析,90%以上的学生已具备了正确读图的能力,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结语:“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孙冬梅.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14)27
[2]徐智跃.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机械制图》教材建设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11) 117-118
[3]徐良.以“任务引领型”模式推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效果[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34)98-99
[4]赵忠. 高职《机械制图》模块化教学改革[J]. 长治学院学报. 2005(05)76-77
[5]刘莹.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中心课程范型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10(05)125-126
中职校《机械制图》低效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思考.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