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基于“做学教合一”的“螺纹长度”教学

基于“做学教合一”的“螺纹长度”教学

日期: 2021/11/13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 蒋加云

摘 要:机械制图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不同班级、不同基础的同专业学生往往使用相同的教材,教师如何解读并合理使用教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通过一则案例分析,得出“机械制图教学贴近生活”可以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 贴近生活
  
   一、引子
   曾有一个机械制图学得很好的学生问:螺纹长度与螺纹基准长度是一回事吗?它是指螺纹的有效旋合长度吗?教材上关于螺纹长度的定义与实际情况不完全是一回事,而该学生问这个问题,正是因为发现学习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矛盾才来找我的,而不是不识定义这么简单,看来他是个喜欢“深究”的学生:如果按照教材上关于螺纹的定义,无法确定零件图上螺纹的长度,如若不按教材上定义,那么螺纹长度又是哪一段呢?这的确也是我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会遇到的问题。于是我们一起查资料,……。
   二、案例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同班级、不同生源的学生照本宣科式的使用同一本教材,显然是有弊端的。我们常常发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学生们听得晕晕欲睡,丝毫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传统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机械制图》中的“螺纹”内容时,教师往往将几个螺纹要素逐个板书出来,并逐一加以解释。关于“螺纹长度”的概念,学生也仅是从字面上加以理解。至于“有效旋合长度”究竟是什么意思,因为学生平时大多数时间都是接触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所以往往不能够完全理解“有效旋合长度”的含义。
   2.改进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关于“螺纹长度”的教学,我从网上搜索到一则加工螺纹的供货单位与采购单位之间的“纠纷”案例,教学设计如下:
   教师首先抛给学生问题:“螺纹退刀槽算作螺纹长度的一部分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算或不算。
   然后,老师给学生讲述一则真实的企业案例:某外贸公司出口一批螺杆到美国,客户测量的是螺杆总长度,螺纹外径和螺纹长度。现在测量结果:外径、螺杆总长度合格,但是螺纹长度不合格。客户强调:螺纹末端的中止界线未到台阶处,所以不能从台阶处测量,应从退刀槽那里测量,但是工厂说应该从台阶那里测量。你作为中立一方,到底应该从哪里测量?请你说说科学的答案及理由?
   接着,让学生开展三四分钟的讨论,大部分同学有意识地翻阅手头仅有的资料,有的同学因基础差没有意识去教材中找依据,但也很热烈地参与讨论(大概是凭直觉上的猜测)。
   最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1:不算,没有理由。
   生2:算,不知道。
   生3:不确定。理由:算与不算没有界定,应以图纸标注为准,即使客户有要求也要在图纸上标注清楚。如果是螺杆末端是台阶的话且没有退刀槽,这时螺纹终止处距台阶端面应有一点距离(一至二个螺距),否则任何工艺都无法加工,这时一般标注是指到台阶端面。
   老师引申:那么这个案例中的外贸公司与美国客户之间若是打起官司的话,你预料哪一方会赢呢?
   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得出答案:外贸公司是中间商,不懂工艺没关系,可以拿着图纸和产品到当地劳动技术部门进行鉴定。
   通过上面的案例教学设计,同学们增强了对“图纸”重要性的认识,老师在此结合同学们平时的绘图习惯和态度,讲述图纸上的每一部分内容必须做到符合国标。这时,老师利用螺杆模型讲述“旋合长度”、“有效旋合长度”的意义,并在图纸上加以标注,让同学们明白,生产实践中螺纹长度看标记或标注,具体怎么看,一切以图纸为依据。
   三、反思
   区别于传统教学设计,改进后的教学设计将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中,使学生在能力、个性、素养等多个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1. 根据学生实际合理使用教材。
   教材是死的,教学是活的。因为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尽相同,所以机械制图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应该多样化、契合学生生活实际,这样,就解决了“死教材”与“活教学”之间的矛盾。
   2. 将学生身边的资源带进课堂
   机械专业课比较枯燥,学生很难对这些课程产生兴趣,若是我们专业老师能将生活、生产中的教学资源带进课堂,让学生看到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跟实践是有一定联系的,从而增强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和紧迫感!若能将学生在未来生活生产中接触到的一些情况,提前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课堂无死角
   在关于螺纹长度的新教学设计中,将专业知识渗透在一场“官司”中,谁赢谁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以谁为依据呢?这个依据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冲突,从而激发他们动用脑思考,哪怕猜测一下,也要考验一下自己的直觉如何?我利用新的教学设计,分别给两个中专班上了关于螺纹长度的制图课。课堂中,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们的注意力比较集中,特别是讲到那个企业案例时,牵涉到外贸公司、加工工厂和美国客户三者的关系,所有学生都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
   4.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关于螺纹长度的新教学设计,最后得出的一点结论,使每一位同学受到震撼,那就是“图纸”的权威性。只有按照图纸上加工出符合要求的产品,那才能称作是合格产品,否则那就是不合格产品。机械制图强调绘图必须遵循国家标准,如果图纸不按要求绘制,那就是一张废图,不具有“效力”!对于我们的中职生来说,无论是绘图还是读图,若是将来从事机加工生产一线工作,看不懂或看错图纸而导致加工出的产品是废品,那是要承担经济损失的!
   5. 教学设计再改进
   考虑到我们中职生的领悟能力不够强,对螺纹长度教学设计再改进----------角色扮演法,让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外贸公司、加工工厂、美国客户,由外贸公司将美国客户的单子接下来,委托加工工厂加工,外贸公司与加工工厂、美国客户分别签订合同。当外贸公司将加工工厂加工好的产品送美国客户验收时,发现问题,这时加工工厂和美国客户各执一词,引出问题:螺纹长度到底算不算退刀槽部分?通过创设情境引出问题,然后由其他同学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整个角色扮演过程,教师扮演着“导演”角色,起着主导作用。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使机械制图教学贴近生活实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设计,相信对制图教学效果会有着显著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陈晓静.做学教合一,中职《机械制图》课堂因“你”而高效[J].现代职业教育,2017(33):165.
   [2]石娟.从“教学做合一”到“做学教合一” 徐德春的教育理论及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33):73-75.
   [3]张丽萍,楚焱芳.“互联网+”背景下的“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探究——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6,30(03):49-5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