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机械制图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优化初探

机械制图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优化初探

日期: 2014/5/16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摘 要:随着技工教育课程改革的快速推进,任务驱动教学法正被众多的中等技工学校作为专业课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予以应用和研究。机械制图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绘图技能和识图技能的培养。如何更好的让任务驱动教学法为机械制图教学服务?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机械制图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优化。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典型工作任务 机械制图 教学策略优化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般实施步骤:一、创设情境;二、设计任务;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四、效果评价。依据这四步骤对机械制图的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策略优化:依据职业技能需要构建教学框架,根据各工作阶段的相关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围绕机械制图学习内容制定一系列学习项目,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实现技能教学。
   一、整合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框架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图样是交流技术信息、思想的媒介和工具,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作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生产第一线的现代新型技能人才,必须具备识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生产实际中对制图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板、丁字尺、铅笔等绘图工具、绘图仪器逐渐被计算机所取代;图纸等技术文件已经放进了计算机磁盘;手工绘图最终将被计算机绘图所取代。为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步伐,机械制图教学面临着既要减少学时,还要提高教学质量的两难处境。
   以岗位能力目标为导向、学科知识目标为支撑、工作任务为载体调整教学内容,突破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第四章--轴测图:以前对绘图仪器和工具的使用以及制图的标准要求较高,现在采用计算机绘图,字体可以随意调整,比例和图线可以改变,标题栏和幅面可以选用模板;常用的几何图形的画法,如等分线段、等分圆周、画椭圆、圆弧连接等在计算机上可以直接生成;轴测投影由于计算机上的三维实体技术的出现也显得无足轻重;第七章---机械图样的基本表示法中的标准件和常用件,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输入相关数据值直接生成,这些内容只作简单的介绍即可。
   第二章---正投影作图基础:删减点、线、面的大部分内容,点、线、面与基本体的投影以够用为原则结合起来,强调投影规律;第三章---立体几表面交线及第五章---组合体的画图、读图等是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是一环扣一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应该系统讲解,全面掌握。
   第六章---机件的表达方法及国标中的相应规定是读图、绘图的重要基础,后续内容将引用各种表示法规定,必须熟悉。
   第八章---零件图、第九章---装配图、第十章--零部件测绘是本课程最终学习的目标所在,主要特点是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对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全面训练,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全面检验,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绘图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利用计算机熟练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徒手绘制草图的训练要加强,学生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机器设备的测绘或维修,在既无备用零件又无图纸的情况下,必须正确绘制出零部件的草图,才能顺利地在计算机上完成零部件的工作图,作为加工的依据,满足维修的需要。
   依据机械制图专业知识需求构建的教学框架如下
   模块构建 学习内容 对应教学技能
   机械制图技能 绘图技能 画草图 制图工具的使用;制图标准规定;制图的步骤、要领
   尺规作图
   计算机绘图 掌握基本的绘图指令
   识图技能 读零件图 读零件图的方法;、读装配图的方法。
   读装配图
   二、根据教学框架,研制工作任务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一个个的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与技能。
   任务一:提供手柄及扳手的实物及图纸,让学生抄画,熟悉制图的基本规定,能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训练学生徒手作图、尺规作图、计算机绘图等绘图技能。
   任务二:“由物画图”---提供六棱柱、三棱锥、园柱、圆锥、球体等一些基本体,由学生进行测量、画三视图,使其掌握正投影的原理、尺寸标注的知识及简单零件的测绘。
   任务三:“由图画物”----结合任务二所画的三视图,让学生对照模型画出轴测图,使学生掌握轴测图的画图方法及选用原则。
   任务四:取2个基本体叠加构成组合体,指导学生画出三视图及组合体的轴测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把物体的投影与物体的形状紧密联系,加强画图的技能,逐步提高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
   任务五:介绍螺母、螺栓、齿轮等标准件及常用件,让学生画出零件图,掌握常用标准件的表示法。
   任务六:利用实习产品台阶轴,训练读画零件图的方法及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在台阶轴上配置一些标准件及常用件,画出轴系装配图。
   任务七:拆卸钳工实习台虎钳,让学生识读装配图,使学生掌握装配图的基本知识及读装配图的方法。
   通过以上七个任务,使学生真正了解所需掌握的机械制图的重要技能,实现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培养了学生职业能力,真正融“教学做”于一体。
   三、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实现技能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在课堂中可分为情境导入、任务呈现、任务分析、知识讲解传授、任务实施、效果评价六个步骤。其中“提出任务”“知识讲解传授”的主体是教师;“任务分析”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任务解决方案设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完成任务”的主体是学生;“效果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别作为主体交替或同时出现,能够确保知识点学习和技能训练两不误,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任务驱动教学课堂实施流程
   1.情境创设与任务呈现要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让学生明确将要做什么,调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积极性,使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
   2.任务分析与知识讲解阶段,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只需向他们介绍一些与任务完成相关的资料及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料的建议 ,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场景性资源(如硬件场地、设备设施耗材等)的准备、基本学习资源(技术标准、操作规范、说明书等)的准备、实施任务所需要的软件资料(如相关文字材料、图片资源、应用软件、网络信息资源等),发挥计算机综合处理多媒体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适当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探索实践,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任务解决方案设计及任务实施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分组学习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最为常见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通过分组学习,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自己的任务。学生在分组学习中既获得了知识,锻炼了技能,更培养了学生间竞争和合作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其他品质如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教师要注重营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氛围,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相互讨论,针对小组协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进度,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具体的学习方式,教师,甚至调换角色,从而使各小组进一步把各自的学习活动深入下去。
   四、科学评价,培养情感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改进学生的表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采用“自评+组评+师评”三结合方式。以学生自评为主,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组织学生互评,以达到共同提高。评价采用得分制,是评价结果直观。评价表要事先发给学生,以便让学生明确目标,加强自我监控,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总之,通过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优化,改变《机械制图》传统教学模式,推动教学革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不但可以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综合演练,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的活动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0-82) .
   [2]姜大源.姜大源的十二观[OL].(2011-12-16).[ 2012-6-16].
   [3]赵志群著.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5-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