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冷冲模设计》课教学中的尝试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冷冲模设计》课教学中的尝试

日期: 2014/5/16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摘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模具专业人才的需求,针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课程问题、革新目标、教学尝试、体会四个方面对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就业导向;冷冲模设计;革新目标;教学尝试
  
   一、《冷冲模设计》课程以就业为导向革新的必要性
  
   《冷冲模设计》课是模具制造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是冷冲压的原理及模具设计。内容繁杂、枯燥,涵盖面宽、综合性强。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技工院校生源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学生多数是初中起点,即使是高中生,基础也很差,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对现在大多数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很大,积极性得不到较好的调动,教学的效果也与预计相差甚远。
  
   目前技工院校在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存在着误区:
  
   ① 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技工院校生源差的现实。
  
   ② 课本存在学科化倾向,过于强调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配合。
  
   ③ 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忽视学生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
  
   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模具技能人才,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革新对模具专业的课程进行革新。
  
   二、课程革新的目标
  
   1、转变课程过于强调灌输教育、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动手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以模具企业的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革新为契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尽可能避开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于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缩短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压缩学习内容与就业岗位的距离。
  
   三、课程革新的具体尝试
  
   针对上述三点问题和课程革新的目标,本人在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正视技工院校生源差的现实,在理论知识上讲清原理,不强调死记硬背公式。
  
   死记硬背就是不用理解力去使用记忆力而一味死板地背诵书本。虽然有它的有利一面,但是也有严重的缺陷。
  
   (案例1)江苏省钳工第十名的喜与悲
  
   刘某,05届我校学生,在市轻工技校某副校长和我校老师过某某的带领下(共三名钳工专业学生)代表无锡市参加2007年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江苏选拔赛。刘某获得工具钳工(中级组)第十名。
  
   笔试赛后刘某同学表示,“模具刃口尺寸的计算”的题目,一字未答。实在惋惜!
  
   我们看一看目前课本的计算方法:
  
   a. 课本上的理论确定法:
  
   b、课本上的另外计算公式:
  
   (1)落料
   (2)冲孔
  
   结论:繁琐。比赛时忘记公式及其含义是完全有可能!
  
   我的改进方法:用工厂的实用方法解决(行业间隙取值:百分之五~十五)。即落料是凹模保证外形的尺寸下减间隙为凸摸尺寸;冲孔是凸模保证孔的尺寸下减间隙为凹模尺寸。
  
   用通俗的方法讲清原理,利用各行业的现行标准,同样达到教学目的。
  
   如果刘某同学懂得这个原理,就一定答出此题。按照过某某老师的估算获前六名(全省钳工参加比赛选手共计29名)是很有可能。
  
   2、灵活讲授。
  
   (1)结合实际利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综合概况能力、动手力等综合能力,并极大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同时能更早地让学生接触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共同解决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案例2)本人在讲解模具结构设计时,将同学带到模具仓库与学生共同拆装模具,并分别由学生向同学们逐一讲解模具结构。在讲解模具间隙对零件断面影响时,带同学到冲压车间现场,由同学分析并分别向同学们讲解。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表达能力,增强感性认识。采用互动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模具设计的兴趣。
  
   (2)结合企业模具钳工技能特长教学,缩短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
  
   (案例3)内螺纹底孔的计算公式D孔1=D—P; D孔2=D—(1.05—1.1)。其中:D-公称直径;P-螺距;
  
   其实,公称直径减螺距是各行业企业采用常规方法和经验公式,铸铁和其他塑性小的材料孔略增大。让学生熟记模具常用螺钉(M5~M16)的螺距,内螺纹底孔尺寸就迎刃而解。
  
   在平时的讲课中结合企业实际,反复强调模具钳工必备的常用技能,如模具常用金属材料的“火花鉴别”区别材料、用零件断面光亮带的观察鉴别间隙是否合理、观察板料的钆钢方向确定零件弯曲方向、根据金属材料确定麻花钻头各刃角度、检查冲床设备的安全措施等。以致在工厂工作时快速进入角色,显示我们技校学生的独特本领,让工厂师傅刮目相看!
  
   (3)充分利用毕业设计,强调综合素质培养。
  
   (案例4)重点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解决学生机械制图手工绘图和在CAD绘图中遇到的难题,教会利用工具书等。如查各行业模具标准、金属材料的选用及热处理、模具设计中常用零件的国家标准等等。毕业设计按2~5人一组,组内同学任务不同、合作完成。且每批、每组的设计的课题不同,也与前几届的课题不同,避免抄袭以前学生设计的内容。逼迫学生主动翻阅以前学习过的相关课本,同时我将网上有关模具设计的网址放在我的QQ日志中,逼迫那些自称从不去网吧、也没有电脑的“好”学生去网吧搜索资料,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3、教学与专业岗位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设计能力。
  
   (案例5)现场教学。在事物现场通过实物及其有关人物的协助开展教学。将教材上的内容与学生在现场直观看到的现象紧密结合,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从而改变学生认知活动结构。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拓展视野的同时,提升能力。变单一“灌输式”教学为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使学生对讲述的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丰富了他们的现场经验,为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人带领学生参观模具生产加工工厂,现场教学。请厂模具设计工程师、模具仓库保管员、模具钳工等讲解关键零件设计要点、加工流程,模具装配、架模、冲床的结构和模具工作过程,修模、模具库管理等。同学们兴趣甚浓,受益匪浅。
  
   四、以就业为导向教学的体会
     
   一是以就业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效果好。目前的职业教育已形成一定的模式和规模,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分类体系的构建等取得可喜的成果。在模具教学方面进行层次教学,深入浅出。结合企业实际学习冲裁模、弯曲模、拉伸模、成形模等的案例设计,能够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精髓,更适应企业需要。
     
   二是加强实践教学比重,提高设计能力。职业教育以传授技术为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环节,知识传授必须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就业为导向是《冷冲模设计》课发展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学生所学的模具设计的知识,使学生的手工绘图技能、CAD软件操作技能、查阅技术资料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使学生基本具备中等复杂模具的设计能力。
  
   三是教师要不断接受新技术新知识,充分做好现场备课。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各企业的高新技术设备和加工手段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决不能满足已取得的模具设计师和钳工技师等资格,主动提出到企业进修,接受新技术。这有利于现场教学和针对性备课。
  
   本人认为,以就业为导向,精选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将企业中的现实用法贯穿在教学当中,校企教学结合,缩短学生在工厂的适应期,是今后技工院校的教学研究方向。
  
   参考资料:
   1、《冷冲模设计》赵孟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钳工工艺学》姜波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模具设计与制造》PPT教案 刘建超 成都航院模具教研室
   4、《职业教育中以就业导向的现代教学方法的实践体会》 蔚书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