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任务驱动法在Pro/E实例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Pro/E实例教学中的应用

日期: 2014/5/15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摘要:本文介绍利用任务驱动法完成PRO/E教学的三维造型设计。三维造型是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和计算机图形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熟练使用Pro/E二维草绘图形、特征模型的创建以及零件的装配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是通过任务驱动法完成三维造型的设计的教学,肯定了Pro/E这款软件在造型设计、基本特征创建等方面的优势。
   关键字:任务驱动法,Pro/E,二维草绘,三维造型
  
   引言:Pro/E软件是美国PTC公司推出的一款功能强大的CAD/CAM/CAE集成软件,是一套由设计到生产的机械自动化软件,已经成为机械、电子、家电和航天等行业最流行的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软件之一,是从事模具设计、产品设计、结构设计、机械设计等专业方向的有力工具,是主流CAD软件之一。本文以Pro/E课程教学的实例,介绍如何通过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一、Pro/E教学现状
   目前,Pro/E课程的课堂教学不能为学生的思维拓展空间,学习内容与工作要求脱节、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与企业的需求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此,我们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完善。
   1、任务驱动法定义
   任务驱动法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任务驱动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区别
   任务驱动法是根据当前教学的知识点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及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和行为注意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基础下,主要特点是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者,是知识的灌输对象。
   3、任务驱动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法教学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4、任务驱动法的作用
   从学生角度来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用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完成后,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教师角度来说,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
  
   二、案例展现
   下面以教学中的弯管接头设计为例来介绍任务驱动法在Pro/E中的应用过程。
   1、任务分组
   教师安排分组,采用临时小组的形式,每组5人,全班共30人,共计6小组。
   2、任务目标
   (1)熟悉扫描特征基础
   (2)熟练螺旋扫描特征的创建步骤
   (3)掌握螺旋扫描特征基本参数,能运用扫描特征进行造型
   3、任务分析
   为了完成弯管接头的造型,必须应用到扫描特征和螺旋扫描特征。扫描特征是将二维截面图形沿着轨迹线运动所形成的实体,常用于两个方向均为圆弧曲线的实体特征创建;螺旋扫描主要是截面沿螺旋线形成的实体,可以用它产生弹簧、螺纹等实体。
   4、了解相关知识
   针对弯管接头这一案例,我们应掌握以下命令:
   (1)拉伸、倒圆角、阵列特征的创建
   (2)扫描特征的创建
   (3)螺旋扫描特征的创建
   5、任务实施
   各小组按照下发的任务书,开展分工合作。每个学生都必须根据分工要求完成个人任务,遇到困难及时沟通交流。老师引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同时监督各小组任务的开展进度。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配合能力,团队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任务评价及总结点评
   完成那个弯管接头造型后各小组组长展示作品,向大家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和设计心得体会。根据操作评价表(每个任务表中内容不同)中的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互评。
   评 价 表
   序 号 评 价 内 容
   1 能灵活运用拉伸、倒圆角、阵列等特征创建
   2 掌握扫描、螺旋扫描特征创建方法
   3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议60min)
   每组完成任务后,组长总结并针对本组的表现在对应笑脸下面打勾,最后由老师作出总结点评,通过这个环节,增加学生的成就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对该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结束语
   通过任务驱动法运用Pro/E软件进行零件设计后,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也表现出对Pro/E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对Pro/E这门课程更加有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操作中去,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真正地实现在“学中做,做中学”。
  
   四、参考文献
   【1】赵淳等 Pro/E Wildfire 5.0实用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
   【2】姚庆玲 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文汇 2009 (8)
   【3】杨晓娟等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 2000(12)

返回顶部